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後,他給孫子留下了30萬軍隊。為什麼他的孫子不需要死?
2023-03-31 14:28:47 1
話說傳承這件事一直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古代帝王死後都會做出一系列安排,確定自己的繼承人能順利承接皇位,希望自己的國家能綿延千秋萬世。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力封賞自己的幾個兒子為各地藩王。
名義上獎賞,實則是為鞏固自己的大明功業。一方面,天下初定,各地還有不少殘存的抗元勢力,分封兒子們為藩王,坐鎮一方,有利於國本穩固。另一方面,將各個兒子「發配」到各地,他們遠離了朝野,也就不會威脅到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利於政治穩定。
誰知,太子朱標短命,朱元璋頓時亂了方寸,事態脫離了自己的掌控。東宮無主,朝野必定動蕩,朱標之子被選為繼位人選,史稱「建文帝」。為給這位柔弱的皇太孫掃除一切障礙,晚年的朱元璋濫殺功臣,監督秦、晉、燕王的一舉一動。
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秦王、晉王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相繼因病去世,形成了燕王朱棣一家獨大的局面。朱允炆剛剛繼位,就與心腹齊泰、黃子澄商量削藩大計。他利用若有若無的罪名打壓各地藩王,控制其疆域,削弱其兵力。
齊泰抓捕燕國使者鄧庸,之後將其關入牢獄審訊。此事徹底惹怒了燕王朱棣。為保住自己的權益,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以清除奸佞之臣為由,命令府邸護衛張玉、朱能發動軍事進攻。這場戰役血雨腥風,持續三年,後稱之為「靖難之役」。
戰役初期,燕王朱棣的兵力並不佔上風,除了自己的封地之外,並沒有其他的領土。建文帝派耿炳文率三十萬大軍在北方圍困朱棣,沒想到,朱棣改變戰略,率兵南下先攻南京。僅僅兩個月,南京成了朱棣囊中之物。
南京城淪陷之後,谷王朱橞與李景隆投降,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這場戰役中,其實朱允炆是有機會可以取勝的。因為朱元璋把自己最看重的沐家軍留給了朱允炆。
朱元璋晚年忌憚手握重病的將領,能把沐家軍留給建文帝,是因為沐英與朱允炆父親朱標鐵哥們一般的關係。朱標去世,沐英悲痛不已,不久之後也去世了。沐英兒子沐晟從小在京城長大,與朱允炆關係也是很親近,建文帝將沐家軍大權給予了沐晟。
鎮守西南的30萬沐家軍,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的王牌,為何朱允炆最後也不願出牌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來不及。他沒想到朱棣那麼快就攻陷了京城,他連調動這支大軍的時間都沒有。
話說回來,燕王治軍的領導能力非朱允炆能及。沐家軍這群猛虎再強大,領導者建文帝是個柔弱的綿羊,即使有充分的時間調動軍隊,朱允炆也難逃戰敗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