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悖論通俗解釋 阿萊悖論和股票的關係
2024-03-25 14:24:07 1
導語:阿萊是由法國的經濟學家在1952年提出的,為了更好的證明預期效用理論,也就是大家會在比較確定的好處,也就是收益和賭一把中做出相應的選擇,但是更多的人會選擇比較確定的好處,人們總是在盈利的時候害怕風險,而在虧損的時候又熱愛風險,下面探秘志帶大家認識一下阿萊。
阿萊悖論具體內容
來自法國的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萊做出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實驗。
對100人測試所設計的賭局:
賭局A:100%的機會得到100萬元。
賭局B: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89%的機會得到100萬元,1%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實驗結果:大部分人都會選擇A而不是B。
然後阿萊設計了一個新的賭局來繼續進行測試。
賭局C:11%的機會得到100萬元,89%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賭局D: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90%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實驗結果:大部分人都會選擇D而不是C。
阿萊悖論通俗解釋
按照期望效用來看,很多人比較討厭風險的話就會選擇A和C;而比較喜歡冒險的人會選擇B和D。但是實驗結果比較奇怪,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A和D。主要是因為人們在做出各種選擇的時候對於結果過度的重視了。
所謂的確定效應是大家會在比較確定的好處,也就是收益和賭一把中做出相應的選擇,但是更多的人會選擇比較確定的好處。
阿萊悖論的結論
人們在盈利的時候會討厭風險,但是在虧損的時候又熱愛風險,假如在盈利的時候即使撤出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在虧損的時候不願意接受事實,總會想著再來一把,最終被套牢。
結語:實際上在股市裡面阿萊悖論還是比較常見的,很多人抱著一定的賭徒心理最終達到無法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