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2008年起實施至今 少用塑膠袋140萬噸
2023-03-31 16:28:18 2
張芳曼製圖
記者16日從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獲悉: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7年來成效明顯,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購物袋140萬噸左右,相當於節約840萬噸石油、節約標煤12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3000萬噸。
同時,根據有關協會調查,2009年以來,我國塑料購物袋消費量持續保持在80萬噸以下,其中超市等零售場所保持在30萬噸以下。2015年,國內塑料購物袋消費量約70萬噸,其中超市等零售場所約30萬噸。良好的環境效應之外,「限塑令」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消費者自帶購物用具現象增多,不少學校等公共機構開展了宣傳活動,購物袋多次重複利用意識增強。
在「限塑令」實施之前,我國2007年的塑料購物袋消費已達100萬噸,相當於消耗石油600萬噸,是名副其實的塑料購物袋消費大國,大量的廢棄塑膠袋無法自然降解,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問題,消耗了大量石油原料,造成「白色汙染」。因此2007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禁薄」和「限塑」兩方面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方案:一是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二是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環資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限塑令」實施效果,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實施了專項執法行動,國家發改委及時修訂產業政策,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品,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活動。一些地方也探索出臺更為嚴格的措施,如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規定》,江蘇省在《循環經濟促進條例》中明確,2017年後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銷售、無償或者變相無償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集貿市場執法難,公眾認識不一致,替代產品成本高等問題,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環資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研究針對增量和存量出臺有效措施,一方面提高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使用成本,鼓勵可降解塑料產業發展,加速替代產品的市場化過程,另一方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垃圾分類回收,解決塑料購物袋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記者朱劍紅、趙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