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孝親敬老演講稿範文
2024-01-21 08:35:15 3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絕該繼承和發揚。孝親敬老美德更是精髓,小編收集了孝親敬老演講稿,歡迎閱讀。
孝親敬老演講稿【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四德,孝親敬老。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不孝子想把年邁的母親背去山林扔掉。他一路走,母親一路用樹枝做標記。為了防止母親沿標記回來,他專挑彎曲偏僻的羊腸小道,把自己累得渾身是汗。最後,他把母親往地上一扔,狠狠地說:「走了這麼遠,看你還怎麼回去!」他的母親低聲說:「我做標記不是想自己回去,是怕你迷路。」......
初次讀到這個故事時,很不理解兒子如此不孝,母親會這麼傻?後來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的「傻人」:無論你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無論母親怎樣的瘦弱貧賤,她永遠站在母親的位置上,向你伸開溫暖的雙臂。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母親會牽掛你的冷暖,默默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父母對子女的愛,深情似海。
想必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那段話:
5歲時:「媽媽,燒紅燒肉吧」「行,燒」
15歲時:「媽媽,別燒紅燒肉了,換換味道」「行,買別的菜」
35歲時「兒子,啥時候回家吃一頓啊?媽給做紅燒肉」「不行,最近忙」
50歲時「媽媽今天路過你家,給你帶紅燒肉」「不行,今天不在家」
70歲時「媽,我想吃紅燒肉」那邊,已經沒有了媽媽的聲音。
這段話,品味其中我們感覺心頭髮酸,這簡單的一問一答,是人世間至親至愛的流露,可是媽媽卻再也聽不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實!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是我們卻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所以,盡孝要趁早,常回家看看,不要到失去的時候再去後悔。
現實中,有的家庭儘管在物質生活上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對長輩缺乏愛心,冷冰冰地擠出點錢便一了百了,不聞不問,使父母「端著碗不覺飯香,用到錢心感隱痛」。做晚輩的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除了照顧他們的物質生活外,還應在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使他們充分享受天倫之樂。
孝親敬老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作為全縣「十佳少兒孝星」代表上臺發言,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和自豪!
自去年開展「萬名少兒講孝道」活動以來,縣示範小學開展了「給父母的一封感恩信」徵文、「朝暉映夕陽」等活動,作為縣示範小學的一名學生,接受了孝道文化的教育,我對孝親敬老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百德孝為先,孝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孝的本質是親情回報。新的形勢給傳統的孝道注入新的內涵,形成一種新的人類文明,我們要積極學習孝道文化,加強孝親敬老教育。
講孝道,首先要學會感恩。「我們的生日,父母的苦日。」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天起,父母的肩上便多了一付重擔,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冬天怕我們著涼,夏天怕我們中暑。然後,把我們送到好的學校,成就我們的學業。再往後,為我們成家立業而操勞。甚至在彌留之際,仍牽掛著我們。可以這麼說,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與生命相連的,父母之愛是天下最高尚、最無私、最溫暖的愛!
講孝道,就要學會寬容。不能因為父母沒給我們買新奇的玩具、漂亮衣服就大發脾氣;也不能因為父母沒權沒錢而怨天憂人;更不能因為父母沒時間陪我們,而誤解為父母不愛我們……
講孝道,還要學會體貼。在父母勞累一天後,沏一杯濃濃的茶,送一個溫暖的問候;在父母疲乏時,倒一盆熱水,給他們泡泡腳;在父母煩惱時,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作業完成後,別忘了走進廚房,做一頓可口的飯菜,那比千言萬語更能表達我們的孝心。在父母高興時,唱首歌,跳個舞,為他們取得的成績鼓掌喝彩!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專題報導:東北一老漢含辛茹苦,把五個子女養大成人,成家立業,自己到了晚年卻無人贍養,老人無奈,將子女告上法庭,但老人贏了官司,卻輸了精神,不久便去世了。老人歷盡艱辛,為兒女熬白了頭髮,累垮了身體,卻得不到家的溫暖。看道這個真實的故事,我心裡難受極了,不僅為老人,也為他那沒有孝心的五個兒女!
