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姓起源和來歷:巴國大夫封於通川(子孫以邑為姓)
2024-04-24 14:12:07 1
通姓是一個罕見的中華姓氏,源流非常複雜,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地名,比如巴國大夫受封於通川後,子孫以邑為姓。二是源自官職名,比如隋朝的「通守」官吏子孫,以祖先官為姓。三是源自改姓,除了少數民族漢化改姓外,還有因避禍改姓的,比如漢朝的徹侯為比皇帝名諱改為通姓。
通姓起源和來歷
1. 源自地名
巴國大夫封地:通姓最主要的一個起源就是來自祖先的封地,比如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叫做巴國,當時巴國王室稟君的子孫中就有一位大夫受封於通川,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達川市,而人們也將其稱為「通君」,最終庶系子孫以祖先封地為姓。
衛國大夫封地:同樣是在春秋時期,諸侯國衛國境內也有一塊封地叫做通邑,當時是一位大夫受封於此,所以他的子孫才以祖先的封地為姓,而通邑就是指位於今天河南省淇縣北陽鎮的一小塊地。
2. 源自官職名
隋朝官吏: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在各個郡縣中都設置了一個輔佐太守的官職叫做「通守」,地位僅次於太守,其實就是隋煬帝在各郡設置的眼線和監察官,位子非常重要,這些官吏的子孫當然也就以祖先官職為姓,形成了通姓一脈。
蒙古官吏:三國時期其實也有通姓官吏,比如曹魏兩國都設置了「通事郎」,而蒙古也曾在元朝時期效仿設置了「通事」,最終形成了「通事納爾氏」,後漢化為通姓氏族。
3. 源自改姓
因避諱而改姓:通姓中也有不少因避諱皇姓而改姓的,比如在秦漢時期的徹侯,當時因為擔任宰相,受到皇帝的賞識於是被賜姓為徹,但是等到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在位時,為了避開皇帝劉徹的名諱,他們就將徹姓改為了通姓。
少數民族漢化改姓:當然與一樣,通姓中也不乏少數民族改姓的族人,比如滿族中的鄂通氏就在後來改為了通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