尷尬的重陽節高三作文
2024-11-04 23:24:11 1
由於重陽節沒有被劃分為法定節假日,失去了上文所指的「娛樂屬性」,所以在和其他節日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漸漸成為了「節日棄兒」。儘管有些地方依舊可以尋得重陽節的影子,但是就全國範圍來看,重陽節已經被人們忽視、遺忘。幾年前,《南昌日報》曾在鬧市對18―30歲的近百位年輕人做了調查,其中有71%的人對重陽節沒有多少概念,甚至有個別人表示不知道重陽節。由此可見,「節日的娛樂屬性大於文化屬性」的觀點是正確的。光棍節的出現可以讓這個觀點站得更穩――娛樂屬性不光可以傳承節日,甚至還能製造節日。
自古以來,重陽節被賦予了避邪祛穢、慶祝豐收和親友團聚的功能,而且在這一天人們要登高遠行、吃重陽糕、喝菊花酒。因為現代人沒有給它戴上「娛樂屬性」的帽子,在歷史上算得上隆重的重陽節就要一步步淪為「節日棄兒」嗎?
歸結髮生改變的原因,還是因為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轉變――中國人對土地的依附漸漸變弱,鄉土觀點隨之淡化――這種改變使得重陽節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它既沒有被重視,也沒有徹底消失。
沒有被重視是因為全國沒有形成統一的習俗,就吃菊花糕來說,南方人本來就不習慣「糕」這種食物,況且重陽糕的做法繁瑣,個頭巨大,如今一個普通的家庭根本無法消化;而茱萸大多生長在江浙一帶,所以佩茱萸的習俗很難在北方實現;而放紙鷂只是在廣東惠州比較盛行,在北方,這項活動更適合春季來做。
這些原因並沒有讓重陽節徹底消失於人們視野是因為它帶著懷念故鄉和故人的性質。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也逐漸開始脫離土地後,工業、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將人們向大城市吸引,「在別處」的生活方式悄然興起。這註定了未來社會將出現「回不去的故鄉」這樣的思潮。
《鄉關何處》的作者土家野夫曾在一次演講中論述過「在路上」生活的好處,與此同時,懷念故土和故人也成為了這個時代與重陽節契合的主題。這樣看來,重陽節是徒添遊子悲傷的時節,也許九月初八還興致高昂,但九月初九早上突然想起今天是重陽節,再想到自己是王維筆下的「獨在異鄉的異客」,便抵不住往事的湧動,時過境遷的愁緒便瀰漫開來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生活中的人們需要一個這樣的節日,去緬懷逝去的歲月,但現實比這還要殘酷的是,容不得他們多想就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生活當中。
重陽節的尷尬在於既沒有讓人們延續訪友集會,增進情感的習俗;又沒有完成後來賦予它喚起人們關愛老人的重任。那麼《南昌日報》反映出的現象就要進一步加劇嗎?
節日是時代的產物,它反映了一個時代裡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的態度,節日的發展與繼承也應該相應地順應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避免節日成為傳統的陪葬品。在娛樂屬性和文化屬性之間徘徊了很久之後,依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尊重傳統,注重文化的好方式。同一件事物在每個人的心中有不同的樣貌,就中秋節來說,有的人想的是月餅,而有的人想的卻是嫦娥。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對重陽節的宣傳,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什麼是重陽節,但怎麼看待、怎麼過節則有不同的選擇。我們討論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已經有很多年了,但在此之前更應該做好如何傳播傳統文化,尤其是在韓國人虎視眈眈的今天。
九月是個美麗的時節,涼爽正在與炎熱的對壘中佔據上風,大自然也帶來了綠色的更替,讓生機勃勃的一切變得成熟又穩重,怪不得古人曾在重陽這天慶祝豐收呢。這樣美好的時節,讓人忍不住想走出家門,若是能舉家出行,路遇熟人,說上一句「過重陽節去」可算得上是為尷尬的重陽節解圍了。
[尷尬的重陽節高三作文]相關文章:
1.重陽節的作文300字_節日作文
2.重陽節的作文100字_節日作文
3.重陽節的作文1300字_節日作文
4.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_節日作文
5.金色的重陽作文_描寫重陽節1300字
6.孝暖重陽,愛在重陽作文_描寫重陽節2200字
7.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三篇_節日作文
8.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三篇_節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