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後的戰爭感悟
2024-04-28 22:37:06 1
六十六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成為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這場歷時6年之久的世界戰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80%),戰火燃及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裡,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佔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60%至70%,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死傷人數達3500萬。其中,死亡人數達2100萬,僅南京大屠殺就死亡30萬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回顧當年二戰時的情景,看著那些觸目驚心的圖片,內心深受感動,久久不能平靜。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抵抗日本侵略勢力為主,所以稱為「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損失慘重,死亡人數達上千萬。日本軍隊的侵略,在當時,對中國人民來說是惡夢,是對的象徵死亡。但是中國人民並沒有倒下,他們面對敵人猙獰的面孔,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一排勇士倒下了,另一排勇士毅然挺立在槍林彈雨之中……
但是,令我們悲哀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對於戰爭帶來的恥辱並沒有很強的意識。松下有一位高官說過一句讓中國人從頭涼到腳的話:「即使我們不去拜靖國神社韓國人也不會買我們的產品;但不管我們再怎樣的去拜靖國神社,中國人照樣會買我們的產品。」當然,我們並不需要有意識的抵制日貨,畢竟對於日本的一些產品的科技含量,我們不得不承認,但是,這位高官的話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為什麼韓國人的民族意識這麼強烈,而在失去了千千萬萬人民的中國,大部分人對於民族的恥辱卻能漸漸淡忘呢?
在其他一些遭到法西斯危害的國家,戰爭過後,人們就經常以汽車鳴笛的方式來紀念,在中國,直到1995年左右,東北三省才有這樣的方式;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雖然有詳細地介紹一些大屠殺中的死者,但是對於一些數據的統計和史實的介紹還是不都詳細,而一些國家,將死亡人數的數據詳細到了個位數,對每一位死者都有介紹……
我們作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應當銘記國恥,弘揚民族精神!
當然,反法西斯戰爭給任何一個國家都造成了傷害,沒有誰是最終的勝利者。在那場戰爭中有多少人落難?全世界都在打仗人們無處可逃,戰火之中,死了多少人啊!只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和平的鴿子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法西斯主義是浪漫-極權主義革命熱情的主要政治表現。這個名稱起源於1919年3月23日在米蘭成立的「戰鬥法西斯」,這是一個反社會主義的民間軍事組織。而法西斯一詞,則來源於拉丁文,原義是指「捆在一起的一束棍棒,中間插一柄斧頭,是古羅馬高官的權力標誌,象徵著萬眾團結一致,服從一個意志,一個權力」。因此「戰鬥法西斯」採用了古羅馬執政官前放置的棒束作為標誌和名稱。法西斯主義是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經濟困境的產物。政治、經濟和社會動蕩的加劇,處境惡化、不滿現狀的中間階層的情緒,以及政府尋求新的統治對策、準備重新劃分世界的戰爭的需要,促成了法西斯的產生和發展。
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國際現象。它反對民主主義和自由主義,主張建立以超階級相標榜的集權主義統治,實行全面統制和恐怖鎮壓;進行反壟斷資本的社會蠱惑宣傳,並極端仇視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狂熱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法西斯主義以中間階層為社會基礎,實質上代表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