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遊記散文三篇

2023-11-04 21:03:02

  遊記作文是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靈活的文學體裁。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沿著小溪走》

  今年暑假,我和愛人決定回老家看望年邁的母親和兄弟姐妹,然後去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走一次小溪,這個想法縈繞我們已經很久了。能拋開一切,靜靜地上路走走,有時真的是一種境界和灑脫,但的確也很難,對於一個生活在世俗中的現代人,必須在時間、身體、金錢三方面容恰時才有可能。於是,在暑假,我們終於上路了。

  陽嶺,古稱觀音山。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有一鍾姓秀才攜兩友赴京趕考。途經此山,被其雄偉秀麗所吸引,欣然結伴登山,一路風光,一路豪情,遊得興起,及至山巔,壁立峭絕,方覺暮色已近。回眼來路,林海茫茫,粟粟不敢下。因念觀音經,有白衣人掖之而下,並被白衣人教化:此乃人間仙境,前路無須再遊。三位秀才感其言,一路風塵,果然金榜題名,故名觀音山。後因享譽內外的明朝大理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先生剿匪立縣,為紀念王陽明,改稱陽嶺。據說:陽嶺森林層次非常分明,山下是闊葉林,樹木高大茂密,中間的毛竹林,山頂部分是灌木林,在山頂有很多杜鵑林。整個陽嶺的生態保護非常好,形成了明顯的復層林,就是在同一區域內,林木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高大喬木;第二層是中育林層;第三層是灌木林層。

  我們首先來到陽明湖,這裡森林茂盛,空氣新鮮,湖水清晰,有時還能看到野鴨在水中尋食。沿著湖邊走了一段石板路,來到一座鐵索橋,過了橋就到了公路。然後走了一段公路,看到右邊的石板上寫道:「蘭溪溝谷雨林」,便往旁邊的小溪走去。小溪裡的水清晰透明,我不由得來到小溪邊,把手放在水裡,涼涼的,很舒服。水裡有各種各樣的石頭,水底還有軟軟的沙子,有螃蟹、小魚等等。

  我們沿著小溪旁的石板路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座小木橋,站在小木橋上,看著周圍的景色,心情舒暢,身上有一種輕鬆的感覺。再走了一段石板路,看到一塊小瀑布,小瀑布中間有一個朱紅的「佛」字,小瀑布旁邊的樹叉上,一隻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歡迎!歡迎!」

  我們繼續沿著小溪旁的石板路前行,看到一片芭蕉林,芭蕉林旁邊有很多水草。再往前走過一段路就來到了作家村,這裡有一棟兩層樓的房子,旁邊有一個大茶壺和幾個小杯子(水泥做的),房子的對面還有幾根水泥柱子。據說:這裡是本地作家聚會的地方。休息了一會兒,我們繼續沿著小溪旁的石板路往前走,走了大概二十分鐘,終於到了蘭溪瀑布。這裡遍生蘭草,夏秋之交,竟相綻放,幽香縈繞,沁人心脾,所以稱蘭溪。在瀑布下的這個亭子,叫蘭溪亭,是供遊人觀景休閒的。兩岸山峰聳立,水出瀑布,形成了蘭溪峽谷。水在峽谷中穿行,迎風搖曳,幽香陣陣,蘭溪瀑布及蘭溪峽谷區是負離子含量最高的區域。在蘭溪亭休閒,或在蘭溪峽谷中漫步,勝過氧吧吸氧,令人精神倍增。我和愛人被蘭溪瀑布的氣勢鎮懾了,不知這第一腳該踩向哪塊石頭,但我們又不約而同地說:「沿著小溪走。」

  茫茫大千世界,每個人都在流浪,有的人身在流浪,有的人心在流浪。在我們曾經奔湧的時侯,飽蘸著生命的熱情,那是一種心在流浪和對生命的執著。

  此時已是中午十點,我和愛人要在午飯前趕到縣城。於是,從地上揀起粗樹枝作拐杖,這是縣裡的老伯來時吩咐的。下山的腳步輕快了,好像是得到寶貝的凱旋者。我們幾乎是連滑帶跳地下到山底,還有十幾裡才能出山,但畢竟希望在眼前了。

