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作文
2024-03-05 01:05:15 1
道德與法治作文一:法律道德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範;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麼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裡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餘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裡,靠鄰裡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脫,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裡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範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範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道德與法治作文二:道德的考驗
在生活中,時刻都存在著對我們道德的考驗。
早晨,我來晨讀,可是太冷了,把我的臉都凍紅。我想:太冷了,進了教室就不怕了。不知不覺到了教室門口。我剛進門就有人叫我關門,於是我就把門關上。接著,進來了一個男同學,有人叫他把門關上,他卻好像沒聽見似的,繼續往前走。再說一聲,他卻反瞪了那個同學一眼。後來紫媚進來了,她隨手把門關上了。看到這一幕,使他感到很慚愧。接著又進來了一個男生,他可是班上的調皮大王,叫他關門,他卻把門一踢,關上了。可那門打了個哆嗦。往後退了不少,可他卻兩手一張,走到座位上去了。剛剛才溫暖起來的教室,又逐漸變冷了。同學一個接著一個進來,可卻沒有一個能把門關上。第一排得有一個同學冷得受不了,就到別的座位去了。我也在第一排,所以我知道她的苦。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下課鈴響。
關門是一件小事,卻可以在這件小事上考驗出同學們的品質。
道德與法治作文三:用道德面對人生
我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人去買荔枝,他看到老闆將壞的給了老伯,老闆看見了他,也許是怕他告訴老伯,竟然拿出10元錢想賄賂他!可他氣憤地說:「收起你的臭錢!你以為這樣就能收買我了嗎?哼!」這個故事會令人深刻啟發,我也不例外。
一個老闆為了金錢將壞的荔枝給了老伯,還想讓看到這事的人不要說出去,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受騙,可小男孩說出了讓黑心老闆大吃一驚的話。
是啊!它可以不受金錢的誘惑,為什麼有些人卻為了錢幹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呢?有些人可以為了金錢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他們有沒有在做這些事前想過,這是對人有利還是有害,這是會被眾人讚揚還是被眾人辱罵,要知道,這是損人不利己呀!
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10元錢」,你是否克服,你是否經不住過?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10元錢還給黑心老闆這樣的事,他就會得到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解出了這道題,有多少人經不住誘惑,用最好的道德品質面對人生,你將會得到這道題的答案——付出最好的道德,收穫最多的笑容。
道德與法治作文四:道德
道德是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心靈的內在,像一片陽光,溫暖人心。道德是一種無形的規則,沒有特別的約束,在行為上是出於內心的。
道德在人們眼裡,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很起眼的。在道德的行為上,也許會有人是發自內心的,也許會有人是刻意做作的。這些人都存在。但是,一個淺淺的微笑,就是一種禮貌,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同時又顯示出一個人的端莊優雅。
今天,我遇到了一件事,讓我深有感慨。
今天我和往常一樣,到公園散步。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好像有一個老奶奶蹲在地上。剛開始,我以為她和她的親屬出來,因為在旁邊的長椅上,坐了一個年輕的姑娘。於是我沒有再注意她,繼續向前走。忽然我看見那位穿著年輕的姑娘帶著厭惡的表情轉身離開,那老奶奶仍然蹲在那兒,我發現不對勁了。於是我急忙跑過去,看見老奶奶的手一直按住右腳,原來老奶奶的腳受傷流血了,我趕忙扶起她,坐在長椅上,看著老人,一張布滿了皺紋的臉,一雙孤獨的眼睛要流出淚來似的。過路好心的人們也趕忙過來了,但只在一旁觀看。忽然不知是誰說出一句話:「誰有布,幫老奶奶先包紮起來。」「我有,請讓開。」一個清脆響亮的聲音。迎面走來的也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她走過來,蹲在地上,看了一下老奶奶的腳,從褲兜掏出一條全新的手帕,手腳利索的幫老奶奶包紮起來了。最後,還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回家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和母親,他們只對我說:「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同了,不像往常一樣互相幫助,只顧自個兒了。」我也深有感慨:同樣是兩個漂亮的姑娘,為什麼就是這麼與眾不同呢?這也許就是道德的問題吧!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具備道德意識,並在行為上實現它。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道德,行為做道德,一定能共創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未來!
