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作文

2024-10-25 12:12:10

  導語: 三月裡來是清明,掃墓踏青好時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清明節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第1篇】2017清明節隨筆

  三月裡來是清明,掃墓踏青好時節……

  時間過得好快呀,不知不覺清明快又來臨了。天氣乍寒還暖,到了那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推開那充滿春意的窗戶,往外一看,外邊早已是桃紅柳綠,芳草萋萋,生機勃勃鶯歌燕舞了。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由節氣演變為節日的只有清明節。《歲時百問》中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農曆的三月四日至四月六日那幾天,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說起清明的來歷,大約始於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清明節前後總有很多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蕩秋、,鬥雞、打馬球、拔河等。這些活動隨著歲月的更迭交替,社會的嬗變,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傳承延續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容。

  在漳平,清明節風俗活動也很濃鬱。清明節是漳平民間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即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漳平人一直重視清明節,這或許是代表著對故人的緬懷和對春的期盼。而其重頭戲便是掃墓了。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人們要攜帶「三牲」(雞、鴨、魚肉)、酒食果品、香火、紙錢、元寶等物品到到墳塋去墓地,祭掃、修整墳墓,象徵性地給墳頭上為墳墓培上新土,在墳上邊壓些紙,灑些紙錢,人們或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敬上茶酒,點燭上香,然後叩頭行禮祭拜,祭畢,就地野餐。此俗一直沿襲至今,只是就地野餐已極少,多數將祭品收回,在家中聚餐。隨著時代發展,今人也有到花店買鮮花祭奠,所以現在掃墓甚是方便。

  古人說起清明,總透著一股哀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有白居易詩道:「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詩人杜牧、白居易的詩都是訴盡相思與離愁,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但如今,清明卻不失為大家團聚相見的日子。平時各奔東西為前程,到了清明,無論是在外讀書的孩子、出門經商、打工的,還是上班的,都會相約遠道趕赴回鄉。有點像春節,可又是另一種情結的節日。也可以邀上幾位好友來參加,即為「墓客」。

  然而,每逢清明幾乎總會下雨,這也平添了幾分思緒。我還記得小時候和大人上山掃墓的情景,以前農村的墓地都在山巒、坡地,距離村裡較遠,大都是山路,只能步行,那時大人挑著祭品或是提著籃子,我便跟隨在大人的後面,遇到下雨的時候,祭拜完也不會立即回家,而是仍穿著雨衣聚在一起聊一聊,等雨停了,吃罷酒食才返回。雖然淋得狼狽不堪,但卻有一種對已逝親人的緬懷之情,這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特點吧!

  在城裡工作之後,每年在清明節時,鄉下我的家人都會打電話來約定好回家掃墓。爺爺去世了近二十年,父親去世也很多年了,每年清明,我都想回去看看。爺爺、父親是我們兄弟永遠放不下的依戀,我們清明節都要回去掃墓,讓老人家入土為安。

  家鄉沉澱了我最美好的童年,現如今,祖輩已逝,兄弟同輩也分居各地,現清明節已列入法定節假日,這幾年清明節,我們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雖然只有三天假,來回行程上百公裡,回到鄉下老家掃掃墓、悼念已逝親人,在老家待上一、兩天,踏青祈福,清明節則是寄託了人們對先人的追思。

  【第2篇】2017清明節隨筆

  今日清明。

  不知小夥伴們清明節假日都出遊到哪了,今日我要到機關值班。這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混職場久了,到我這個年紀,經過這麼多事後,我開始嘗試著學會凡事少抱怨。

  孔子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我還遠遠做不到夫子那一種自由心靈的境界,我才剛剛人上中年,而且心理年齡還很年輕,很多朋友和同事時常還說我童心未泯呢。

  早飯後出門到單位,帶上放假歸家的丫頭。值班時我玩電腦,她做作業,她有不懂的地方我還可以輔導一二。想當年我也是學習的尖子生,只是書本撂下的時間太久遠,丫頭的很多功課都看不明白了。不過,陪在她身邊就好。

  今日天陰沉,刮著很大的風,天空還拋灑著濛濛細雨,如煙似霧,輕輕的落在面頰上。聯想到清明這節日,不禁令人思緒暗湧:這天氣,適合清明哀思祭祖的意蘊呢。——祈禱先人們庇佑我,和我一家子,在這世上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值班,丫頭坐在我對面埋頭寫作業,我站在冷風吹拂的窗前,看著窗外的一切默默沉思。今日春季以來,每天忙碌個不停,但收穫甚少,這忙的意義何在?好在應付完職場無謂的折騰後,我的心能夠寧靜下來,歸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安靜的度日。

  這兩天小城裡颳風不斷。這裡位處風口上,一年四季多風,大風天氣也比我到過的其他城市要猛烈的多。春回大地,春光明媚起來,但也總得有幾場春風春雨輪番侵襲。有句老話說,不刮春風天不暖。可是,我是個善感之人,春光易逝,花季很短的,邊開邊落,再遭遇這樣的大風「蹂躪」,真叫人情何以堪吶!