  愛人說:「這是避暑的好地方。」

  是啊!城市呆久了,一年中有兩次上路,到自然中去修復被現實生活撞碎了的生命;漲滿風帆後,再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還有什麼不能面對的呢!一半多的路程已過,這時的太陽把它橘黃的莎麗撒向了山底,小溪的水也泛著金光。離縣城已經不遠了,我和愛人一瘸一拐地朝前走去。

  《十月的麗江》

  人的一生總要不停的流浪,以此安慰躁動的靈魂。十月的麗江則以另一種方式平靜了我浮躁的心,那麼悠遠、那麼明亮……

  仰望著湛藍的天空,問自己是不是應該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窗臺前微風吹過臉頰,這樣的衝動一時間佔據了所有。那是去年的十月,剛好趕上國慶放假,沒有一絲的猶豫,買了火車票,收拾了行李,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從來沒有這麼發自內心的崇拜過自己,這麼瀟灑的說走就走。

  一路上見到過好多人,也路過了許多景,在這些人中有像我一樣的旅行者,有回家的,也有故地重遊的,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人」,關於景,是經過大理,看到洱海。陽光下的蒼山,蒼山下的洱海,是那麼閃耀,舉起手機隔著玻璃窗,像孩子擁有自己很喜歡的玩具時的興奮,不停的按快門,過了,又過了,火車不停的向前,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洱海,每經過一處都有不同的驚喜。內心深處也多了一份意外收穫的竊喜,在感慨中似乎忘了周圍人的存在,引來了他們異樣的眼光,但是我並沒有在意這些,只是覺得多的是他們不懂的愜意。

  經過幾個小時的奔波,終於到了人們嘴裡所說的豔遇之都——麗江。穿過古城,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一天的疲倦也就從身體中完全釋放。這時,天色已晚,匆匆趕到和朋友約好的地方,也沒有過多領略這座古城的魅力,第二天,為睹古城風貌起了個大早,帶著好奇與興奮再一次踏入古城,這座古老而又充滿神韻的城市讓我暗生歡喜,它不僅代表著麗江,還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歷久彌新。我不知道其他時段的麗江是什麼樣子,但是十月的麗江給了我太多不一樣的清幽和美,像穿越一樣忽然就進入另一個世界,微風吹過,柳條隨風擺動,城中的小河在石板路的包圍下彎彎曲曲向前延伸,河水清澈見底,沒有想像中的糟糕,石板路被磨得光亮,偶爾有幾個人在行走,房屋不高不矮,很和諧的矗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沒有一絲刻意。這便是麗江給我的初印象。但是慢慢走進城中心時,人開始絡繹不絕,它獨有的寧靜也被喧鬧所佔據各個不同的店鋪放著輕柔的音樂,人們腳步散漫,欣賞著他們認為屬於古城的美麗。累了找一個石凳坐下,睡意就會不由自主的變得強烈,很享受也很愜意,當然,遊覽古城不能錯過一個地方,那就是曾經麗江的首領地——土司府,它位於麗江古城中心,引領著整個納西族,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進入木府不由的想起《木府風雲》裡面的人物與故事,感覺就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一樣,那麼近。

  十月的麗江再伴隨著古韻的神秘,給了我太多的嚮往和不舍。此次麗江之行雖然領略了古城的魅力,但還是有遺憾,沒來得及去看一看那離天最近的玉龍雪山,他的美麗不同與古城,純潔、靜謐便是他的魅力所在,我想這一季的雪山可能沒有冬季的美麗,可是也應該有他別具一格的獨特。

  洗禮過的心靈,在十月的麗江不斷升華,漸漸地不再為世俗為難自己。

  《遊黃山》

  十月四日,不想呆在家裡,便和好友相約去黃山旅遊。一來可以清洗多日勞累之煩,二來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第二天清晨,我們自駕小車由德興直赴黃山。當車進入安徽境內時,看到路邊的民房,皆白牆黑瓦,兩側山牆砌有高高的騎馬牆,這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築。據說這種建築是很有講究的,安徽古稱徽州,自古山多而地平,成年男子多外出經商,遠行前父母為其娶一女子為妻,意為留根。那高牆小窗加大了攀爬難度,是為家中的女子能更好的守節。在遐想與感嘆中,黃山已在眼前了。

