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樣思考作文
2024-10-31 04:38:10 3
導語:山是那麼的靜止啊,讓我們像山那樣思考,直至擁有山脈一般的沉默與尊嚴。歡迎閱讀。
第一篇:像山那樣思考
人降生於自然的懷抱,在愚昧和野蠻中吃夠了苦頭後,終於擁有了壓倒其他物種的絕對優勢。於是人們將愚昧和野蠻歸罪於自然,並開始用鋼筋水泥圈定專屬的生存空間。但沒過多久,人們就陸續開始用空洞而充滿期待的眼神搜尋自然的蹤跡。
是的,人們曾一度認為自己徵服了自然,然而到現在,人類仍離不開自然,而人對自然而言卻是可有可無。但在遭受了人類那麼多無知任性的破壞之後,自然仍向人們袒露著它的全部真理。
自然昭示我們以偉大。即使全人類的力量合在一起,與自然相比仍微不足道,自然擁有這樣不可估量的力量,卻長久地將它克制在平靜的外表下,這與人類剛掙脫自然的懷抱,就急不可耐地在它面前炫耀武力相比,,本身就是一種高貴的容忍。人崇拜的神明,有的掌管大地,有的駕馭太陽,有的司職動物;而自然,是一切神明的總和,人對神的崇拜根本就是對自然無比強大的力量的崇拜。這種崇拜深植於每個人體內,因而當看到地平線上血紅的落日時,人類會感到無限的莊嚴神聖,如同驕傲的騎士見到了尊貴的國王那樣,俯身親吻他腳下的泥土。
自然昭示我們以永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類之於自然,正如朝菌之於大椿,蟪蛄之於冥靈。在人類誕生之前自然就已長久地存在了,在人類滅亡之後它還將長久地存活下去。「不知江月待何人」,其實,江月本不在等待誰,而少數清醒的人卻為之發出多次感慨。無論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還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都是這樣痛苦的清醒者的吶喊。有人認為文學是永恆的,但一個民族的文學會隨這門語言的消亡而失傳,全人類的文學會在歷史的顛簸中散落,並最終與人類一起被埋葬。人類創造的東西還沒有什麼能抵達永恆的終點。自然是這裡的永恆,即使經歷滄海桑田的整容,自然仍在那裡。
自然還昭示我們以纖巧。沒有一種材料像花瓣一樣嬌嫩,沒有一首樂曲像鳥鳴一樣動聽,沒有一束燈光像月光一樣皎潔......自然也昭示我們以淡泊。就像南山之於陶潛,就像瓦爾登湖之於梭羅,山和湖是他們的伴侶,也是他們的導師,在黑暗和滾滾紅塵中教給他們淡泊與純淨,特立與堅強。
當然,人在自然面前也不全是小兒或學童的身份,帕斯卡爾說:「即使宇宙毀滅了我,我依舊要比毀滅我的東西高貴得多。」人在自然面前獨存思想的尊嚴。除人以外,還沒有什麼生物能像我們這樣進行如此複雜的推理,產生如此神奇的想像,迸發如此深重的同情和悲憫。
讓我們像山那樣思考,直至擁有山脈一般的沉默與尊嚴。
第二篇:像山那樣思考
大自然的美,不在於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我認為在於大自然創造了一條食物鏈,匯集成食物圈。
狼的嗥叫被群山所理解,卻被其他所無視。那聲聲嗥叫,獵人認為狼牙與子彈的較量,羊群認為是死亡的訊息。只有山在思考……
山,孤僻,神秘,深邃,危險……在這文中,山成了智者,他與每一晚的嗥叫,槍聲相伴,他看破紅塵,卻無力改變。狼應聲倒地,狼牙仍露在凌風中,眼裡泛著綠光。山不知是在心痛還是在擔憂,我發現山在諷刺,山在嘲笑,山在鄙視。人類的無知,無知的人類。
在那泛著綠光的眼睛裡,那位獵人看到了未來,看到山再荒蕪,鹿再死去,樹再倒下,變成了沙漠,沒有綠洲,只有沙子,沙塵暴來了,無知的人類仍在捕殺動物。那位獵人學會了像山那樣思考,知道了山在思考些什麼,他懂得了狼的一聲聲嗥叫。
「沒有狼的地方意味著獵人的天堂」年輕的獵人追求這樣,但他的無知讓他親眼看到一隻只鹿的倒下,綠色再荒蕪,山在報復。
「太多的安全可能會產生長遠的危險」老獵人對年輕的獵人說。在一座山中,聽不到狼的嗥叫,意味著這座山已瀕危了,無可否認這是無知的人類所索取的後果。他們並不知道山一直在思考什麼,或許已經知道了,卻為了利益……一座山,是一條食物圈,狼沒了,羊就多了,草就少了,山就荒蕪了,人類就滅亡了。山是智者,他懂得該放幾隻狼,多少羊,人是愚者,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生態平衡,再熟悉不過的話題了,可是在中國,有多少人學會了像山那樣思考。政府官員吃著國家的飯,拿著國家的錢,拉出來的屎卻好無用處。
如今中國,環保是騙人的,政府更加是騙人的,國家tm的養他們是幹什麼吃的,整天打飛機啊!像山那樣思考,我認為在如今不僅僅是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更為重要。
狼於羊的故事會啟示著無知的人類,像山那樣思考,學會聆聽狼的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