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作文範文
2024-10-30 12:27:10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有關清明節作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關清明節作文範文一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覺間,我們錯過了季節,又錯過了回憶,只剩下一幅對聯,在日長飛絮輕的時光裡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簷,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驚蟄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俗稱「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禮記。明堂位》有官社的記載:「是故夏勺、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唐詩人張籍、王駕則描繪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生於山野鄉村,對土地和時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豐盛味美的食物時,我們總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綿陽,最隆重的「春社」祈福儀式,莫過於安縣睢水關的「春社踩橋」。這座橋叫「太平橋」,始建於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餘年歷史,橋身為20餘米巨型單孔弧架,猶如一道彩虹橫臥水上,素有「漁洞山前懸半月,虎頭巖下見長虹」的美譽。不知從何時開始,當地百姓篤信,在「春社」日這天到這裡來踩橋,可消災免難,祈禱平安。後來,這種習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漸成了川西北最負盛名的民間春社活動。每到「春社」日,菜花叢中,鞭炮陣陣,潮水般的人流紛紛雲集於此,綿延數十公裡,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與「燕子來時春社」的喧囂相反,「梨花落後清明」就顯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歡樂之節,大禹故裡北川,歷來有「清明」賀治水成功之說,鄉人奔走相告,共慶天下太平。從唐代起,「清明」漸成春遊踏青的代名詞,且歷代承襲成為習慣,人們在這個時節,紛紛走出戶外,踏青、郊遊、蕩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其樂融融。孩子們最鍾情的,則要數放風箏,有的風箏上還裝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在現代人眼裡,「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綿陽曆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萬喚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關於「清明」的解讀,卻仍眾說紛紜。這兩天,著名學者、中國古代韻文專家熊篤又在呼籲,要原清明的「本來面目」。在熊篤看來,按照《禮記》的說法,「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清明節應是提倡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時節。」
熊篤說,清明時節,青年男女最適合去水邊休憩、划船遊玩,甚至到野外談情說愛。但是,熊篤沒有說,如我等中老年人該去做什麼?
有關清明節作文範文二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託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裡,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
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有關清明節作文範文]相關文章:
1.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_節日作文
2.精選清明節踏青的作文800字錦集5篇_節日作文
3.清明節踏青的作文500字3篇_節日作文
4.掃墓作文範文16篇_描寫清明節
5.清明遊記作文7篇_描寫清明節
6.清明節紀念的作文8篇_節日作文
7.小學生清明作文400字3篇_描寫清明節
8.小學作文掃墓軼事_描寫清明節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