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與網絡強國演講稿優秀範文
2024-01-21 23:24:15 3
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小編收集了20xx年我與網絡強國演講稿優秀範文,歡迎閱讀。
20xx年我與網絡強國演講稿優秀範文【一】
科技改變生活,網絡引領未來。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網際網路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據CNNIC相關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固定寬帶接入埠數已達4.07億個,覆蓋到全國所有城市、鄉鎮和93.5%的行政村;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同比增長86.8%,使用手機上網比率相比PC多20.5%。
然我們雖然已經成了「網絡大國」,卻並不是「網絡強國」。比如說,在自主創新方面就相對落後,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網際網路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至於運用大數據推進社會管理與經濟建設,中國更是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相距甚遠。「十三五」規劃首提「網絡強國戰略」,就有助於統籌各方、創新發展,集13億民眾之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先前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外在工具,而今其也已成核心引擎。由此衍生開來,就是「網際網路+」戰略已經成為了我國智能製造的核心載體,堪稱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力量。五中全會明確強調要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當然有助於利用網際網路力量加速相對落後的製造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以信息流帶動物質流,拓展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網際網路+」風勁吹,也帶來了觀念的轉變。比如說,傳統觀念中人們通常會把所有權看作獲得產品的最佳方式,但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不再注重購買或擁有產品或服務,反而傾向於暫時獲得產品或服務或與他人分享產品或服務,也由此催生了「分享經濟」。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五中全會明確強調發展分享經濟,也的確有助於在不斷發展的經濟領域內創造新的收益增長源。
再往大裡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動力正在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而大數據技術正是創新驅動的發動機,更何況大數據服務本身也是能夠創造萬億級產業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然目前大數據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最重要的數據就分散在政府及民生服務等部門無法做到共享,五中全會強調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就有助於解決問題,推動數據共享和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而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除了中央頂層設計外還離不開網絡媒體與「中國好網民」攜手發力。可以期待,乘著五中全會東風,「網際網路+」必將更加深刻地融入百姓生活,並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科技紅利。
20xx年我與網絡強國演講稿優秀範文【二】
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也是一個重大戰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淺談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重大策略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2月27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據2月28日人民日報)
可以說,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給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巨大影響,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網絡技術在我國也得到蓬勃發展,在短短的20年時間內,我國網民規模突破6億,網站近400萬家,網際網路企業總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達到3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
未來中國如何由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我想至少有三個可以思考的維度:即國家層面、市場層面和個人層面。
首先應該制定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這次中央為什麼下這麼大決心成立網信組,其重大戰略意義就在於要從組織領導層面,加強對未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決策和領導,也為中國走向網絡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其次,要組織國家力量打信息技術翻身仗。如何藉助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市場兩種力量來打好國家信息技術翻身仗,不僅是擺在領導面前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所有中國IT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可以預見,隨著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建立,必將在這方面採取重要舉措,組織國家力量打好信息技術的翻身仗。第三,加大與網絡強國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寬帶建設。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廣泛應用等。第四,完善和建立與網絡強國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和制度框架。由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如果沒有制度和法治體系來保障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不管從立法還是制度建設等方面,都要系統考慮如何由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的問題。
市場的主體是企業,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突破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將為我們利用市場走向網絡強國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撐。
第一,國家要營造良好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給各類IT企業搭建創新競爭的平臺,鼓勵創新,鼓勵合作,避免過多的行政幹預,儘量用市場化方式和手段思考和解決問題。第二,要推行信息產品的國產化戰略。在同等條件下,政府採購要儘量採用國產的信息產品,逐步推進國產產品的替代戰略。第三,要鼓勵IT企業自主創新,用市場化手段實現國家的扶持政策。未來在國家組織力量進行信息關鍵技術攻關時,國家的投入肯定不會少,但我以為這個投入不應該像過去完全都給國有的IT企業,要把各種資源向確實有創新能力的、有可能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的企業傾斜,不管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用市場化手段體現國家的扶持政策,不要走傳統的老路。第四,鼓勵有實力的IT企業進行重組兼併,培植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個人層面如何體現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呢?首先是用法律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空間,一方面要保護正常的網絡表達權,引導理性表達;另一方面要打擊各種違反法律的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內容的安全,發揮網絡在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其次,要儘快制定個人隱私權法,用法律保護個人隱私。同時要實施網民個人素質提升戰略,不僅要注重規範網絡參與的行為和秩序,還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提升網民個人素質。從長遠看,這是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再次,要規範各種網絡交易,維護網絡交易秩序。在擴大網上交易規模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網上交易的質量,發揮網絡經濟在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巨大作用。
然而,不可否認,網絡技術作為一種「舶來品」,對國內大部分網絡行業而言,還是主要靠「拿來主義」,自主創新方面相對落後,特別是核心技術往往受制於人,面臨的網絡安全方面的任務和挑戰日益複雜和嚴峻。由於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相當一部分是有關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軍事、國防的機密信息,還有公民個人大量的敏感信息、隱私信息,許多隱蔽的危險、潛在的隱患廣泛存在著,往往成為敵對勢力、不法分子的攻擊目標。事實上,我國已成為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另一方面,從國內網絡行業的發展來看,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網際網路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以信息化驅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效應不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有很大空間。網絡生態環境不夠清朗,網絡信息泥沙俱流、良莠不齊,網絡謠言等有害信息成為一種毒瘤和鴉片,給人們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混亂,對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還不能完全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與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網絡和信息安全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我們在新時期面臨的新挑戰。這次召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把網絡空間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網絡技術問題,也不是一個淺層的社會生活問題,而是一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軍事等各個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標誌著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戰略邁出的重要一步,顯示出中央高層在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也是一個重大戰略。推進這一戰略,實現這一突破,就要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把網絡安全與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研究制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強大的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信息化保障。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