青少年朋友們,和諧的春風已吹遍中華大地,前進的戰鼓已隆隆擂響!讓我們攜起手來,使孝道文化大放異彩,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的同時,也成為新世紀的「禮儀之邦」!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三】
尊敬的領導、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陳子琳,今年12歲。我來自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美稱的惠民之州——廣東省惠州市。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孝道文化,做有根的中國人》。
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季羨林自傳》這本書中多次提到: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國家,幾乎根本沒有。他的教授,吐火羅文的世界權威西克,在耄耋之年幾乎走遍全城才能來到哥廷根大學上課,然後在又黑又冷的雪路上走回家。而學校從來不管這些事,並且沒有人認為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
讀到這裡,我的內心不禁沉重起來。我仿佛看到白髮蒼蒼的教授邁著蹣跚的步履,孤身一人走在堆積著厚厚白雪的路上;我仿佛看到寂寞冷清的庭院裡,教授眼神呆滯地望著天空;我還仿佛聽見教授不經意間發出的一聲又一聲的嘆息……
於是,我對母校常年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尤其是關於孝道的內容倍加感動和喜愛起來。
你看,在母校的文化長廊上,那一句句流傳千古,耳熟能詳的語句:
如來自《弟子規》裡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又如來自《論語》的《孝悌為仁之本》:「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再聽,在上課前、放學時的廣播系統裡,悠揚深情的表達孝道主題音樂縈繞於耳: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開展活動強化對經典國學中孝道內容的理解,如文藝匯演、詩歌配畫比賽、經典誦讀比賽等。
就是在這種尊奉民族傳統孝道文化環境的耳濡目染,「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田;也正是在這片講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中華大地上,湧現出許多感人至深的孝子事跡。
8歲,還是一個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齡。而山西省臨汾市的一位90後女孩,已經獨自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撐起了一片天。她20歲的生命中,十多年在照料母親,風雨不改,寒暑不易。她每天給母親穿衣服、刷牙、洗臉、換尿布、買菜、做飯、餵飯、擦洗身子、活動筋骨、敷藥按摩、倒屎倒尿,換洗床單等。當她被離家數百公裡的山西師範大學錄取時,仍然放不下母親。於是,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並非她的親生母親,而是僅僅照顧她三年的養母!她,就是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臨汾最美女孩」孟佩傑!
孟佩傑用她柔弱卻堅強的身軀扛起幾經風雨的母女之家,用四千多個填滿艱辛的日子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讓孝道充滿著每一天每一個細節,她讓孝親敬老的民族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
「一滴水能見大海,一粒沙能望宇宙」。沒有孝道文化的滋養,沒有無數前輩的言傳身教,又怎會有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孟佩傑」?讓我們掀開歷史的畫卷,重新感悟前輩的孝心,重新感受如何行孝吧。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求學回來時給母親捎回的一個手鐲,那是一種萬水千山也阻隔不了的孝心;
十大元帥之一陳毅,堅持親自為生病的母親清洗尿褲,那是一種「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的永恆孝心
敬愛的習近平主席,在辦公室掛上一張父母的照片,那是一種時刻縈繞心頭,含蓄深沉的孝心……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在相隔半個多世紀,給小學的啟蒙老師單膝脆下,獻上一束鮮花,那是任憑時間洪流衝刷也不會褪色的孝心;
同學們,相比西克教授,我還沒有淵博的知識和崇高的地位,我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小公民。但我深深地為自己感到慶幸和自豪。因為我生活在一個孝親敬老、充滿溫情的國度,因為我和我的同胞們身上流淌著孝道的血液!
同學們,孝道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之根,讓我們認真學習經典國學,讓我們一起發揚我國傳統的孝道文化,做有根的中國人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