  眼睛望向小城盡處的山巒,那裡是一片蔥蘢的樹林,我仿佛看見它們迎風擺頭的樣子,腦海裡不禁湧現一個意象:聽松濤。我指著那片樹林向丫頭招招手,說:「你知道嗎,古人常常有松樹林下聽濤之舉。」「什麼意思啊?」「風颳過松樹的聲音,仿佛波濤聲,所以叫松濤。」

  我說:「讓我們也來聽松濤。」丫頭說:「可是,這麼遠,怎麼能聽見呢?」「只要用心去聽,在心裡聽,會聽見的。」我們就微閉著眼聽,聽那風過樹林的簌簌聲,那天籟之聲····

  最後,我告訴丫頭,最美妙的韻律,一直存在於大自然裡,只有靜心方可領略一二。人活著,要學會讓心寧靜下來,心有多靜,心中的世界就會有多廣闊——這和你的學習一樣,寧靜而致遠。

  【第3篇】2017清明節隨筆

  說到關於「清明」的詩,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想起並吟誦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的,「時間、事件、人物、環境」幾個要素一個都不少,最關鍵是瀰漫在詩中開頭兩句的感傷氣氛很符合彼時刻的人物心緒。清明的確是令人感傷的,天色抑鬱,故人不在,悲從心來,緬懷祭奠,以寄哀思。再一個就是詩中的後兩句所展現出來的民俗文化和酒文化,也與清明節氣的時間段內的生活相貼切。印象中,祭奠先人,總免不了酒,虔誠的為故人斟上三杯酒,緩緩地灑在親人的碑前,淚水和酒一起溶沁到土壤中,思緒和酒氣翻飛,平時的忙碌在此刻靜止,工作的紛爭在此時早已渺然無存。待一行自家人祭祖歸來,總會習慣性地擺上一桌,一大家子團坐在一起嘮嘮嗑,敘敘古人們從前的點滴,說說近段時間來的工作和心情,以田地為謀生的則會談談接下來的春耕計劃。此時來上幾瓶酒走上幾個回合,不如意、歡笑、生計、血緣關係都融匯在這難得的相聚和酒氣中,實在是一種可愛與感動。

  清明於我,除了酒,令我深刻得難以忘懷的是親手給故人刻印紙錢。總記得前幾年每當清明要來的時候,爸爸總會提醒我給已故的親人們刻印紙錢,說可以反映出我的孝心,還可以得到故人們的恩澤與保佑,保佑孫子或重孫、玄孫的我日後學業有成、平步青雲。我們家鄉話叫「保佑」為「默應」,我覺得方言有時候特別能映襯、解釋一種文化。這個「默應」的形容實在是太準確傳神了。「默」既是我們對已故親人無比思念而無法言說的默默心態的描摹,也是想像親人們在遙遠的國度默默地想念著我們的視覺勾勒。「應」既是希望得到親人保佑的真實心態的比擬,也是包含了感情與生命印記的一種回生。「默應」不是一種封建迷信,卻是一種陰陽兩世相隔但情感仍在勾連、延續與寄託。少了這個寄託,人類的心理結構就會變得匱乏,時間和情感的重量就會變得很輕。

  拿出買好的紅,找出玻璃瓶和廢棄的筷子,倒上水調好了印製的紅墨後,就可以在厚厚的冥黃色的紙上給故人印錢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發覺自己進入了一種非凡的思緒中——-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似乎又很慢,虔誠的刻紙不是為了親人保佑學業有成,而是幻想著能在這一種看不到的、朦朧的、奇妙的氛圍中和親人對視,似乎感覺到他們就在我的身邊看我乖巧的重複刻著一張又一張紙。這個時候腦海中的思緒是靈動的,時空是跳躍的,從現在想到過去,又從過去跳躍行進到現在和以後。耳畔嗡嗡的響著,心裡被淨空了好多遍,一切在這個時候變得飄渺。每刻一個印總想把它刻得清晰而鮮亮,怕印得不清故人們收不到,怕刻得不鮮亮,好教故人們在遙遠的國度比不過別的人們。

