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河盜龍:阿根廷大型食肉恐龍(長7米/距今6500萬年前)
2024-05-25 14:07:07
恐龍時期的阿根廷,因為環境適宜,生活著許多食草恐龍,相應的自然少不了那些食肉恐龍,這裡簡直是它們的天堂。為了豐富大家的恐龍知識,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齒河盜龍,它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體長可達7米,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接下來一起去認識看看。
齒河盜龍基本資料
齒河盜龍是一種南美洲的大型食肉恐龍,它體長6-7米,後肢健壯有利爪,具有不錯的攻擊性,咬合力驚人,通常能將獵物一擊必殺。就體型而言,齒河盜龍跟木他龍、匙龍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種恐龍中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齒河盜龍化石
齒河盜龍化石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南部的Pari Aike地層,其化石並不完整,只有頭骨,牙齒,尾椎部分脛骨。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專家推測齒河盜龍是大盜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中晚期(森諾曼階)的阿根廷。
齒河盜龍的形態習性
齒河盜龍是種二足大型食肉恐龍,當時它和阿貝力龍家族的南手龍,鴨嘴龍家族的小頭龍,巨大的蜥腳類——30餘噸的無畏龍和接近70噸的普爾塔龍生活在一起,主要捕食小頭龍,但齒河盜龍無法捕食成年的巨大蜥腳類,因此齒河盜龍會捕食它們的幼崽。
南美洲發現的恐龍
在地球上,人類已經挖掘出了767種恐龍化石,並為其命名,其中南美洲發現了100種,阿根廷發現了81種,其中就包括齒河盜龍、大謎龍、諾普喬椎龍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考古學家們的不斷挖掘和發現,小編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恐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