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除夕的來歷

2024-11-24 02:01:11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風俗習慣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

  在漢族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漢族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漢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燃爆竹

  中國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麵,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藉此保存了。

  我國部分地區有一種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

  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奶奶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孩子的寒假應該如何合理安排學習?

  寒假來了,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假期學習。一方面,由於大多數家長都要上班,如何對假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有效管理變得很突出;另一方面,假期是難得的集中學習提升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和家長更多地按照自己的特點和思路去學習和總結,甚至提前準備下一學期的課程。大多數家長們都想抓住機會,重點在假期解決學習問題,爭取新學期開始能夠一舉突破。因此,怎樣給孩子安排假期學習就變得非常重要。

  首先,計劃先行原則。建議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清晰的寒假學習計劃。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是且過且學,這種情況下,我們常會發現假期過了一大半的時候,學習好像完全沒有什麼意義,稍好一點的同學只是把作業湊合出來了;不好的索性連作業都沒做,於是,剩下的時間就變成了和作業較勁了。因此,提前有一個學習計劃還是很重要的。這個學習計劃要明確何時完成作業,每天的量是多少,其他學習方面的相關安排是什麼。為此,需要對孩子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學習分析,例如:孩子的學習步驟安排如何,需要怎樣調整?孩子的學習方法如何,需要再掌握哪些?孩子的學習意志力如何,是否需要採取延遲享受等方式來提升?孩子的學習盲點是什麼,怎樣來快速彌補?這方面大家可以參考我以往的一些文章來具體結合分析孩子的學習狀況。

  其次,個性化原則。建議家長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制定寒假學習計劃。有些家長為了省事,直接就把孩子往一些機構一送,進行所謂的寒假託管,其實,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效果也不一定會好。例如:各個孩子的學習類型明顯不同,有些孩子是典型的動覺和觸覺型,這樣的孩子就不適合到小班和大班環境去集體學習,反而適合一對一的輔導。另外,有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認知損耗,真正能夠學進去的知識比例很少,這就需要利用假期,採取一些身體和思維調整,迅速幫助他們改變思維模式,否則,老師灌輸得再多、課補得再多也很難有所收效。

  再次,有限和優先安排原則。我要提醒家長一點,假期的時間有限,孩子的精力和學習上的能力有限,家長們切忌想把所有的問題都在假期一次性完成提高。這是很不現實的,結果很有可能會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什麼也沒有做充分,甚至,最後什麼也沒做好。因此,大家最好為孩子的學習計劃排排順序,優先安排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內容。

  最後,興趣兼顧原則。建議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給他的假期選擇一個特別主題。寒假一個多月的假期,如果家長全都給孩子安排了學習計劃,那麼,孩子們往往會很反感,有些孩子可能直接就非常牴觸;即便聽話的孩子堅持了下來,也很容易出現倦怠情緒,長期下來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和生活方式。例如:缺少自己的主見、做事慢效率低等。所以,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從孩子的身心發展角度出發,給孩子的寒假選擇一個特別主題。例如:「空手道」寒假、「澳洲之旅」寒假、「剪紙」寒假等。並且,家長完全可以圍繞這個主題,設計和制定一些輔助學習提升計劃——空手道可以和學習意志力匹配,澳洲旅遊可以和英語學習匹配,剪紙訓練可以和觀察、創新以及幾何想像能力訓練匹配。坦率地說,孩子們對假期盼望以久,如果完全變成了課外補習,那麼,很可能讓他們非常失望。反過來,為他們安排一個主題,但是與學習又相關,他們就會學、玩兼顧,達到一種非常良好的狀態。

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又一個國慶節到了,我們學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媽媽也可以休息七天。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們打算怎麼過呢?是去外地旅遊,還是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是整天陶醉在書林之中,還是在家幫父母幹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買點東西吧。可是你們注意到了嗎,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有那麼多的人還在各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吃過晚飯,來到小區的院子裡,一邊品嘗美味的月餅,一邊觀賞美麗的月亮。  我看見月亮慢慢的往上爬,像一個膽小的小姑娘,悄悄的探出頭來。她望望四周,過了一會兒,膽子也好像大了起來,嗖的一聲,就完全跳了上來。  夜靜悄悄的。漆黑的夜空上,月亮好似一個美麗的大圓盤,它把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1媽媽的生日  不知不覺,媽媽的生日又快到了,我在心裡早早地想著怎樣給媽媽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到了生日那天,我拿了自己平時剩下來的零花錢到蛋糕房為媽媽買了一個漂亮的蛋糕。回到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支支精美的小蠟燭插到了蛋糕上,然後乖乖地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等媽媽回來。天慢慢變黑了,
中秋節作文460字

中秋節作文460字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在月亮下吃著月餅,突然,媽媽說:「想不想聽中秋節的來歷。」「想。」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
滿分作文:過中秋

滿分作文:過中秋

  我們要放3天假,準備過中秋節。媽媽說中秋節就是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月餅也是圓的,所以大家都吃月餅。我不清楚什麼是陰曆,媽媽說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日曆方法。月餅和月亮一樣圓。  我喜歡吃月餅可甜了,有豆沙的月餅,蛋黃的月餅,水果的月餅,蓮蓉的月餅。媽媽不讓我多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照常來到外婆家。剛走上臺階,迎面就看到大門上貼上了兩副紅紅的春聯,好是喜慶。  走進門,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但說不出是什麼。走到廚房一看,原來鍋裡「咕嘟、咕嘟」燉著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吃年夜飯。外婆端出一大盆餃子餡兒,原來今天的年夜飯還有水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DoubleNinthFestival  The9thdayofthe9thlunarmonthisthetraditionalChongyangFestival,orDoubleNinthFestival.ItusuallyfallsinOctoberintheGregoriancal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記憶的盒子裡猶存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兒時就反覆聽講,雖然至今仍無法理會他們相愛的痛苦,還是為之惋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愛情現代化了,現實化了,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在我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非常愛爸爸媽媽。生活中我們處處相互關心。  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吃魚,我最喜歡吃魚了,看到魚就食慾大開,吃著吃著,突然覺得喉嚨不對勁了,是被魚刺卡住了,我又急又慢地說:「爸,我被魚刺卡住了。」爸爸、媽媽一聽,都慌了神,趕緊忙活起來,爸爸端起了杯子讓我喝水,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Day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firstisaSunday.AnditistheLaborsDay.Mymothersaidtome:Openyoureyes!Andlookoutofthewindow.Whatafineday!Letsgotopark,Somymothe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