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3年級作文片段訓練方法
2024-11-23 18:34:10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第一步走好了,後面才能走得更好。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三年級教材總共安排了16次學生「寫」的練習但僅僅完成這16次練習,還不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師應藉助教材,留心生活精心設計一些富有情趣、形式多樣、難易適中的片斷練習。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粗淺嘗試,下面略陳拙見,以就教於同仁。
一、學習範文寫片斷。
教材中一篇篇課文都是學生仿寫的範文。教師應精心選擇那些層次分明、構段典雅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如《課間十分鐘》中的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總分式。作者先總寫「丟沙包」的同學玩的最有勁,再分述「兩頭丟包的同學」和「中間躲包的同學」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這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教學時,我引導到學生理解主要內容,了解段的結構特點,然後請同學上告跳皮筋,最後要求同學們仿照著一段寫「兩頭的同學」和「中間跳皮筋的同學」的神態,動作。由於有章可循,現場觀察指導,同學們寫作的片段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教材中不少課文都有典型的構段形式,除以上的先總後分以外,還有先總後分再總式,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第三自然段;並列式如《黃山奇石》第三自然段;還有先分後總式、因過式,我都及時地引導學生仿照練習寫片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填補「空白「寫片段
教材中有些寫人、敘事的文章中留有一些「空白」,或戛然而止,令人遐想;或一番蔽之,不作贅述;或略去不說,餘音繚繞。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空白」處進行片段寫作訓練,這對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不無益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海灘上的小姑娘》的結尾一句話是「畫家看著這位可愛的小姑娘,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課文到此戛然而止。「那麼畫家心裡會想些什麼呢?」課堂上我緊追不放,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將「畫家的心裡想的」這一「空白」補寫出來。同學們遵循合情合理的原則,展開豐富的想像,寫出了此段較通順具體的片段。
又如《荷花》一文中,有一句「小魚在腳下遊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後面的省略號留給讀者許多想像的空間。教學時,我抓住這一「空白」,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作用,「好夢」說明小魚生活在美麗的池塘裡,感到十分快樂,從而反襯出了荷花的美麗。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去想像「做怎樣的好夢」,寫成一段話。
三、看圖議畫寫片段
小學語文教材幾乎是一文一圖,甚至一文幾圖,所配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它是課文的重點內容的直觀表現,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做了有力的詮釋。但插圖因限於「圖」的特點,表達的內容和課文相比相對集中。既明顯的,又是隱蔽的;既是有形的,又是無聲的。教學時,教師可抓住這些特點,通過看圖、說圖、議圖豐富和再現圖畫所表達的內容寫片段。
如學習《山裡的孩子》一文,在學生學了第一段後,我引導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寫片段。圖上畫的是風景優美的草叢、竹林、小溪,兩個學生割完了草正走在路上。人物表情很豐富。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並展開聯想,寫了一段關於「山裡的孩子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話。
通過以上的訓練,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教學中,我還選擇了《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插圖指導片段練習,學生筆下的海島風景讓人賞心悅目。《瑞雪》的插圖所表現的是冬天美麗的雪景和人們的歡樂。我也讓學生用自己的筆去將它們描繪出來。
四、結合生活寫片段。
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寫作的素材均來源於生活。而生活中的偶發事件更有振奮人心的力量,給予學生的情感體驗尤為深刻,有的甚至終身難忘。教師如果能抓住契機、善於訓導,一定能寫出精彩的片段。
有一次上語文課,正好有很多的同學的蠶繭開始破繭了,於是他們時不時低下頭去看,教室裡學生的注意力明顯不集中了,於是,我當機立斷:大家一起拿出蠶繭,仔細觀察繭裡面的蛾是怎樣出來的剛出來的蛾是怎麼樣的等等。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一邊觀察一邊議論。一段時間後,我讓同學們迅速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感。就連平時作文寫不好,寫不了兩三句的黃梅也寫出了一段。
學生開展的各類的活動,受到的一次教育,得到的一次幫助......我都及時讓學生記下,引導學生進行片段訓練。
我覺得,大量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