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福建弓魚不死之謎,活魚離水還能保鮮存活(可達二三十小時)

2024-03-04 11:20:22

導語:我們都知道魚兒離不開水,就像人類離不開空氣一樣,都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可是在山城福建省建甌市就有一項獨特特色的弓魚傳統手藝,在市場上看到賣魚的都是用繩子將魚唇與魚尾系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拉滿弓一樣,這樣就可以保證活魚離開水後還能存活數小時,不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揭秘福建弓魚不死之謎吧!

福建弓魚不死之謎

在我國福建省北部流傳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工藝,聽說用一根繩子將池塘裡面撈出來的活魚捆綁成弓的形狀,魚兒在離開水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鮮存活下來。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都覺得非常神奇啊!之前有關魚類專家也曾多次研究得出,弓魚的方式的確能夠讓活魚離開水存活至一到兩天,不過這種弓魚工藝早已經歷經幾百年了,雖然有悖於常理但是不得不相信眼前事實~~

弓魚工藝是一種在福建建甌流傳上百年的旱運鮮魚技術,被稱為建甌地粹,已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還指中國雲南大理洱海中產的一種魚,俗稱弓魚,也稱大理弓魚,正式名稱為大理裂腹魚,屬於鯉形目鯉科,中國特有種。之前就有記者深入魚塘探尋弓魚的訣竅,意外發現在它背後居然還隱藏著危險。魚類專家對弓魚保鮮表示懷疑,趕赴現場協助調查,結果同樣出乎專家的意料。在經過一系列對比驗證之後,弓魚不死的奧秘終於真相大白。

傳統上,弓魚只能右弓不能左弓,漁民和民俗學者認為左弓的話存活時間大大縮短,因為魚向右彎,魚的內贓可以不像左弓般擠壓,對魚比較舒服。但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節目《走近科學》請來魚類專家做試驗,結果無論右弓左弓魚類的生存時間都是差不多,專家結論漁民認為右弓比較好是因為習慣使然,魚的左面比較多器官,弓起來麻煩而已。

弓魚的存活率比較長是因為弓魚因綁紮而強迫開口,而魚腮也一樣強行張開,因此吸氧多。緊綁也使魚身減少活動,防止傷害,不會消耗體能。沒有弓魚處理的魚已經無力張開口和腮,在離水的環境下,很快因缺氧機能衰退而死。但是弓魚這樣技術,只能適用空氣溼度高,溫度平均的地區,乾旱、溫度極端的地區則弓魚便不能生效。而且非所有魚類合適弓魚,鱔魚、泥鰍等等長形而柔軟的魚類,也不適合。正常情況下,魚離開了水,就如人離開了空氣,很快就死翹翹了……

福建弓魚不死部分網友持懷疑態度

「今後菜場買來的魚再也不需用水養了。」日前,有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個活魚保鮮的方法,即通過一種「弓魚」的技術,可以做到魚離水二三十個小時也不會死。具體做法是,在魚唇處穿繩打結,隨後將魚身彎曲,用綁住魚嘴的繩子延長線扎住魚尾,使魚兒保持弓姿就行。

魚離開水也能活?大部分網友對這一方法持懷疑態度。有網友認為,「僅僅用一根繩子綁一綁就讓魚兒可以離水存活,這事兒聽起來不太靠譜。」而一小部分網友還對把魚兒綁成「弓」狀的行為頗為不解,「這算不算是虐待動物啊,魚被綁成這樣都難受死了,怎麼會還能離水活好幾天呢?」

福建弓魚歷史悠久

據有關資料記載:「弓魚」始於元末明初。弓過的魚吃起來不但新鮮,而且不臭泥味,又因肛門被綁緊,吃進的新鮮水也無法排出,魚活的時間特別長,一般可活三天,便於離水後的長途運輸、販賣。時間可達數小時甚至十餘小時。這項綁魚的技術為此被一直沿襲下來。

建甌淡水養魚歷史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迄今大約六百餘年。據說養魚技術是由江西九江傳入的。但「弓魚」始於何時,始創何人,卻無從考證。「弓魚」至少解決了兩大難題:一是讓魚保持鮮活,解決了活魚運輸的難題;二是排除池魚體內汙泥腥臭,解決了魚肉質量問題。

