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子是什麼意思:對人的蔑稱(司馬遷《史記》)
2024-04-16 10:54:06 1
關於豎子這個詞語,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用到,但是在一些古代正劇或者古代背景的小說中常常出現。那麼豎子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豎子是什麼意思
豎子其實是一種罵人的詞語,是對人的蔑稱,它和宵小的意味差不多。關於宵小的含義,感興趣的可以去中看看。
具體含義
豎子這個詞有三種意思,即童僕、小孩、對人的蔑稱,如「小子」。當豎子這個詞是童僕的意思的時候,它在《莊子·山木》、周中孚的《鄭堂札記》卷三中出現。《莊子·山木》寫道,「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周中孚的《鄭堂札記》卷三寫道,「《荀子·仲尼篇》云:仲尼之門人,五尺之豎子。」當豎子這個詞是小孩的意思的時候,它在《左傳·成公十年》、《隸釋·漢安平相孫根碑》、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治家》中出現。《左傳·成公十年》寫道,「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
《隸釋·漢安平相孫根碑》寫道,「呱呱豎子,號啕失聲。」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治家》寫道,「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當豎子這個詞指的是對人的蔑稱的時候,它在《戰國策·燕策三》、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等等中出現。《戰國策·燕策三》寫道,「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寫道,「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