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當上獅王后,為什麼會殺死上一任獅王的幼崽?(獅群的競爭)
2024-03-21 17:23:06 3
減少競爭對手,填飽肚子和繁衍後代作為草原幾乎是最強勢力的避難目標。事實卻是幼獅死亡率為百分之八十,而雄獅成長為成年雄獅的機率更是僅有百分之十。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危險。它們的日子,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一、獅群屬於「母系氏族」的社會
群中雌性終生不離,但是雄獅成年後就被趕出去了,避免近親繁殖。在這個過程中,雄獅之間會互相爭奪食物、權力和榮譽,最後導致雄獅與雌獅分道揚鑣。脫離團體的雄獅需要經過向其他團體中雄獅發起挑戰,獲勝後,才能控制獅群,優先配偶。
二、充飢獅子在非洲草原是頂尖獵食者
獅群更像戰鬥力天花板一樣存在,沒有一群人敢於和獅群競爭,也沒有哪個獵食者敢於欺侮具有群體保護作用的幼獅,幼獅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但獅群內,卻又是一個很注重力量的場所,即便捕獲獵物的是雌性,優先選擇食物的,卻又是最為健壯的青年雄獅,還有年邁的雄獅,此後為雌獅,而且小獅子也想吃葷的,你得排隊等候,30%多的幼獅也會因此餓死。
決非要使雌獅屈服和供應食物這麼容易,雄獅控制獅群的目的,就是要和雌獅一起繁衍生息。雄獅會在群內選擇一些優秀的雄性來充當自己的配偶,這樣就能避免因為性別問題而導致交配失敗。但雌獅的發情期不恆定,只要團體中有任何幼獅要照顧,則全群雌性不發情。
雄獅成為獅王以後,將種群中最後一個幼崽都咬斷,其直接目的是促使雌獅早日發情,才能繁殖出自己的子孫,人眼中獅子殺嬰是非常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