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與巢的作文
2024-02-05 09:33:15 1
鳥巢是小鳥的棲息地,是它們的家,我們的小夥伴不可以去破壞哦!以下是鳥與巢的作文,歡迎閱覽!
鳥與巢的作文1
山林裡有各類鳥兒。小時候,我時常尋找鳥巢,捕捉小鳥。
發現鳥巢,便隔天觀望一次。有時惟恐母鳥懼不返巢,就按山裡人的習俗拔一根眼毛放入鳥巢。從母鳥下蛋,到孵出小鳥,漸漸羽毛豐滿,即連巢端來家中餵養。我選擇最佳的食物,盡心盡力,但沒有一隻小鳥能逃脫夭折的命運。
我從未關注過小鳥的死活,我只覺得有趣、快樂。直到發現那個令我終生難忘的黃雀鳥巢。
黃雀鳥巢隱藏在茂密的叢林,有五隻小鳥。我連窩端來餵養,到第八天,眼看小鳥們瀕臨死亡,我忙將鳥巢端回原處。
成群的黃雀鳥飛舞在我的周圍,嘰嘰喳喳,很悽厲,就像要啄去我的眼睛、心肝……我顫慄了。慌不擇路逃出了叢林。
放心不下,次日我前去窺視,五隻小鳥全死了。我難受,悲哀瀰漫身心。
我在山坡修築一座小墳,為五隻小鳥舉行了葬禮。
黃雀母鳥悽厲的鳴叫久久迴響在我的耳邊……自此,我不再捕捉小鳥。
小時候,我為了自己的快樂,犧牲了無數小鳥的生命;我以為給小鳥更好的生存條件,卻剝奪了它們自由的生活。每一種生靈都有適合自己生存和歸宿的家園呵。
小鳥們,請原諒我!
鳥與巢的作文2
一片荒無人煙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樹,老樹的枝頭有一個簡陋的鳥巢,鳥巢裡有一隻鳥兒終日忍飢挨餓,艱難度日。一日,大漠颳起了沙暴,那棵枯樹被連根拔起捲走了。這只可憐的鳥兒為了尋找新的藏身之處,不得不長途飛行數百公裡,終於發現了一片綠洲,綠洲上小河潺潺,綠樹成蔭,甜美的果實綴滿枝頭。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樹仍然倖存的話,這隻鳥兒也許永遠也不會想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
古往今來,英雄人物往往出身與亂世,而在安樂世界,英雄卻很少出現。這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重要原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出自《孟子·告子下》,它的意思原本是「因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不錯,憂患確實是人們得以更好地生存的原因;安樂,也是人們逐漸頹廢衰亡的原因,俯拾皆是的事例都說明了這一點。
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經歷過無數的憂患,這才使他懂得老百姓的疾苦,明白「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將唐朝的江山治理得非常好,社會安定,百姓豐衣足食,開創了被後世讚譽的「貞觀之治」。可他的後代就不同了,唐玄宗李隆基從小生活在宮廷,養尊處優,未經歷過磨礪,晚年一味貪圖享樂,導致了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而衰,也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憂患中出身,帶領部下反抗明朝統治,佔據了大明半壁江山,是何等的豪邁奮發啊!但是,當他佔領北京後,忘記了憂患,和他的部下一味沉醉在奢靡享樂中,天天在「過年」,結果在僅僅過了八十多天,就被清軍趕出北京,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頓時土崩瓦解,這是多麼沉痛的教訓啊!
憂患是必不可少的,在憂患中,人們會感到有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可以激勵人們的鬥志,可以磨礪人們的品格,可以吸取失敗的教訓,可以積累成功的經驗。這種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人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還可以使人有一種緊迫感,不輕易放過每一次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憂患是成功的催化劑。而貪圖安樂卻能消磨意志,渙散人心,瓦解士氣,它是成功的腐蝕劑。
我們的社會在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我們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一定要牢記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古聖先賢的遺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創造更大的成功。
[鳥與巢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