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元宵節的話題作文【精選】
2024-09-18 01:42:10
說說元宵節的作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過後,元宵節是最值得紀念的節日。
——題記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院子平日裡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衝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遊行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美姿態,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元宵節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麼,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說說元宵節的作文(二)
春節剛過,一年一夜的元宵節就來臨啦。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家鄉,元宵節這幾天可熱鬧啦!
古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裡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於是,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爆竹,有些大戶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著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桿,木桿頂端是一節圓圓的布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還有的龍燈是用布做成的……隨著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小孩子興奮地舉著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著龍燈走。龍燈時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時而在廣場上進行精彩表演。龍燈迎到哪裡,哪裡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鑼鼓聲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人人歡呼雀躍……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後,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衝去,意為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才算真正結束。
在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們也叫「湯圓」,用糯米粉搓成圓形,裡面常用豆沙、肉作餡,有團圓美滿意。
元宵節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說說元宵節的作文(三)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洩露後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面,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製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說說元宵節的作文(四)
盼望已久的元宵節終於來到了,今天就是元宵節,是一家團聚的日子,別提我有多高興了。
吃元宵:早上,爸爸給我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圓圓白白的元宵真像一個個白色的桌球,可愛極了。我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圓溜溜的元宵放入嘴裡,一咬,甜甜的,真好吃。
看煙火: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興致勃勃地去看焰火。突然,夜空此刻變成了一個絢麗的大舞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道彩色的瀑布,流光溢彩,飛瀉而下;接著一條條銀色的小蝌蚪擺動著尾巴登場了,它們發出奇怪的聲音,好像在天上找媽媽。過了一會兒,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一朵朵花兒隨之綻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牡丹,還有的像蝴蝶蘭,爭相炫耀著自己的美麗……
賞月亮: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注意抬頭往上一看,哇!好美啊!月亮姐姐露出了她那又大又圓的笑臉,皎潔的月光灑滿了大地,體現出了喜慶的氣氛。
元宵節真美啊!我愛過元宵節!
說說元宵節的作文(五)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在奶奶家吃過元宵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新蕾公園去看花燈。
來到街上,只見大路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大家都從家裡走出來看燈去。就連中原路兩旁的路燈上也都裝滿了紅色的彩燈,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紅色的巨龍蜿蜒而去,整條中原路都紅彤彤的,把人們的臉都映紅了。
新蕾公園更是人山人海,人們都從四面八方湧到這裡來看燈。花燈前人們欣賞的欣賞、拍照的拍照,忙的不亦樂乎。遠處,人們放起了節日的煙花,五顏六色,非常美麗。我們徜徉在燈的海洋、花的世界裡,和大家一起享受著這美好的夜晚。
說說元宵節的作文(六)
元宵節到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擺滿了廣場的街道兩側。往年我都會挑上一個自己喜歡的花燈,但是今年我打算自己動手製作花燈,我要製作一個有創意的蘿蔔燈,帶上我自己製作的蘿蔔燈快快樂樂過元宵。
說做就做,我和媽媽從超市買回了一個大個兒白蘿蔔,這個蘿蔔上下一般粗,圓滾滾的。我先把蘿蔔洗乾淨,再拿刀把它攔腰切開,選了合適的一段用來當作蘿蔔燈的製作材料。首先得把蘿蔔給掏空,這個工作是最難做的,我用刀尖先把蘿蔔的「芯部」搗碎,再拿小勺把碎蘿蔔一點兒一點兒地從它的大「肚子」裡給掏出來,費了好半天工夫終於把蘿蔔的肚子給掏空了。再用刀對著掏空的蘿蔔「肚子」內部一圈一圈地刮,刮完一層又一層,慢慢地蘿蔔就被我給掏成了一個空殼。我又小心地把蘿蔔的底部給修整了一下,這樣它就可以站在那兒了。我用刀把蘿蔔的表皮給削乾淨,把那些白須和黑點兒給除掉,最後用彩筆在蘿蔔的身上畫上了一個笑臉,這樣蘿蔔燈的主體就完成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我在蘿蔔上用刀尖戳了兩個對應的孔,再找來一根紅線繩,穿在孔裡,拿根筷子和紅線繩結在了一起,最後在蘿蔔的肚子裡固定上半截點燃的紅蠟燭,OK!我的創意蘿蔔燈就完成了。
走,跟我一起提著蘿蔔燈上街逛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