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態度的話題作文:面對喧囂,恬靜淡然
2024-03-20 22:55:05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古語云:性氣宜平,心思宜專,平則不偏,專則不雜。
魯迅說:「這世界本無所謂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紛紛擾擾,不過都是過眼雲煙,又何必違本心而從之?
面對喧囂,東坡寧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接受山間明月的洗禮,江上清風拂面而來,耳得知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大自然之無盡藏也。忘情山水之間,做最本真的自己。
面對喧囂,太白放蕩不羈。開心時便直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遭排擠時,不卑不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逆境中他仍保持樂觀自信的態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太白的每一次呼喊,都鏗鏘有力。正如所言: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面對喧囂,嵇康託身竹林,吟詩會友,竹林就是他的水源,於自然的陶冶中,竹之氣節已成為他靈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總是後來受人牽連,被奸人所害,在臨刑之際,作出那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廣陵散》,成為後世之絕唱,但竹林灌溉出的氣節卻千古流傳。
張頤武說過:「年輕時,一是性格躁,被情緒左右,著急上火瞎激動,做什麼事都按著興致來;二是做事浮,見異思遷,隨人起舞,培養不出專長。二者相連,躁就瞎著急,不幹正事;浮就沒長性,不下功夫。人得有用,把年輕當作藉口也不成。」
面對喧囂,我們應該度守住心靈的一片淨土,懷著一顆平和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沿途的風景再美,也只為錯過,錯過是為了懂得,為了在終點明媚的陽光和笑容。心要專,才不會被外物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