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世界十大致命毒蛇排行榜
2023-03-31 05:53:18 1
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不同類型虎蛇的蛇毒半數致死量各不相同,從查普爾島虎蛇品種的0.4的半數致死劑量到可以低至0.12的半島虎蛇。被虎蛇咬傷,如何沒有及時治療可迅速導致呼吸麻痺,甚至60%的會導致死亡。
虎蛇(學名:Notechis scutatus )是爬蟲類有鱗目眼鏡蛇科下的一個種屬。虎蛇屬於有毒的蛇類,主要分布於澳洲南部,包括南澳海岸地區及塔斯曼尼亞。此類蛇有多種體色及體紋形態,深淺相間,而且紋路曲折,就像老虎身上的斑紋一樣,因此得名。虎蛇在許多國家中都是受保護動物,捕殺或傷害虎蛇者最高罰款是美金四千元。
一般虎蛇的身體長達1.45米,體紋寬闊,有明顯的光暗落差。虎蛇的體色大致有橄欖色、暗黃色、橙棕色及黑色等,蛇腹比較淺色。虎蛇以毒素殺死獵物,也會向侵略者施展凌厲的咬擊,有令人類致命的能力。它們能夠忍受低溫,不過對虎蛇而言,最佳的活動時刻是較為溫暖的夜晚。
雌性的虎蛇每次能誕下12至40條幼蛇,唯獨紀錄中有一條東方虎蛇以往一次誕下64條幼蛇,是較為罕見的例子。一般而言,虎蛇沒有強烈的侵略性,遇到威脅時如果做得到的話它們都會先選擇逃逸,而不是主動進擊。如果威脅迫近,它們會緩緩壓平身子繃緊肌肉,昂起頭部,準備隨時彈出咬擊;有時亦會發出嘶嘶聲響,藉以恫嚇對手。
虎蛇雖然盛產於澳洲南部,但實際上它們的分布相當廣泛。以下介紹幾個主要的品種:
一般虎蛇(Common tiger snake)頭部較為巨大,身體亦較為粗壯,強健的肌肉令它們在移動或享受日光浴時可以更有效地壓平身子,更為靈活。通常體長接近一米,有多種體色,基本上以棕色、灰色、橄欖色為主,有時也會發現身體沒有虎紋的種類。鱗片突出,像重疊的盾牌,尤其是頸部附近的鱗片,更為密集。
西方虎蛇(Western tiger snake)同樣有強健的體型及巨大的頭部,最長長度達兩米。背部的體紋呈鋼青色及黑色,與黃色的條紋組成虎紋,間中亦能找到沒有明顯體紋的種類,腹部呈黃色。
查佩爾島虎蛇(Chappell Island tiger snake)是虎蛇屬中最巨型的品種,平均長度達兩米,背部紋理呈橄欖色至黑色,腹部同樣較為淺色。這品種在幼蛇階段就已經有完整的交錯體紋。半島虎蛇(Peninsula tiger snake)平均體長約有1.1米,體型在虎蛇屬中較為細小。嘴部附近的鱗片呈白色,背部體紋呈黑色。在袋鼠島一帶,半島虎蛇有多種體色,體紋組織亦較為豐富。
虎蛇主要分布在海岸、溼地或溪澗等地帶,它們有刻意佔據領地的習性。一些居住了大量蛙類或其它獵物的地區,更是虎蛇經常聚居的集中地。另外,虎蛇所佔領的島嶼上亦有不少海鷗聚集生活,虎蛇亦會捕食這些海鷗的幼兒,不過亦有不少體型較大的虎蛇會被海鷗啄擊致盲。虎蛇的分布地由西澳南部伸展至南澳、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州以至新南威爾斯一帶。除了海岸地區外,虎蛇亦常出沒於內陸水道,與及墨瑞河等地方。另外,一些聚居於溼地的虎蛇,由於其居地近年受到當地郊區發展的影響,虎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如蛙類數字因而大大減少,直接影響到虎蛇的生態。
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被虎蛇所咬後,除了傷口劇痛之外,從傷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會令足部及頸部出現痛楚,身體感到麻痺、出汗,隨即開始呼吸困難及局部肢體癱瘓。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療的話,致命率仍高達45%。
被澳洲一帶毒蛇所咬的治療方法,大致上相同。一般而言,為了有效抑制蛇毒在淋巴系統擴散,治療初步都會使用「壓力穩定法」(Pressure Immobilization Method)。治療時會在被咬的傷口附近縛上寬闊的繃帶,並把整個肢段(手或腳)都緊緊包裹著,並以木板加以固定。如果在蛇咬傷口附近有留下痕跡的話,蛇毒便可能得到確認,並能施以針對性的治療。抗蛇毒素(或血清)的存在大大減少被虎蛇所咬傷的致命率,目前由虎蛇咬擊所致的死亡數字,已經被另一種毒蛇褐蛇所超越了。
蛇被大家認為是最可怕的動物之一。僅僅聽到有人說蛇,你很可能想像它的嘶嘶聲,甚至起一些雞皮疙瘩了。是什麼讓我們覺得蛇這麼可怕了,除了他們會攻擊你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大多數都會釋放劇毒。只有一點點就可能讓你致命。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十大最致命的毒蛇。在這份名單中,我們將通過展示在實驗室殺死試驗小鼠所需要的毒量的多少判斷出的世界十大最毒的蛇。這就是所謂的LD 50或半數致死量。劑量需要越低的蛇,越致命。
1、Sea Snake 海蛇
海蛇是蛇的一個大類。有些海蛇可能具有比眼鏡蛇的毒液危險八倍的毒性。其毒性取決於海蛇的種類,半數致死量範圍從0.04的杜波依斯礁海蛇,到半數致死量低至0.01的寶翠園海蛇。
2、Taipan 太攀蛇
太攀蛇也被稱為兇蛇,由於其毒液的兇猛。相反,它的另一個名稱,太攀蛇實際上是深居簡出的的意思。咬住獵物後,它通常會先撤退,等待它的獵物死去。它被列為世界上最惡毒的蛇。太攀蛇是在澳大利亞發現。它的毒液會凝塊的血液,並阻止血管。雖然抗蛇毒已經發明,但是被太攀蛇咬傷的恢復期仍然可以是痛苦和緩慢的。其毒液的毒性範圍可以從0.03 半數致死量到低至0.01。
3、Russell’s Viper 蝰蛇(羅素的毒蛇)
蝰蛇(羅素的毒蛇)是另一個致命的蛇。是什麼使得它比其他類型的蛇更危險了,它生長在開闊的田野和茂密的地區,或地方的人居住。這條蛇是在印度,泰國,緬甸和常見。在緬甸毒蛇咬傷死亡中它佔90%。其毒蛇咬傷的一些影響,包括廣泛出血,壞死,腫脹,疼痛,嘔吐。它可以引起心臟,呼吸,或腎功能衰竭。不幸的是,羅素的毒蛇沒有固定的抗蛇毒血清,這取決於那裡的蛇。它有著0.03的半數致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