「弓」起的魚是否能夠離水存活呢?有魚類專家通過實驗證實,「弓魚」技術確實能讓鮮魚離水存活,根據魚種和周邊環境的不同,存活的時間也略有差異,短則十幾二十個小時,長則三四十個小時。也就是說,「弓魚」確實是一種可行的魚類保鮮方式。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後發現,原來,把魚綁成「弓」姿保鮮的技術並非網友發明,而是源自福建建甌一種流傳了上百年的旱運鮮魚技術—弓魚。

在福建建甌,普遍流傳的說法是,「弓魚」技術最早由一位名叫王創仔的漁民發現。為了方便自己的小兒子把魚拎回家,王創仔用草繩將魚頭、魚尾綁上,令人意外的是,用此種方法綁後的魚不僅存活時間較長,味道也特別鮮美。於是,這種綁魚的方法便在當地傳播開來,並流傳至今。

如今,在建甌當地的活魚市場上,被綁成「弓」狀的魚隨處可見,人們對「弓魚」這種方式早已見怪不怪。2009年,建甌「弓魚技藝」還被列入了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弓魚為何能打破常規離開水

在正常情況下,魚在離開水後,因為無法通過魚鰓吸氧,存活時間一般是1-2個小時。那麼,為什麼「弓魚」能改變「魚兒離不開水」這一常規呢?

「最關鍵的一點是,弓魚的方法讓魚嘴和鰓蓋能張合,魚在沒水的狀態下也可以呼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光曾通過媒體解釋過「弓魚」技術保鮮活魚的原理。據張春光分析,「弓魚」使魚離水能活是綜合條件決定的。

一方面,魚體被「弓」過之後,魚無法掙扎,這就降低了劇烈運動需要的能量消耗,也減少了耗氧量;而更重要的是,「弓魚」的方法讓魚嘴和鰓蓋保持打開狀態,空氣可以直接從魚的口腔進入,讓魚在沒有水的環境下也可以保持呼吸。而普通情況下,魚離水之後會劇烈掙扎,並且會因體力不支而無法一直用鰓蓋張合吸氧,最終快速死亡。

「實驗證明,『弓』過的魚活的時間大大超過人們想像的魚活的時間。」

什麼是弓魚?

「弓魚」也叫「綁魚」,是福建省建甌市處理塘魚的傳統獨特工藝。鮮魚經過「弓魚」處理,冬天可以保活4-5天,夏天可以保活1-2天,還能除去魚肉的汙泥味。

漁農先用網下塘捕魚,當場用「繩索」一端穿過魚鼻扎牢,另一端綁紮在魚的肛門下,這叫「初綁」,而後放入魚堵或水碓活水中吐汙,過1-2小時後,再在魚的肛門上部用草繩綁住,把魚彎成弓形,這叫「重綁」,然後放到魚堵或溪河活水中泡養1-2天,就可應市。「弓魚」經弓法處理,魚兒不但腥味全除,而且可經得起離水運輸,時間可達數小時甚至十餘小時。

結語:福建獨特的弓魚工藝流傳沿襲了好幾百年了,福建當地人民也一直受用至今。看完小編為大家揭秘的福建弓魚不死之謎,是不是又打開了新知識的大門呢~~

同类文章
弓形蟲是何方神聖?被弓形蟲感染後人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弓形蟲是何方神聖?被弓形蟲感染後人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弓形蟲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生物,小到我們的肉眼根本發現不了它,只能藉助顯微鏡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人們不小心被弓形蟲感染之後,就會改變之前的處事態度,很有可能會激發體內的冒險意識,從而變得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全世界大概有1/4的人有可能會感染弓形蟲,感染之後會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並不會給人的
飛鴿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完成送信工作,原來它們有這兩大器官

飛鴿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完成送信工作,原來它們有這兩大器官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飛鴿傳書,能夠替代現在的通信工作,可是卻不知道鴿子是如何完成送信工作的。原來只要對鴿子稍加訓練,就能讓它們去送信,之所以只有鴿子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鴿子有著強大的神經系統和感官器官。 鴿子與其他生物相比,能夠在人類的訓練下為人類服務,除了我們知道的送信工作以外,其實鴿子還可以做其
霸王龍為什麼是恐龍的代名詞?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了

