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 霍元甲連踢三腳紋絲不動(張三甲)
2024-04-30 04:02:06 1
清朝的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能夠扛住霍元甲的連踢三腳面不改色。在清朝時期的科舉考試之中,是分為文舉和武舉。這是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考試也較為公平和公正,誰能夠拔得頭籌就能夠得到狀元的稱號。尤其是在唐宋時期更是豐富了社會階段的多樣性,推動了整個社會和封建王朝的進步,對於文舉來說武舉就沒有那麼重要。
武舉地位稍低一些
在歷史之中無懼,考試一共舉辦過,差不多有著500多次,但是對於文詩來講,武舉的考試關注度就相對來說會低的特別的多,顯得就沒有那麼的重要,武舉的進士地位也比科舉要低一些。在歷朝歷代的無懼考試之中,都在不斷的被廢除,或者是重建之中。無語考試第1名也是被稱作狀元的,根據統計在歷史上面總共是出現過280個武狀元,而在清朝時期,最後一位武狀元的名字是張三甲,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練武奇才
張三甲在出生的時候,只是來自於一個特別普通的農民家庭,還較為貧寒,只是祖祖輩輩都是練武的。所以在家庭的影響之下,張三甲從小就喜歡武當弄槍,還表現出來了較為優越的天賦。在長輩的指導之下學會了很多的武器,每一樣技能都掌握的特別的優秀。
經過鍛鍊之後精通十八般武藝力量也非常的大,是世間較為少有的練武奇才,後來張家人就開始找關係,想給張三甲找一位好的老師。果然就找到到了武學大家楊國昌同意了收張三甲為徒。在指導之下,進步神速。
最後一位武狀元
在張三甲21歲的時候,楊國昌則建議去參加同一年的吳局考試,最終張三甲來到了最後的會試,較為寒酸,可最終卻拔得頭籌,被恭親王給收入了門下地位,也會有所提高,最終有了武狀元的稱號。當時的清政府朝廷都快沒了,這也只是一個虛號。曾經武學宗師霍元甲就曾挑戰過張三甲,霍元甲使用了最擅長的腳法,連踢三腳,張三甲都承受了下來,霍元甲也知道了自己不是對方的對手自願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