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小編親身體驗 嘀嘀/快的哪個更好用
2024-02-22 00:23:17 1
泡泡網手機頻道3月5日 《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這兩款軟體的價格戰已經打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小編並不是一位追趕時尚的用戶,第一次試用嘀嘀和快的軟體還是在今年1月份。那時剛好嘀嘀和快的剛好減價10元,也是開啟了他們價格戰的開始。對於這兩款軟體來說,我們編輯部的小編也著著實實只是用戶。那麼就看看我們小編怎麼用這兩款軟體,又怎麼評價這兩款軟體的吧。
·打車軟體開啟燒錢模式
雖然是一篇採訪編輯感受的文章,但在文章的開始也要說一說這一場降價風暴的來龍去脈。快的打車背後有支付寶撐腰,而嘀嘀打車則掛靠了騰訊微信。今年1月初兩家打車軟體開始「燒錢」,將優惠政策改為「直接從打的費中立減10元」的方式。而這一政策一出,便獲得了極大地追捧,打車的人也增加了不少。
而後嘀嘀在今年2月10日宣布獎勵措施回調,從原來優惠10元降價到5元,與此同時快的卻保持了原來的立減10元政策。不過嘀嘀的這一行為卻導致用戶大量流失,隨後很快又變回了10元。不過這一行為成為了這兩家價格燒錢戰的導火索。後來只要一家增加優惠,另一家也會跟風再加。不過目前兩家的價格戰已經開始停止,準備進入一個穩定的時期。
對於用戶來說,他們之間的價格戰內幕並不能吸引我們,我們希望的只是實實在在在其中得到實惠。但真的在其中得到實惠了嗎?打車軟體的出現真的讓我們覺得方便了?小編採訪了幾個周圍同事,以他們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用戶是這樣看待打車軟體的。
·炯慧評價:快的更容易叫到車
炯慧家離公司比較近,如果打車的話幾乎就是一個起步價的事,打車的話基本上在13元-15元。因此在兩個軟體價格戰的時候,他便是非常好的的受益者,也是用這兩款軟體最多的。因此對於這兩款軟體哪個好用來說,他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
炯慧基本上都是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使用打車軟體,每次他都會同時開啟兩個軟體進行打車。但幾乎每一次都是快的先叫到車,而嘀嘀感覺不太給力。因此對於這兩款軟體來說,炯慧同學更傾向於使用快的。
作為一個經常使用打車軟體的童鞋,炯慧也遇到了一些用打車軟體叫車時發生的尷尬事兒。這不,趁著我採訪他的時候,就跟我使勁的吐吐槽。據他說,有的時候本來已經叫好了車,卻被另外的約車人錯坐的情況。
·文超點評:嘀嘀獎勵多定位準確
作為經常外出的一員,文超也是一個經常使用打車軟體的同學。不過與炯慧不同的是,因為家住的比較遠,文超使用打車軟體都是在晚上聚會回家的時候。
對於這兩款軟體,作為屌絲的文超兄其實更傾向於優惠更多的一方。但是針對這兩款軟體來說,文超兄表示更喜歡嘀嘀打車。經過兩個打車軟體的體驗後,文超兄表示嘀嘀的定位功能更好一些。有時候自己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並無法準確的描述具體的地理位置,而嘀嘀打車可以給司機更準確的定位,告訴他們自己所在的位置。
另外嘀嘀打車的推送服務是在附近一公裡內,而快的則是在全北京市。因此他更相信,嘀嘀打車的推送靠譜率更高一些,因此更習慣使用嘀嘀打車軟體。
·大國點評:快的打車可積分換東西
大國也是一個愛出去玩的人,平時在拿著很多東西或者加班很晚的情況下會選擇打車回家。大國表示在北京的話,兩款軟體都會選擇,只要能打到車就好,而在延吉老家就只有快的。
不過再仔細比較之後大國更加喜歡快的這款軟體。因為快的是可以積分的,用那些積分可以換一些小禮物。對於這樣的獎勵,這位極其屌絲的大國還是非常喜愛。
另外選擇快的的一個原因便是,大國偏向於支付寶支付。因為微信支付直接與銀行卡掛鈎,雖然看起來方便但覺得卻有一點不安全。而相反支付寶使用這多年,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支付方式。所以這樣相比,更傾向於支付寶支付。
·白濤點評:2G網絡永遠叫不到車
看到我的採訪,白濤哥哥可是真急了。為什麼你都採訪那些有3G網絡的高大上,而不來找我呢?於是他就把我拽了過去,好好的讓我採訪了一下。
白濤告訴我說,在之前快的和嘀嘀都沒有打價格戰的時候,我還是能叫到車的。但如今價格戰瘋打,在上下班高峰便是更不好打車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到是不希望它有價格方面的優惠政策。
其實白濤想吐槽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由於自己一直使用的2G行動網路,對於網絡擁堵所造成的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行動支付不成功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對於他來說,這兩款軟體都敗在了行動網路上。
·霏霏點評:沒有支付寶只用嘀嘀打車
原諒我此次使用了自己的自拍照作為文章的照片,因為什麼原因就不說了。我想我是編輯中最不像數碼編輯的一位,至今都沒有使用過支付寶,因此我只能無奈的選擇嘀嘀打車。
一般情況下,我都是在加班到很晚的時候才會想著打車回去。用嘀嘀打車叫車,在晚上8點以後幾乎每次都要叫上2遍以上才可以。雖然成功率不是太高,但晚上為了回家方便、安全些,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
最後想吐槽的一點就是,對於使用叫車軟體這個過程我並沒有太多的意見。但對於在打車過程中,司機頻頻看手機拉單子這件事卻十分反感。一邊看手機一邊開車的行為,作為乘客我真的覺得特別不安全。
再有便是對一些中老年人群體的想法。嘀嘀也好、快的也罷,都是針對年輕人而言。目前隨著嘀嘀和快的流行,老年人打車難的問題便被擺在了明面上了。越來越多不會用手機的老年人,真的需要打車的時候打不到車了。
寫在最後:至於說到底哪個好用,還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不過,不管怎樣,設計它們的目的都是要幫助用戶,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聽說這幾天這兩家軟體開始逐漸回到正軌,也推出了一些關懷老年人和孩子的打車優惠措施,希望在今後的時間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加規範、更加合理的打車環境,這樣才能利民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