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足跡徵文600字篇【薦讀】
2024-05-07 23:52:06 1
追尋紅色足跡,弘揚紅色精神。下面是語文謎小編整理的尋訪紅色足跡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尋訪紅色足跡徵文1】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了,怎能不去看看那些曾經偉大的抗戰足跡呢?
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走過,你會看到歷史的凝重,你會發現野蠻的殘忍,你會領悟南京的傷痕。也許你沒經歷過,但歷史牢牢為你記著,那場滿城風雨的大屠殺。
這是一座類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築,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爛的婦女抱著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長嘯,像在抗議命運的不公。幾個黑字重重地寫在灰色的大理石牆壁上:遇難同胞300000。數字大得讓人震驚,標的很粗,但是感覺卻會萬分清晰,誰會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著多少悽慘無辜的靈魂。你看一面面雪白的牆壁上,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受傷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凌辱的女孩子們,被捆綁著的人們,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有燃燒著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從照片中走出來。他們的檔案,嚴嚴實實鋪滿館內的牆壁,擰巴在一起。
滴答,這館裡鐘聲太大了吧,走近一看,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便走了進去。黑暗的房間裡牆上也後很多很小的照片,散發著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釋後才明白--牆上那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遇難者者的照片。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牆上落下,並發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此結束了寶貴的生命。因為--據統計,那麼,日軍每隔十二秒就會殺死一個人。這是太殘忍了!它們仿佛像一把刀從我的心頭划過,把我的心劃痛。我又走向了「萬人坑遺址」,這裡面顯得很冷清,有很多具屍體,慘不忍睹……
我的素描老師曾經當過兵,雖然還沒真正上過戰場,戰爭就結束了,但是,他說,那些被戰爭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戰友永遠深深刻在他的腦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觸摸歷史的脈搏,傳承英雄的精神,讓往日的抗戰精神,照耀你我的存在,追尋前輩的足跡,聆聽不朽的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尋訪紅色足跡,向歷史、向中國、向革命勇士致敬!
【尋訪紅色足跡徵文2】
八月上旬時,我們小組組織了「紅色足跡之旅」,我們制定好計劃,上午去一大會址,中午吃完飯後再去上海博物館進行參觀。
中共一大會址,它既是建築,也有一段不尋常的往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實。從此,中國站了起來,中國給別人的印象煥然一新。在一大會址內,我們看見了模擬的會議室。它不大,但發人深思。裡面的人栩栩如生。最顯眼的仍是毛澤東,我們仿佛看見了他們在激烈地討論。長桌,圓凳,茶几和花瓶,一切都重現在我們眼中。我們讚嘆了,不僅讚嘆做工之精美,還讚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上午我們還去了一個地方,那也是石庫門似的房子。我們穿過一座座民居,仿佛也感受到了過去人民的生活。進入那屋子,我們四處拍照參觀。我們還在五星紅旗前拍了集體照。在館內,我們讀到了許多烈士的名字。我們計算他們的年齡。最小的一個36歲就逝世了,我們為他們感到惋惜。而同時,我們也被一個關於烈士的視頻吸引了。我們了解到了烈士的事跡,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在我們吃完飯後,我們打了兩部車前往上海博物館。它與市政府大廈遙遙相對,是一座十分美觀的建築。上海博物館可謂人山人海。我們去了二樓的陳列室。它有四個專題陳列:青銅器,陶瓷器,書畫以及古代雕刻。我們幸運地遇見一個解說員。我們見到了古代人的面具,矛以及廁所的門把手。我們興致勃勃地繼續參觀。幾乎把館內所有的展品都看了個遍。只不過第四層和第五層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去。我們可既是大飽耳福,又是大飽眼福啊!
這次紅色之旅,讓我們全組人都受益非淺。我們感悟到了紅色,體會了紅色!
【尋訪紅色足跡徵文3】
今天,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趁著好天氣,我們來到了徂徠山遊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極了!忽然,一座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展現在我們面前,走近一看,原來是徂徠山起義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它是1987年為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紀念碑,徐向前題寫「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武中奇題寫隸書碑文。
看著這座碑,讓我心潮澎湃,想起當年的徂徠山起義!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組織發動泰安、新泰、萊蕪、泗水等地群眾和平津淪陷區的流亡學生,在此誓師,宣布抗日武裝起義,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洪濤任隊長,趙傑任副隊長,黎玉任政治委員。隊伍以徂徠山為根據地,轉戰於魯中南地區,經過短期訓練後,1月中旬,部隊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莊向新泰進發。途中,得知敵人要從大汶口去新泰便決定伏擊敵人以打擊敵人、鍛鍊部隊。部隊從二、三中隊中挑選了部分精幹人員和武器,由趙傑、封振武率領,26日拂曉隱蔽進入設伏陣地寺嶺村。下午15時,日軍的一支馬車運輸隊由大汶口方向進入了伏擊圈。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戰士們向敵人猛烈開火,排子槍、手榴彈,打得敵人人仰馬翻,打響了四支隊抗日的第一槍。但是戰鬥中,三中隊班長楊桂芳在抽出大刀要衝上去砍鬼子機槍時不幸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胸口兒壯烈犧牲,成為四支隊創建以來的第一位烈士。
徂徠山起義是山東省委直接發動領導的一次起義,發揮了山東抗戰的源頭作用、山東抗日隊伍的種子作用,在山東首次打出了八路軍的旗號,打響了山東省委獨立領導山東抗戰的第一槍,揭開了山東省黨組織獨立自主領導抗戰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間,全省共爆發了十餘起較有影響力的抗日武裝起義,而泰安地區這兩場起義為今後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著長埋在大山裡的這些英雄,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一些真的是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為國捐軀,不怕犧牲,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