  我們來到黃山的南大門,在一個意韻悠然的地方下了車,環顧四周,空氣中瀰漫著絲絲甜味,心也隨之舒展開來。在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碧池如玉,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之中。眼前就是「天下名泉」之稱的黃山老溫泉口了,只見一橋飛架於山間,橋下溪水潺潺,橋為雙拱石橋,橋身有三字曰「名泉橋」。雖然不知道此橋建於何年何月,從橋身的古樸來看歷史悠久。由此向東不遠處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石像,徐霞客目光炯炯凝視遠方,果斷中透著剛毅。徐老先生贊黃山曰「遊黃山天無下山」。多年以來,人們在想:是黃山美景成就了徐老先生的遊記,還是徐老先生的遊記成就了黃山的美名呢。

  我們沿著逶迤的山路走去,山路崎嶇不平,山勢奇特,一會兒要走上坡路,一會兒又要走下坡路,山峰越來越險,氣溫越來越低,空氣中透出陰涼,冷風陣陣,雲來霧去,仿佛走進了世外仙山,似乎隔絕了人間。走過很長的一段石階,來到了茲光閣,這裡有一塊巨大的花崗石碑,上面鐫刻著「世界地質公園」幾個朱紅大字。茲光閣墨柱青瓦,其重簷式建築彰顯出中國古建築獨有的神韻,正門的匾額題有「茲光閣」三字,字體大氣而端莊,仔細一看,是董必武題筆。立於茲光閣前,向上仰望,只見其身後山峰直入雲霄,而蒼松翠柏屹立在險峰之上,宛如一副渾然天生的水墨畫。

  我和好友要乘玉屏索道,去玉屏樓看黃山奇松——迎客松。在陣陣的轟鳴聲,纜車徐徐開動,車窗外景色多彩秀麗,山勢陡峭而崎嶇,林木蔥鬱而挺拔,真是「橫看成嶺側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奧地利進口的纜車速度很快,沒給我們太多的時間去遠眺那些美好的風光,只不過用了十幾分鐘,玉屏樓就在我們眼前了。走下纜車就感到陣陣涼意,山間薄霧蒙蒙,忽見不遠處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昴首望天,石象前面的迎客松,籠罩在空濛的山霧中,猶如身著輕紗的少女,玉手輕揚,婷婷玉立。有詩云:「美目盼兮,巧笑靚兮」。我想她一定是在經歷了千年風雨,看遍春花秋月之後,才能有如此的淡定與從容。忽然霧散了,人們大聲叫了起來,迎客松從雲霧中走來,如美人輕撩面紗攝人心魄,清秀而溫婉。迎客松周圍的石崖上有許多石刻,其中一副刻得是「岱宗遜色」,夫岱宗者,泰山也。我認為黃山之美在景色秀麗,東嶽之尊在歷史厚重,實不可相提並論。

  接著,我們向蓮花峰進發,蓮花峰海拔1864。8米,險峭雄奇。在我腿微微發酸的時候,進抵百步雲梯,環顧四周,真是景如其名。百步雲梯高聳入雲,兩側萬丈深淵,是登蓮花峰最險的一段狹長山道。我抬頭仰望前方的石階,陡峭異常,幾近垂直,狹窄得只容一人通過,手腳並用艱難而上,爬行過半,霧氣重重,好像飄起片片雪花,大家進退不得,隊伍停在半空,有人大吼一聲「兄弟們上啊!」,一行人奮力向前,衝過雲梯天險。穿過窄窄的一線天,再向上走了不遠,看見一圓形石碑上寫道「黃山蓮花峰高程1864。8米」,我們終於登上了蓮花峰。真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

  緊接著,我們下山向光明頂進發。一路上迤邐而行,低頭看路,抬頭看霧,兩邊看樹,途中有一亭,古樸而雅致,在此小憩只覺得人在畫中,畫在心中。我們終於來到了光明頂,果然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裡地勢開闊,遠遠望去,黃山奇景,俱收眼底。黃山氣象站高大奇巧,觀望臺是一個白色的大圓球,遠遠便可以看到。旁邊是光明頂山莊,一些房屋下面有燕子築巢,還可見許多燕子飛來飛去。很多遊客在這裡匆忙地攝影,我們靜靜地佇立在這萬仞高峰之上,感受著這裡的一切。

  然後,我們朝始信峰進發,到了始信峰,方信黃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沿路的黑虎松、連理松、豎琴松、探海松,形態各異,生動形象,更有許多無名松讓我連連稱奇。立於始信峰,登頂環顧,雲海茫茫、險峻壯觀。