霸王龍為什麼是恐龍的代名詞?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了

霸王龍是個六邊形戰士據科學家們分析猜測,恐龍這一巨型物種是距今約2.3億年間才有的。它們是從一群獨特的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在約3000萬年內拼命繁衍,終於成為地球第一代霸主。但在白堊紀結束後,恐龍便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目前人類接觸的不過是其化石而已,想必許多人都印象深刻。 相信我們最為熟悉的要數霸王
難以想像鳥類居然是由它進化而來的!專家認為其骨骼簡直太完美了

難以想像鳥類居然是由它進化而來的!專家認為其骨骼簡直太完美了

動物的進化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從來沒有想過經歷漫長的進化之後,動物竟然還能以這樣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鳥類之所以能夠進化出飛翔的本領,科學家認為跟它們的骨骼有很重要的關係,不是完美的骨骼,根本無法承載飛行。 我們都知道鳥類的飛行跟身體結構有關,一些體型比較大的鳥類,它們經歷了漫長的進化之後,飛行的本
陽光真的能消滅細菌嗎?科學家研究後,給出這樣的答案

陽光真的能消滅細菌嗎?科學家研究後,給出這樣的答案

採光影響消除細菌無論是租還是買,看房時都會先看它能否得到陽光。通常無日光的住宅是許多人所不齒的,這是因為有的人相信風水,覺得此地陰氣過重,有的人則覺得是沒有陽光,使得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就可以繁殖。民間歷來有陽光能消滅室內細菌之說,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是否如此。 《自然》雜誌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句話流
這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而且還會散發光芒,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這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而且還會散發光芒,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在我們的印象裡,章魚和小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沒想到海洋中卻有一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它的身體看起來像半透明一樣的,隱隱約約還能看到器官。小豬章魚的眼部下方還會散發光芒,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小豬章魚的體長差不多在4釐米左右,雖然是一種看起來並不大的生物,但是它們在海底的活動
這種神秘動物外形似貓似蛇,體長達1.8米,口吐毒氣可致人死亡

這種神秘動物外形似貓似蛇,體長達1.8米,口吐毒氣可致人死亡

基因突變的塔佐蠕蟲地球上生物種類繁多,物種間也被劃分為多個門類,比如哺乳動物中就有貓科和犬科,自然也是多種多樣,但貓科動物中也被劃分為貓,獅,虎,豹等,說起這類生物,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是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物。 但這比我們人類已知的要多得多。科學家們曾經宣布人類迄今發現的種類只有全部種類的10萬之一,這
這種生物雖然十分低等,但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它曾稱霸一方

這種生物雖然十分低等,但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它曾稱霸一方

三葉草的特殊本領在遠古時期的歷史階段中,地球絕大部分為海洋,陸地面積比重較小,所以只在海洋中出現了部分動物。這些生物並不是現在所看到的魚,它們只是些低等生物。它們多數身體構造非常單一,通常具有硬殼。在這些生物中,有一種大家都很熟悉,那便是三葉蟲。  海洋中的生命通常都是由簡單出發,再逐步向複雜演變。
這種海洋生物十分獨特,外表看似弱小不堪,但實際上身懷絕技

這種海洋生物十分獨特,外表看似弱小不堪,但實際上身懷絕技

海參的生存之道海洋世界色彩斑斕,但又暗藏殺機,一旦某種生物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其他生物獵殺殆盡。所以能存活於海洋中的生物無不有其防禦本領,海參退敵絕招更是匪夷所思。  海參可以說是諸多海洋生物當中相對較弱的一種,既不具備像章魚一樣兇狠的脾氣,又不具備水母的一招一式的致命本領。海參體表就像是我們每天食
這種動物的數量從6.5千萬隻縮減至21隻,科學家:竟是人類毀了它

這種動物的數量從6.5千萬隻縮減至21隻,科學家:竟是人類毀了它

我們都知道動物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而當合適的環境發生改變時,就需要遷徙到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人類也是如此,人類的遷移也影響了動物的生存環境,原本美洲野牛的數量有6.5千萬隻,後來在人類的影響下竟然縮減至21隻。 人類的移民也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要知道整體大規模的移民,不僅僅影響當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