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
2024-06-07 15:11:06 1
1、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七」也帶著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律」、人體有「七竅」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復生之局。「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數的周期數。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2、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3、「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關鍵詞: 農曆 七月 十五中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