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一種海產殼類和一種魯菜的名字(美味可口)
2024-04-18 02:58:13 2
西施舌是我國傳統四大名菜之一,與四大美女中的西施有關,據說有一個海產殼類的名字也叫做「西施舌」,還與西施的典故傳說有關,並且用它製成的一道魯菜也叫做西施舌,那麼西施舌到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道菜又是怎麼做的呢?接下來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西施舌
西施舌是一種海產殼類,是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簾蛤目蛤蜊科的海洋貝類動物,別名叫做車蛤、土匙、沙蛤等。它的貝殼有兩片,與其他貝類沒有什麼不同,形狀比較大,比較薄,長度為5到7釐米,一般高度是長度的五分之四,而寬度是長度的二分之一,表面光滑,外皮呈黃褐色發亮的樣子,生長紋比較細膩,貝殼裡邊是淡紫色的足舌狀,肌肉比較發達。
西施舌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息風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煨熱煩渴、肝熱目赤和熱邪傷陰等症狀。西施舌是一種比較名貴的貝類,經濟價值比較高,通常分布在印度-太平洋淺灘處,在我國的福建長樂漳港一帶比較常見,因此也被稱為「漳港海蚌」,並且據說西施舌之所以叫這個名字與西施還有一些關係。
西施舌與西施的傳說
據說勾踐藉助西施使用美人計滅掉了吳國之後,想要將西施接回國,但是越王后害怕西施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就用一塊巨石綁在西施背上,將其沉江,西施死後就化為西施舌吐露自己的冤情,恰好西施舌的足肉總是伸出殼外,就像一個舌頭一樣,因此它就被稱為「西施舌」。
西施舌
西施舌是四大名菜之一,相傳唐玄宗遊嶗山時,一位廚師用西施舌和香菇、冬筍等原料一起製成一道湯菜,唐玄宗吃後一直誇讚,又因為這道菜的主要的原料就是西施舌,因此這道菜也被命名為「西施舌」,並且流傳了出去,為後人所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