  雲開霧散時,經雲谷索道下山。這次遊黃山,雖然沒有如願盡攬黃山之奇妙,但在山水之間領悟到黃山之美。黃山好像羞怯的少女,躲在閣樓上脈脈含情的窺望;黃山又好像聰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霧鎖雙眉。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也。

同类文章
北京遊記作文700字

北京遊記作文700字

  北京,不僅是我國的首都,也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下面為大家的分享幾篇北京遊記作文,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北京遊記作文700字  今天是我們北京之行的最後一天了。我們來到了北京最著名的地方「天安門」。  我一來到這裡,就感覺城門樓上毛主席爺爺的照片好像真的一樣,不論我站在哪個角度,他似乎都在看著我

假期遊記作文

  美好的暑假已過半了,假期你又去了哪裡遊玩了呢?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篇假期遊記作文,歡迎閱讀假期遊記作文  篇一:假期遊記  8點40,出發。一路浩浩蕩蕩,緊趕慢趕,終於在中午12點,與在百色的同學順利會師。既然來到百色,當然要去百色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在那裡,很鄭重的獻了花圈,並上煙拜祭。為

迪士尼樂園遊記作文

  迪斯尼樂園是世界著名的遊樂園,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篇迪斯尼樂園遊記作文,歡迎閱讀篇一:迪斯尼樂園遊記  「迪斯尼好玩嗎?」沒有去之前,我可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迪斯尼真奇妙。  春節,我與爸爸媽媽一同去了香港迪斯尼樂園。一大早,我們就出了門,節日期間香港地鐵上人不多,迪斯尼地鐵專列上人也不多

鼓浪嶼遊記

  鼓浪嶼是著名的風景區。別名「圓洲仔」,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篇鼓浪嶼遊記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鼓浪嶼遊記  因為帶著小小姐和姥姥,我們將行程定為了4天3夜。又因為太喜歡鼓浪嶼上的生活,因此行程上安排在島上住了兩個晚上。因為是自助遊,所以航班和入住酒店都是提前訂好的。在網上查了攻略,看了很多遊

作文:海邊遊記

  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宛如詩人一般,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篇作文海邊遊記,歡迎閱讀篇一:海邊遊記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海邊玩。  一到海邊,我和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向大海跳去。由於我沒帶泳衣,所以我沒下水。於是,我就把褲子捲起來。我和姐姐一起來到海水旁,我倆把腳放在海浪能衝到的沙子上,忽然,來了個

北京遊記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旅遊的好去處。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篇作文北京遊記,歡迎閱讀篇一:北京遊記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往了美麗的北京。我們十時就出發了,到了機場,裡面人隱士海,我們三個拿了機票,通過安檢,就在候機樓等著。  晚上,我們吃到了美味無比的全聚德烤鴨,它的烤鴨油水很多,吃的我

南京遊記作文

  南京,六朝古都,其旅遊景點眾多,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篇作文南京遊記,歡迎閱讀篇一:南京遊記  朱自清曾說過: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痕跡。在古老的金陵城(南京)裡,你可以摩挲,憑古吊今;你可以悠然遐想,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光彩,莫愁的眼淚,都是韻味無窮的千古絕唱。紫

參觀四川省博物館作文

  素享「天府」盛譽的四川省,擁有秀麗的山川和遼闊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勝古蹟和豐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著四川歷史的發展進程。下面是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參觀四川省博物館作文【篇一】  今天,薛老師帶領我們小記者班去參觀四川博物館。  我們一路上有說有笑的,沒過多久到了。啊!四川

作文參觀禁毒館

  毒品,它會讓一個人走向犯罪死亡的道路;它會讓家庭陷入痛苦後悔的支離破碎中;讓社會變得動蕩不安。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作文參觀禁毒館【篇一】  毒品是一個惡魔與死神設下的陷阱和深淵,而吸毒則是為這陷阱和深淵做一個鋪墊,讓的人走進著誘人的陷阱……  禁毒館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參觀宋慶齡故居作文

  宋慶齡故居坐落在北京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北沿,宋慶齡從1963年4月遷居於此。下面是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參觀宋慶齡故居作文【篇一】  宋慶齡故居主體建築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層西式樓房,宋慶齡於1948年底遷到這裡居住,故居內陳設保持宋慶齡生前原樣。在這裡,宋慶齡接待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