道德與法治作文五:道德與法讀後感
面對藥家鑫案,面對教育公平問題,面對司法腐-敗等等。我不禁自問何為正義,又何為公平?如何正義,又如何公平?……在字典裡,正義的解釋為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公平則是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這樣的解釋在我看來是正確卻很表層的。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強調著公平與正義;可是在很多時候,這些美麗的詞彙僅僅運用於上層,而非勞苦大眾。俗話有雲,得不到永遠都是最好的。人類在荊棘斑斑的朝聖之路上從來沒有滿足過,我們一直強調公平正因我們總是難以達到這一水平。反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我們國人也同樣追求著公平與正義,不可否認地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可是這依然是不夠的。近來,閱讀了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裡面說談到有關正義與公平的觀念令我大開眼界,同時對於正義與公平重新有了思考。
在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羅爾斯從公平正義入手,全面系統深刻地論證了自由與公平、個人與國家、機會與結果等廣泛的社會政治問題,力圖為現代西方社會重建「公平正義」的道德基矗他提出了「無知才能公平。」這一無知之幕的假設,初看下覺得有點荒唐,但是仔細咀嚼才發現其中的道理。正如羅爾斯所說的:「既然人人處於同一狀態,任何人都不能設計出有利於自己特殊情況的原則,於是公平協議或交易的結果就是正義的原則。」人們在無知等級差別,無知利益欲望之時,自然而然的不會為著某些私慾而違背良心、違背道德從而也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正義及不偏袒。無知之幕的假設固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同時羅爾斯的這一觀點是給予了我關於正義的看法的另一種理解。
可是,理想狀態是有距離的;人類不可能沒有欲望,這表明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會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利益。就拿中國社會的司法公正問題來說,作為一個國家的司法機關,必然表示著它應該是正義、公平的。可是在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司法腐-敗,諸如人情案、金錢案等等。這說明了什麼?這正正說明了人類欲望、追求功利的不可磨滅。全國zhèngxié委員、湖北省黃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也指出,司法公正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提前退休的法官藉助老同學關係、老上司關係、老朋友關係,來搞關係案、人情案,操縱法律服務市場,危害了司法公正。我認為,社會主義中國要向前發展就要處理好之一問題,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與正義,像兩會中所提到的實現司法公開,司法廉潔,司法隊伍建設再加強加強司法建設頂層設計;這些都是可行的做法。
如何做到正義與公平呢?在《正義論》中,羅爾斯借鑑了啟蒙者盧梭的「確信每個人都應該是自由而平等的,他認為這是人類社會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這樣的制度才是公正的、有生命力」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正義的理想國」。羅爾斯提出,正義的定義首先需要三個前提,其實這也和盧梭定義社會契約的前提有點類似,那就是:理性的人、原始狀態和無知之幕。這自然也是一種純粹假設的狀態,但也是得到真正正義必須的狀態。羅爾斯更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這也不禁讓我想起了一部影片《地下裁判團》,影片中道德與法的衝擊,它們之間關係的複雜,也是體現出了理性與人性問題。同時這些觀點不僅僅在西方國家引發了思考,在東方國家同樣引起了關注。在我看來,羅爾斯對於實現公平與正義的看法與傳統觀念有所不同,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來說也是如此,在發展的道路上,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衝擊下,在傳統與現實的交融中,不可避免遇到挫折,出現錯誤;如何做到理性,如何實現最大程度的公平與正義,如何協調道德與法等等,借鑑如《正義論》等經典著作可以為我們提供思想的火花。
正義與公平還將是不斷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