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節日
2024-01-28 00:11:15 2
1、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
2、潑水節: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
3、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4、月亮節是一個囊括了數以億計的全球華人對現實思考,繼往開來的節令, 第一個月亮節是元宵節,又叫上元節。第二個是在二月十五,叫花朝,是花的節日。第三個是中元節,俗稱鬼節。第四個是人人熟悉的中秋節。第五個就是下元節了.通為之月亮節.人們會在月亮圓起來的時候渡過這些節日.
關鍵詞: 少數民族 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