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秋節學生作文
2024-10-30 03:07:10
中秋節的高潮大多是在晚上,一輪圓圓的滿月掛在天上,月光像霧似的,濃得化不開,就這麼黏黏稠稠地裹了你起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我們的中秋節學生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我們的中秋節學生作文
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最好的賞月場所。可是原計劃糟到暗算,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消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毛澤東》,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著,發出一聲聲嘆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可再怎麼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於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著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Mygod,不能說,說了這個計劃就完了,作文素材《我們的中秋節中秋節作文》。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後,便把報紙連接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裡一起吃月餅!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後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劃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麼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聖時刻」。徐倩華、鍾偉、我、李瀾濤各自帶了一個不同的月餅來吃,恰好湊成一盒多元素月餅——白蓮蓉、哈密瓜、雙黃蓉、五仁香。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嘗」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鬆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實際上就是隨意看一眼,沒有多少人認真看它)。班長陳秀燁發話了:「我們吃得這麼開心,不妨把廖韶婷的雙黃給老師吃吧。」不愧是班長,我們舉雙手贊成。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通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十分特別,這或許是上中學的第一份「友誼加固禮」吧?!
我們的中秋節學生作文
中秋節並不是一個容易寫的主題,因為它所包含的東西太多了,甲可以說幾千年前那位原始部落的射日英雄對奔月妻子的牽腸掛肚,乙可以提《長生殿》中唐代的皇帝與那位楊姓的美人在圓月下的相擁而泣,而極力想要讓那可憐的伐桂之人在這中秋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也大有人在。可是,在我們遠至遠古,近至當代的生生不息的文明中,「中秋」作為一個傳統佳節,無論它多麼複雜,人們也總是持一種無由的巨大寬容,仿佛什麼故事相加在它身上都毫無關係,反而更添一絲神秘:那輪熠熠生輝的月亮啊,你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在心裡?
我是個俗人,所以我的中秋節也免不了的要落入俗套:傍晚滿屋子滿院的桂花香味,一盅顏色金黃的桂花酒擺在家中大人的面前,平時小孩子,尤其是我這樣的女孩子家,從來都是不準沾一滴酒的,但在中秋節似乎一切禁忌都溶化在月光裡了,父親會特許我嘗一點這對我來說頗有幾番神秘的酒液。一開始,在父親眼前,只是拿筷子頭沾一點,放進嘴裡吮一吮,咂咂嘴,好像沒嘗出什麼味兒來;又是一筷子,嗯,有點甜;再想伸手出去,卻被父親用筷子在手背敲了一下,他什麼話都沒說,但這意思已經分明:夠多了,不準了!我只好把手又縮了回來,嘴上道個歉,當下裡只好「認栽」,其實等父親走開,爺爺,或者奶奶都會背著父親給我在碗底淺淺地倒上一點,就算被父親撞個正著也沒關係:「喏,過節嘛,桂花酒又對女孩子好的。」
中秋節的高潮大多是在晚上,一輪圓圓的滿月掛在天上,月光像霧似的,濃得化不開,就這麼黏黏稠稠地裹了你起來,可又不覺得悶,反而一陣秋風吹過來,更吹走了幾分睡意。中秋節晚上吃月餅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的,雖說意境美妙,但像我,月餅盒子一打開,就覺得已經有一塊甜膩的五仁餡翻滾在喉嚨間,於是頓覺一陣噁心,趕緊啪得關上盒子。然而大家團座在一起賞月的時候手裡手邊都或多或少的有月餅放著,唯我身邊空空蕩蕩,也要覺得不甘心。只好跑進大廳,抓來一把花生塞進口袋,又急急忙忙地跑出去。邊跑邊喊:「你們聊慢點兒,等等我……」
鄉下總是民間故事傳承的好地方,一些已經泯滅在高樓大廈之間的或浪漫或悲戚的故事,可以在螢火蟲盤旋的低矮草叢間獲得重生:愛侶帶著淚死去轉而化作蝴蝶;修煉了千年的白蛇因為一個人可以自甘墮落;死了丈夫的女人居然哭倒長城……從先輩那裡聽來,也不曉得到底是誰編了它們,我們便管這叫做故事。中秋節不缺故事,常常的,月亮會成為這些故事中的主角。我對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的認知都從爺爺那裡得來,爺爺有的是故事,但中秋節當天是不講故事的,因為到底還是賞月分月餅來得重要。爺爺的故事,通常發生在夏末,搬來兩把竹椅(我的那把常常要高一些,又帶著扶手),在院子裡坐好,頭上是沙沙作響的橘子樹,枝上都掛著一個一個小的青橘子,東面有一陣陣風吹過來,在我們頭頂打著轉,仿佛是想把橘子樹的香氣都捲走似的。爺爺的聲音也卷在這風裡,於是「嫦娥」、「吳剛」、「西王母」便也一同被卷了走。光剩下我和爺爺,還有一聲慢悠悠的「在中秋節呀……」
中秋節,由民俗學家寫到紙上便是幾句空空的「傳統佳節」、「歷史悠久」、「傳說眾多」,但這是紙,不是我們的中秋節。中秋節應當是活的,它不應當成為一紙空文,讓後人只能從文字來體會這番佳節滋味。從我們的手裡,我們的腳裡,我們的頭裡,從我們身上各個地方,傳達出一句話: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我們的中秋節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1.小學生中秋作文500字_描寫中秋節
2.小學生中秋作文600字_描寫中秋節
3.難忘的中秋節作文700字_節日作文
4.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5.【精選】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6.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五篇_節日作文
7.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四篇_節日作文
8.八月十五望明月作文_描寫中秋節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