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曾失憶10天......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2023-04-02 00:54:58 1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是怎麼看時間的?
在很早的時候,人們沒有工具來精確地測量時間,只能通過太陽的升降來判斷時間,所以有一種「日出而作,日復一日」的語言普通人根據小時、根據太陽的高度來看時間,比如早上晚些時候,等等。還有時間燒香,比如一炷香。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碼錶利用太陽投影的長度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前者被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時間,確定四季和辨別方向。後者被稱為日晷,用於測量時間。這兩個統稱為太陽鍾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巖石、樹木和其他物體在陽光下投下陰影。聰明人發現這些陰影實際上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用來觀察時間
"gnomon "是一種通過計算太陽陰影長度來計算時間的工具。它由兩部分組成:「地精」和「手錶」:豎立在地面上測量太陽陰影的柱子或石柱叫做手錶,測量太陽南北陰影的剛性板叫做地精。時間也被稱為「時間」,意思是太陽在地面上留下的陰影。時間這個詞和地精有關
日晷用於測量正午太陽陰影的長度,以設定季節、回歸或陽曆年份。長期以來,中國回歸年值的準確性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計算,古代漢族學者也掌握了日晷的長度和二十四節氣的影子
通過這種方式,地精不僅可以用於製作季節訂單,而且可以在年曆中列出未來的陽曆年和兩個季節訂單的24個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業活動的重要依據。
但是雖然地精可以計時,但是它的功能有限,唯一可以完全確定的時間是中午因此,古代中國人改進了日晷,創造了一種更強大的計時裝置——日晷
我們今天使用的日曆稱為公曆之所以給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是一個叫格雷戈裡的人改造的日曆。自朱利葉斯·凱撒時代起,
就在歐洲使用了。儒略曆和儒略曆一年有12個月,大月份和小月份交替出現。每四年二月底增加一個閏日。一年的平均長度是365.25天。自從朱利葉斯·凱撒到達這個時候起,它已經持續了將近1600年,而實際的錯誤越來越大。
因此,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將他的制度改為公曆,即我們現在的公曆。兩者相差約10天。因此,教皇下令跳過這一天,直接從1582年10月4日日落後的早晨跳到10月15日
準確地說,儒略曆是最早的陽曆。它是在埃及天文學家索希切尼的觀察和指導下建立的,由朱利葉斯·愷撒(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出版,將早期羅馬曆法統一為一個新曆法!
儒略曆的公式與月亮是陰是晴,還是圓無關。它只是基於圍繞太陽的公轉周期。你一定有問題。古羅馬人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嗎?事實上,有些人真的知道古希臘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利特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但是日心說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傳播。這只是一個基於太陽年周期的日曆。埃及天文學家索斯切尼不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轉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
儒略曆一年有12個月,總計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一年366天?是的,羅馬人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經常在二月處決犯人。不幸的二月已經失去了一天,所以二月在儒略曆中只有29天。
是如何變成28天的?八月是愷撒的繼任者奧古斯都的生日,因此二月減少一天,增加到八月,成為七月三十一日、八月三十一日和二月二十八日,每四年出現29天。
儒略曆的長度為一年365.25天。回歸年的長度是:1年回歸= 365.2421990741 = 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比儒略曆短11分14秒,比400年長3天。時間越長,真實地球自轉的誤差就越大。
有一天會出錯,北半球將在六月開始下雪。這並不奇怪。只有180天,理論上大約是24000年。當然,這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但是這個問題是在16世紀被發現的!
因此,在義大利醫生和哲學家阿洛伊修斯·利利烏斯的領導下,儒略曆進行了改革,並制定了新的曆法。教皇格裡高利實施了新日曆,將儒略曆中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改為格里高利曆中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
十天的誤差是從羅馬時代到16世紀1600年的誤差積累,在這十天內直接消除。當公曆頒布時,除了將1582年10月5日改為10月15日之外,還有一條規則
個數字不能除以400的年份(依次為閏年)(例如,1700和1800)不再算作閏年。這一規定糾正了春分點的誤差,避免了因春分點提前10天而引起的太陽時誤差。此外,陽曆的年平均長度被調整為365.2425,僅比回歸年短26秒
,所以公曆在大約3300年前不會有一天出錯!為什麼陽曆裡有這麼多規定?
因為天數是整數,不能分成半天或小半天,但返回年份的點是確定的,所以公曆制定了這個標準,以儘可能消除這個錯誤!許多朋友會認為儒略年是儒略曆的中間一年,因為儒略年的長度就是儒略曆的中年長度。
事實上,現代儒略曆的含義與儒略曆無關,而是時間長度的度量!例如,光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時間,因為有許多年的定義,如恆星年、熱帶年、交點年等。是哪一個?天文學
在儒教中為一光年的中年設定了一個標準,365.25天,國際單位為每天86400秒,總計31557600秒。
,也就是說,即使經過10,000年,也只有3天的誤差這次修訂可以糾正儒略曆帶來的巨大錯誤,但並不意味著曆法是完全準確的。相反,它仍然是一個小錯誤,只是非常小。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4000年,或者8000年,12000年是不是閏年,根據計算,我們會發現實際上最好不要閏年然而,目前它還遠遠沒有被使用。因此,現在還沒有決定是否跳躍。
我們繼續說回到公曆改革,即使我們想要改革,我們也應該實際考慮已經造成的10天誤差。格雷戈裡決定,10月4日的第二天是10月15日,這實際上是減少了10天的誤差。
後來,這種由公曆修改的曆法被廣泛接受,並一直延續到今天。正是他的改革導致了1582年10月,那次改革從5日到14日沒有發生。這實際上是為了彌補儒略曆1000多年來的錯誤。
按照目前製造人類的方法,我們是否能度過2080年是個問題。說實話,再過60年,再回到義和團年,地球的環境可能撐不住了。那時,人類應該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