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尋訪紅色足跡徵文
2024-02-06 02:10:15 1
紅色足跡是我們懷念先烈的一種方式,在尋訪的過程中我們能體會到一些心酸和不易,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20xx尋訪紅色足跡徵文【篇一】
年幼時,父親常教導我:「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心身事莫為。」那時我還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要義。此次,我有幸參加了「紅色追尋」採訪活動,在車流如織的蔡鍔北路邊一個小小弄堂裡,找到了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這裡曾是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辦公地。在舊址陳列館裡,一副字跡雋永的對聯使我倍感親切:「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心身事莫為。」
隨行採訪的文史專家介紹,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途經湘潭,在一家油鹽店住宿了一晚。當時店裡幾位青年店員圍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講革命道理。徐老從國家大事談到社會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題詞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諾為他們題寫了這副對聯。
此聯,語重心長。上聯中的「家國」,應該是指齊家治國。一個人應該先修身,爾後才有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無益身心事莫為」,告誡我們,對身心健康沒有益處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溫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萬千。作為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我們,應該常讀一些利於家國的好書,這對個人修身,陶冶情操,樹立崇高理想,服務於國家的建設是大有裨益的。
20xx尋訪紅色足跡徵文【篇二】
轉眼間,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早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建黨90周年,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身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更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弘揚紅色精神!
儘管抗戰已經過去多年,可還是有許多老黨員與老紅軍。我的身邊就有一位老黨員,一位八、九十歲的老爺爺,雙腳已經不能活動,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之後的日子。他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經記不清,甚至能把曾孫當成別人的小孩,把孫子當成小偷,但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抗戰的時候。當我去尋訪這位老黨員的時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來,龍飛鳳舞的講了起來:「我出生的時候,外國已經在如猛虎般的侵佔我們的祖國,在我15歲的時候,我們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著當軍打鬼子。剛好晉江成立第一支武裝隊伍,開展遊擊戰爭,雖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興。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參加了武裝隊伍。21歲,我成了黨員。當上黨員沒幾個月,我就被蔣軍(國民黨)抓去了。我原來的老伴當時也是黨員,她去救我,結果被槍斃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爺爺的兒子)。後來,中共晉江縣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來,我才知道我原來的老伴已經死了。我很生氣,積極參加黨員活動,發誓要打死蔣軍,有好幾次到鬼門關前走了又回來了。成立泉團晉江大隊(1949年5月)後,我也加入了。大隊主動出擊,摧毀國民黨基層政權,後來配合解放軍解放晉江(8月31日),晉江才算解放了。後來,我的身子不爭氣,垮掉了,才停止參加黨的活動。」
我想不到,原來,抗戰有著這麼多歷史,共產黨的紅色足跡,早已經深入千家,造福萬家。總有一天,我也要成為黨員,繼續黨的紅色足跡!
20xx尋訪紅色足跡徵文【篇三】
從瀏陽,到常德、桑植、通道、邵陽,我這個從未踏上過湖南土地的湖北人,有幸以騰訊新聞特派員身份加入「紅色追尋」採訪團,走進革命老區。每往前走一公裡,帶著故事啟程的心,便沉重一分。
還在採訪途中,記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記者與記者便通過騰讀微博熱鬧互動起來。毛澤東率領紅一軍團在瀏陽文家市東升嶺戰鬥過的戰壕;革命烈士賀錦齋的墓碑;常德人民為解放大西南作出過巨大貢獻……一張張圖片,一段段短小的文字,感染了無數騰訊微博網友……
穿出大山,回到北京,耳旁喧囂浮華,卻難忘湘西的大山情深。此行讓我有幸接觸到當年信仰堅定、英勇無畏的老紅軍,讓我聽到九旬老紅軍在80年後的今天還能吹出的嘹亮軍號……
願蒲公英種子能深深紮根於三湘四水,生根發芽;願我帶去的種子能紮根於湖南老區,將紅色精神飄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