  對清明印象還很深當數給親人們做花標。清明時節來臨,大的花標去街上買,小的一般都是和哥哥一道跟媽媽一起做。爸爸老早就到山丘或田畔將做花標的黃樹杈砍回來,農村人都講究樹杈的硬度和直度,這樣既是對故人的尊重,做起花標來也好看一些。我們就精心的裁剪好彩紙,裁剪成各種形狀,用漿糊或膠帶纏粘在黃樹杈上,漂亮鮮豔的花標就完成了。祭祖的路上誰家做的花標好看也會作為一個話題來談論,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清明文化現象。在祭祖的山丘,放眼望去,各色花標在和風的吹拂下綻放,像昂揚鬥志的士兵、像獵獵作響的彩旗,更像一排排生命的印記。每一隻花標下是長眠在此的已故親人。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一幅幅往昔溫馨的場景、一段段當年對話的聲音,今日在花標的映襯和詔示下,仿佛浮現在我們的眼前、耳畔和腦海之中。寂靜了幾個月的山丘,今時今日又活躍了起來、生動了起來。

  在轟鳴鳴的鞭炮與爆竹聲中,在敬給先人的繚繞升騰的燒香霧裡,在燒紙錢的火堆旁,在酒氣的陪伴下,虔誠的對著墓碑三叩九拜,只希望他們在那邊能過得好一起,這邊家裡親人都好。

  自大四實習到現今工作一年半來,不逢清明給思念的古人拜祭已有兩次了,心裡很是過意不去。去年的清明是在學校度過的,今年的清明和一大幫人去了沙井和一村前方的海邊。對著下午陰鬱的天空和安靜的大海,我的內心忽的又回到幾年前給故人刻印紙錢的場景。只希望年底回去給先人「送燈」(在農村,大年三十的中飯後,一大家子人會去拜祭先人,叔叔們扎的草把子稱之為「燈」,是希望先人和我們一樣有光亮的照明,辭舊迎新,過上一個安詳的瑞年)的時候,多燒點紙錢,多磕幾個響頭。

同类文章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又一個國慶節到了,我們學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媽媽也可以休息七天。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們打算怎麼過呢?是去外地旅遊,還是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是整天陶醉在書林之中,還是在家幫父母幹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買點東西吧。可是你們注意到了嗎,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有那麼多的人還在各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吃過晚飯,來到小區的院子裡,一邊品嘗美味的月餅,一邊觀賞美麗的月亮。  我看見月亮慢慢的往上爬,像一個膽小的小姑娘,悄悄的探出頭來。她望望四周,過了一會兒,膽子也好像大了起來,嗖的一聲,就完全跳了上來。  夜靜悄悄的。漆黑的夜空上,月亮好似一個美麗的大圓盤,它把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1媽媽的生日  不知不覺,媽媽的生日又快到了,我在心裡早早地想著怎樣給媽媽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到了生日那天,我拿了自己平時剩下來的零花錢到蛋糕房為媽媽買了一個漂亮的蛋糕。回到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支支精美的小蠟燭插到了蛋糕上,然後乖乖地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等媽媽回來。天慢慢變黑了,
中秋節作文460字

中秋節作文460字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在月亮下吃著月餅,突然,媽媽說:「想不想聽中秋節的來歷。」「想。」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
滿分作文:過中秋

滿分作文:過中秋

  我們要放3天假,準備過中秋節。媽媽說中秋節就是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月餅也是圓的,所以大家都吃月餅。我不清楚什麼是陰曆,媽媽說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日曆方法。月餅和月亮一樣圓。  我喜歡吃月餅可甜了,有豆沙的月餅,蛋黃的月餅,水果的月餅,蓮蓉的月餅。媽媽不讓我多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照常來到外婆家。剛走上臺階,迎面就看到大門上貼上了兩副紅紅的春聯,好是喜慶。  走進門,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但說不出是什麼。走到廚房一看,原來鍋裡「咕嘟、咕嘟」燉著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吃年夜飯。外婆端出一大盆餃子餡兒,原來今天的年夜飯還有水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DoubleNinthFestival  The9thdayofthe9thlunarmonthisthetraditionalChongyangFestival,orDoubleNinthFestival.ItusuallyfallsinOctoberintheGregoriancal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記憶的盒子裡猶存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兒時就反覆聽講,雖然至今仍無法理會他們相愛的痛苦,還是為之惋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愛情現代化了,現實化了,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在我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非常愛爸爸媽媽。生活中我們處處相互關心。  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吃魚,我最喜歡吃魚了,看到魚就食慾大開,吃著吃著,突然覺得喉嚨不對勁了,是被魚刺卡住了,我又急又慢地說:「爸,我被魚刺卡住了。」爸爸、媽媽一聽,都慌了神,趕緊忙活起來,爸爸端起了杯子讓我喝水,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Day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firstisaSunday.AnditistheLaborsDay.Mymothersaidtome:Openyoureyes!Andlookoutofthewindow.Whatafineday!Letsgotopark,Somymothe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