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院:助力「科學」到「技術」的轉化
2023-03-31 16:39:24 1
隨著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11月下旬莊嚴地進入蘇州工業園區獨樹湖科教創新區,江蘇科技界朋友圈增添了一位轟動一時的朋友。
近年來,新的研發機構在中國蓬勃發展,為科學技術向產品開放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途徑,也為我國吸收國際頂尖人才,實現科技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中國有數千家新的研發機構,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雖然制度規模、經營方式和技術產業不同,但總體發展趨勢是國際化、物化與資本化。
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OSCAR)位於蘇州工業園獨樹湖科教創新區,是牛津大學800多年來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個多學科研究、創新和技術中心。在第一階段,牛津大學的12名學者被選為學術帶頭人,成立研究項目小組,併到歐共體監督研究工作,每年在蘇州停留兩個月。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教授沙克霍夫·瓦迪姆教授最近在莫斯科和南京之間旅行。他於6月份籤署合同,7月份註冊。11月,他正式入駐俄羅斯頂尖大學院士隊伍,與地方政府和科技企業聯合成立南京華曼信息技術學院。沙哈諾夫院士說,在智能檢測和傳感、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智能醫學和衛生等領域,y技術和創新系統加速了新科研成果的登陸轉化。
安德烈·海姆,石墨烯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去年帶領團隊成立了南京鼎騰石墨研究所,擁有30%的股份。這是英國以外唯一由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設立的研究所。君士坦丁每年都會來南京兩三個月深入參與研究所的工作。院長賴仲平博士介紹。
新加坡國立大學派出數十名頂尖研究專家到蘇州,他們致力於以先進的技術,根據蘇州工業發展的需要,進行研發和技術改造。蘇州獨樹湖科學創立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米蒂說。據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所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第一所海外實體研究所。圍繞納米材料、生物醫學、能源與環境保護技術、先進電子設備、軟體工程、農業和食品科學技術、人工智慧等七個研究領域,建立了十六個研究小組。
近年來,江蘇、廣東、北京、浙江、安徽、重慶、河北等地鼓勵新的R&D機構繼續加大政策力度,僅在南京,去年就增加了182個新的R&D機構。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介紹了國際團隊,包括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2位國內外學者,以及一組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專家,顯示出國際化的趨勢。
有關專家指出,國際研究機構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概念,激發科研成果轉化的強大力量,特別是在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關鍵領域,如選舉人。電子信息、半導體、新材料等,國際化尤為重要。
在OSCAR的開幕式上,牛津大學數學系戰略研究部經理馬丁·愛德蒙斯說:與工業界的密切合作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和識別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加強我們在英國的研究工作。創新技術,如數字衛生、工業環境修復,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沙赫諾夫院士認為,俄羅斯技術研發位居世界第一,其核心技術產業化薄弱,而中國創新土壤肥沃,工業化氛圍濃厚,希望將雙方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和科研成果。
國際科學院的創新體制設計、新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也激發了科研人員轉變科研成果的積極性。科諾夫公司佔60%的股份,地方企業佔30%的股份,地方政府佔10%的股份。公司完全採用企業經營模式,以技術出口和市場導向的研發為導向,是集自主研發、孵化企業、引進人才、人才培養和開放式實驗平臺為一體的發展模式。該研究所表示,儘管該研究所剛剛成立,但它已經成功地孵化了兩家高科技企業,使用了沙克霍夫院士帶來的兩項科學成就:乳腺癌多波段診斷儀器和遠程監控機器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所孵化了63家高新技術企業,幫助20名企業家申請各級創新人才稱號,幫助6家企業獲得數千萬級融資。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諾貝爾獎得主鼎騰石墨研究所已經建立了四個研發中心和9個實驗室,並孵化了諸如鼎騰石墨照明、百吉騰和一些石墨烯應用產品等技術公司。
除了引進創新技術,國際科學院在連接全球資源方面更為重要。華曼信息技術研究所的俄羅斯朋友圈正在擴大。與聖彼得堡彼得大理工大學、聖彼得堡信息光學機械大學、哈山理工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籤訂了合作協議,並獲得150多項專利和項目授權。
近年來,我國從技術到產品的渠道基本暢通,科技聯繫成為瓶頸。這一環節的工作需要科研院所來做。董戈告訴記者,過去,高校幾乎沒有為社會服務的項目。經過對多家企業的走訪和調查,我們發現結果不能停留在實驗室裡。我們需要調整我們的位置以適應市場。例如,語音識別在實驗室有很高的識別率,但在實際應用中識別率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噪聲環境下的識別率,實現科研成果的二次開發是我們需要做的。
將實驗室結果轉化為大量產品是一項高科技、高風險、短期的工作。絕大多數科研人員承受不了風險。此時,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
南京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古都,也是一座創新的城市。國際技術轉讓有許多優惠政策和條件。沙哈諾夫院士說。據了解,華曼信息技術學院已落戶南京,地方政府已連續三年提供資金、科研。H和寫字樓、人才公寓等政策支持。
江維明認為,蘇州獨樹湖科技創新區除了提供優惠政策外,還提供投融資、項目申報、企業識別、智慧財產權等一站式服務,為政府服務開闢了最後一公裡。企業。
政府支持不是無條件的。除了專利、產值、稅收等方面的要求,我們承諾每年引進1名院士和5名高端人才,5-10個孵化器。董戈說,他認為研究所的最終目標是自給自足。。
國際研究機構應解決先進技術與園區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問題,國外的研究和創業團隊對中國的轉型體制和體制缺乏了解。他們還需要熟悉工業環境和對技術人員的需求。如何實現先進技術的快速有效轉化,需要從國際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充分研究尋找一個切入點。
政策補貼是階段性的。國際研究機構應研究自身造血和生存機制,了解自身的核心業務和價值,利用本部門的特殊優勢,制定登陸研究機構的發展路徑,充分利用優勢和避免。弱點,發展錯位,形成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方式。
建議國際研究機構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院所進行交流與合作,發揮優勢互補,從體制機制、科學性等方面交換資源。科研、人才和教師,共享平臺,協調發展,把國際化融入科研院所的日常運行和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