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 解讀中國知名大美食
2024-02-13 02:18:15 1
冬日來臨,熱氣騰騰的火鍋成為最治癒的一道美食。日前,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數據顯示,火鍋已成為中國知名大美食,大眾點評收錄的火鍋商戶數量佔全國餐飲商戶比例達7.3%,高於江浙菜、川菜、粵菜、西餐等其他熱門菜系佔比。截至2015年9月,大眾點評收錄的全國火鍋餐廳數量共計超過35萬家。
西南省市是火鍋的重度愛好者,其中重慶火鍋滲透率高居全國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火鍋之都。川系火鍋已成為中國火鍋的主旋律,全國火鍋商戶近六成都是川味火鍋。除此之外,粵系火鍋和北派火鍋也是較受歡迎的火鍋流派。在菜品上,食客們吃火鍋最愛肥牛,而鵝腸、凍豆腐也成為必點的涮菜之一。
西南地區成火鍋集中營,每7家餐館就有1家火鍋
大眾點評根據火鍋燒烤商戶數量佔當地美食商戶總數的比例,對全國31個省市的火鍋商戶滲透率進行統計,數據顯示,西南腹地是火鍋的重度愛好者,每7家餐館就有1家火鍋,其中重慶是當之無愧的火鍋之都,重慶的火鍋商戶數量佔當地美食商戶比例高達20.1%,平均每5家餐館就有1家火鍋店,大幅高於排名第二的四川,後者火鍋商戶滲透率為14.6%。貴州以13.4%名列全國第三,山西和雲南以10.6%的佔比並列第四。
在中西部地區,火鍋同樣盛行,甘肅、陝西、寧夏以超過10%的火鍋商戶佔比擠進全國前十。東南地區對火鍋的熱愛程度不高,火鍋商戶滲透率普遍低於5%,上海和湖南的火鍋餐廳佔比全國最低,僅為3.8%。
此外,江西、甘肅、貴州等地的火鍋市場正處於上升階段,當地火鍋商戶淨增長率超過3.5%;與之相比,天津、福建、浙江、北京等省市火鍋商戶淨增比例較低而停止收錄率高,新老商戶更迭快速,競爭激烈。
川、粵、北派爭霸中國火鍋市場
中國火鍋花樣紛呈,百鍋千味。報告對全國地方特色火鍋的商戶數量進行分析,普及程度最高的主要有三大派系:川系火鍋、粵系火鍋和北派火鍋。
川系火鍋,包括典型的四川火鍋、魚頭火鍋、串串香火鍋、重慶火鍋,是中國最主流的火鍋派系,川系火鍋商戶數量佔全國火鍋商戶總數比例最高,近64%,其中四川火鍋佔比就達三成,重慶火鍋市場潛力最大,近兩年來,單店平均瀏覽量遠超其他品類,並且保持持續增長。
北派火鍋包括涮羊肉火鍋、羊蠍子火鍋等,也是較受食客歡迎的一大派系,全國火鍋商戶中超過14%是北派火鍋;其次是粵系火鍋,以豬肚雞、小火鍋等為代表,佔比也超過12%。
人均消費65元,中高端火鍋成主流
根據報告統計,全國火鍋人均消費價格為64.8元,高於整體餐飲價格水平。40.6%的火鍋消費價格集中於50~75元,主打中高端大眾市場,100元以上的高端火鍋少之又少。在一線城市,吃頓火鍋價格最貴,人均消費達到74.1元,而火鍋大本營西南地區則較顯親民,人均消費價格僅為55元。
對全國31個省市火鍋消費價格進行統計,蘭州以人均消費126元高居火鍋消費排行榜第一,其次是上海、福州、拉薩、烏魯木齊、北京、杭州、南京、呼和浩特和昆明,成為全國火鍋消費最貴的十大城市,人均花費均超過66元。
大眾點評還對火鍋吃貨的玩樂偏好進行了分析,通過TGI指數(即「目標群體指數」,反映目標群體在特定研究範圍內的強勢或弱勢)分析發現,火鍋吃貨們對玩樂的偏好程度要高於其他吃貨,特別是喜歡打保齡球、溫泉洗浴,以及泡夜店,而對於漂流、電影戲劇、桌球等方面的喜好度要略低於其他吃貨。
肥牛、鵝腸、凍豆腐,成國人最愛火鍋菜品
火鍋與其他菜系最大的不同,在於吃法靈活自由,食材選擇多樣。數據顯示,鍋底作為火鍋的精髓,以骨頭湯和番茄湯底最受食客歡迎,而雲南的臘排骨火鍋、廣西的斑魚火鍋、貴州的豆米火鍋等,也都是當地人氣最高的特色火鍋鍋底。
那麼涮火鍋,最不能少的是哪樣菜?答案是肥牛。報告顯示,在各類食材中,肥牛以絕對的領先優勢成為食客們最喜愛的火鍋菜品,其次,鵝腸、凍豆腐、豆皮、羔羊肉等也是吃火鍋必點菜品之一。
各地人們熱衷的火鍋菜品豐富多樣,但總體上以肥牛、羊肉、蝦滑為主,例如北京、上海、湖北、廣東、廣西,最受歡迎的火鍋菜品是肥牛;而在北方地區,如吉林、河北、內蒙古,當地人吃火鍋最愛涮羊肉;在江蘇、安徽、福建等沿海地區,蝦滑成為當地最受青睞的火鍋菜品。此外,各地吃火鍋還有極具地方特色的菜品,例如在重慶和陝西,當地人吃火鍋最愛毛肚,四川人則偏好鵝腸,甘肅人喜好黃辣丁,西藏的松茸、雲南的野生菌都是當地人氣最高的火鍋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