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學習與思考
2024-06-07 00:32:07 3
【話題作文:學習與思考篇一】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指,如果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不辨真偽,更不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孤陋寡聞,才疏學淺,更不能做到博見約取,標新立異。
孔子的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這裡所說的學習,主要指從書本上汲取間接經驗。古今中外,凡成大學問者,無一不是博覽群書,讀破萬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斷學習前人的經驗、成果,充實自己的頭腦,才能進一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完成資本論這一巨著,曾在大英博物館潛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可見認真讀書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於學習,必須博覽熟記,持之以恆。魯迅先生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學習還要持之以恆,要「戒怠荒,戒無恆,戒躁急,戒泛雜」,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然而,學習本身並非目的,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為此,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認真的思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知識的有機聯繫。如果學到的東西不經頭腦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經口腔咀嚼、腸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餚,也不會被身體吸取一樣,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法國作家伏爾泰對此有著十分精闢的論述,他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可見善於思考是多麼重要!
要善於思考,需要有蜜蜂釀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們下苦工夫,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切不可不懂裝懂,淺嘗輒止。
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同時對所學的知識必須結合實際反覆運用,知識才能鞏固,技能才可純熟,這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必由之路。
願我們大家都能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學知識之巔。
【話題作文:學習與思考篇二】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闊,思而不學則殆。」它揭示了為學的奧秘:「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學貴在思。
一隻猴子撿到一把刀,得知要使刀鋒利就必須磨。於是想也不想就磨起來,直磨到刀口差不多和刀背一樣厚,刀變得更鈍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學而不思的例子。假如,當它拿到刀時思考一下,磨刀是要把刀口磨薄,這樣才能利刃。也許它就不會費時費力的把刀口磨得和刀背一樣厚了。
不思考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可見「思考」在生活、學習中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縱觀古今中外,哪一個偉人的成功,哪一項新發明的創造,不是人們在學習的基礎上,反反覆覆地深人思考、研究而得來的呢?
如果當馬列主義傳播到中國的時候,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領導人,沒有結合中國國情,認真思考,而是生搬硬套蘇聯「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哪還有新中國的建立?如果哥白尼沒有深人思考,發現「地心說」中的許多漏洞,而是像其他人一樣墨守成規,也就沒有『舊心說」的創立。人類科學不知要停滯幾百年。
居裡夫人很小的時候,就很注重「思考」。每每讀書,她都會想: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怎樣安排文章結構的詳略?每每做題,她都會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每每老師講到定理公式,她都會自己算一算:真是這樣嗎?她對別人說:「我成功的『秘訣』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學而思、思而學,這正是偉人成功的經驗。
蘋果落地,一個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而牛頓卻由此深人思考,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開水會向上頂壺蓋,這個現象幾乎人人都見過,而瓦特卻對此進一步研究,從而發明了蒸汽機。可見只有深人思考,認真研究,才能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東西,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達爾文的「進化論」皆同理。
「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臨浩瀚的知識海洋,處在「知識激增」的今天,學會獨立思考,對於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已迫在眉睫。不讀書,走馬觀花似的讀書,一目十行似的讀書,在竟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就等於放棄明天。「學貴在思」,它是偉人成功的經驗,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是中國在明天崛起的希望,它應該成為我們這一代每一個人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