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滅城
2024-11-16 14:56:11
(一)
1966年8月23日,北京市成賢街孔廟裡,以老舍為首的上百位中國作家受到批鬥。成千上萬冊古今中外各類書籍被當眾焚燒,無數失去理智的人圍觀吶喊。從此以後,在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以「破四舊」為名義的文化破壞活動。大量的文化古蹟、人文景觀被毀於錘子、鏟子、炸藥、愚昧和狂熱的下面。歷史上這樣的行為很多,但沒有一次像這樣集中、瘋狂和血腥。
山西魏榆城,雖然山高皇帝遠,仍然沒有逃脫這次活動的影響。可是,與許多地方不一樣的是,為了這次他們盲目參與的瘋狂,整個城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一開始誰也沒有想到,或者說誰也想不到會有這樣的殘酷!
1968年,農曆己酉年,夏末秋初。
南城牆下,數百名漢子赤著上身正在勞動。根據縣革委會下達的命令,他們要拆除縣城僅存的一段城牆。一個漢子胳膊上纏著紅袖標,結實的胸肌上用別針別著一枚毛澤東頭像。他是本次」破四舊、拆城牆、迎接新空氣」活動領導辦公室的主任王鐵根。他在工地上來回逡巡,看到哪裡需要幫助就跑過去指揮,看到誰偷懶就大聲喝斥著,不時喊幾句口號鼓舞大家的士氣。或許破壞是人類天生的本性吧,當初不知道耗費多少精力才壘起的城牆,現在已經被蕩平無遺了,只剩下城門洞內的「甕城」還沒有拆除。
去過平遙的朋友們或許能理解「甕城」的含義,「甕城」顧名思義就是好象甕一樣格局的城牆。這是晉中各縣城城牆與北京、西安等地城牆的區別之處。由城門洞進入後並不能立刻進入城中,而要在這「甕」中轉一個彎才可進入城內。所以城牆的南門在外面的門卻是朝東開的,這是我們山西古老的祖先一點點狡獪智慧。相比起簡單的城牆而言,安全性更高。即使敵人由城門攻入,還有另外一道城門為防,同時敵人身處甕中,正所謂甕中捉王八——跑不了。上千年來,甕城已經不知吞沒了多少生命,有多少人的鮮血曾經溼潤過這片土地。據《魏榆縣誌》記載:每次敵人攻入甕城,立刻「瀝沸油於頂」,然後敵人「首衝於前者立焦、皮剝肉脫;隨其後者懼而退」。等敵人退後,因為來不及清掃戰場,「即拋火焚屍,穢氣沖天,煙飄百裡,數日方絕。」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