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主題發言稿

2023-12-11 14:37:07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愛好、興趣或者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聯繫在一起的人群,小編收集了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歡迎閱讀。

  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一

  中央第九巡視組組長杜德印對四川反腐巡視通報時指出,要深刻認識四川反腐敗鬥爭的嚴峻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對壓案、捂案行為,對發生串案、窩案的地區和單位,要嚴肅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同時指出四川存在官官勾結、官商勾結,權權交易、權錢交易,前些年一些領導幹部以犧牲公共利益換取個人的職務晉升和經濟利益;存在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連環輸送的利益鏈。一些幹部熱衷拉關係、架「天線」、搞「勾兌」,存在官場「圈子文化」。

  現今,都存在圈子,諸如經濟圈、文化圈、政治圈。進入圈子,便諸事好說,諸事好做;圈子外的人,如果不融入圈子,就被視為「異類」,本來可以做成的事,也變得難以達成。這些圈子中,危害最大的莫過於官場圈子。一旦成為圈中人,便取得了「優先考慮」、「優先提拔」的入場券,甚至可以無條件、無原則、無組織、無紀律地被提拔。中央巡視組此次通報指出,廣西四川江蘇河北存在「圈子文化」,四川省自十八大至今已有李崇禧、李春城、郭永祥3名省部級官員落馬,被視為腐敗重災區之一。官場「圈子文化」,就如同黑社會一般,政治腐敗案一查就能牽扯出許多相關人員,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都是官場「圈子文化」所造成的。

  官場「圈子文化」,讓公平正義變得遙不可及。圈子一旦形成,業績與能力都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只要有後臺,有圈子內的人「提拔」,升遷、利益一切都不在話下。圈子裡的人就被視為「自己人」,提拔「自己人」也似乎「有利可圖」,甚至可以說是讓圈子「可持續發展」。圈子外的人,想被提拔也就變得遙遙無期。

  整治腐敗隱患,要拔除「圈子文化」根基,變腐敗整治事後懲罰為提前防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法治社會,實現依法治國,官場「圈子文化」危害甚深,不利於民主法治的建設,不利於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不利於政治和諧與穩定。實現政治「可持續發展」,要堅決遏止官場「圈子文化」,還政治官場以清風正氣。

  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二

  近期,在中央巡視組對外公布的被巡視央企反饋情況中,「小圈子」問題屢被提及。「小圈子」已成為危害黨肌體健康的一種頑症。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黨員、幹部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不得以人劃線,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但社會上對如何認識「圈子」,還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領導幹部可不可以有「圈子」?「圈子」能不能得到淨化?要消除的是「圈子」,還是「圈子文化」?「圈子文化」的危害是什麼?為澄清認識,辨明是非,本論壇特約請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圈子」可以有,「小圈子」不能碰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愛好、興趣或者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聯繫在一起的人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圈子」範圍廣泛,類別眾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聯繫較為鬆散。雖有優劣之分,但這樣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狹義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親親疏疏、團團夥夥,拉山頭、搞宗派,結黨營私、謀取私利的小團體。這樣的「小圈子」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背離,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規矩,違反組織紀律,危害黨的團結統一,是我們黨堅決反對的。

  江蘇省阜寧縣紀委王國柱:實際上,「圈子」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之分。領導幹部也是人,只要參與社會交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況且領導幹部正常的、適度的社會交往,有利於調節情緒、放鬆身心,有利於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有利於了解社情民意,擴大信息來源。只要不用來謀取私利,領導幹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

  井岡山幹部學院姚玉珍:我認為,現實中的「小圈子」是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形式,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運行規則和文化價值觀念。從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們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標,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負面說,「小圈子」會使得社會關係異化為金錢關係、利益關係、裙帶關係等交織而成的不正當關係網。領導幹部對「圈子」要慎重,要警惕「圈子」變「圈套」,以免掉入陷阱。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柴傑:我這裡講的「圈子」是特指搞山頭主義的「小圈子」。我們黨一貫堅決反對「小圈子」。黨章明確規定,黨員必須「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誤就從這裡出來,錯誤就從這裡犯起。」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大都是以利祿相勾結,以升遷相依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要從規矩抓起。對此類問題,如不下力氣整治,就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最終危害黨的肌體。

  淨化「圈子」須監督和自律並重

  現在,社會上各種「圈子」魚龍混雜。領導幹部必須堅定信念,自覺淨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對領導幹部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嚴格要求,督促其淨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關係圈」,心無旁騖地投身到工作中。

  江蘇省建湖縣紀委胥加洲:我認為光靠外部監督很難淨化領導幹部的「圈子」。現實中,有的人認為幹部的「圈子」活動涉及個人生活,不少內容屬於個人隱私,過多幹涉有侵權之嫌,不宜監督。有的認為基層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任務重,一些幹部在外應酬多,自然要接觸企業老闆,與「大款」交友,其真實目的,局外人難以界定,無從監督。還有人認為領導幹部在「圈子」的活動具有隱蔽性、私人性、複雜性,圈內人員之間又有相容性、保護性,監督起來難度大,不易淨化。

  湖北省利川市紀委陳登帆: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作為領導幹部,必須自覺淨化自己的「圈子」。我們注意到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專門把交友過多過濫,工作圈、朋友圈、關係圈複雜,作為一項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很有針對性,紀檢幹部作為監督者,如果自己的「圈子」過多過濫,更容易出問題。現實生活中,黨員幹部包括紀檢幹部在內,都要在社會交往中做到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善於識人,要把握住「朋友圈」不是越大越好,「生活圈」不是越廣越好,應堅持原則,做到擇善而交、擇人而友。

  江蘇省阜寧縣紀委王國柱:淨化「圈子」,自律很重要,但也離不開外部監督。必須構建家庭、組織、社會「三位一體」的監督網絡,形成監督防線。家庭監督,宜採取多種形式教育領導幹部家屬多關心、過問領導幹部的思想和生活情況,當好「廉內助」,為廉潔從政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組織監督,通過狠抓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及時了解和掌握幹部的交友情況,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監督格局。社會監督,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多形式、多方面了解領導幹部「生活圈」、「朋友圈」的情況。通過新聞媒體、社會輿論對領導幹部「圈子」存在的違紀違法行為公布於眾,形成強大的社會壓力,促使領導幹部自覺淨化「圈子」。

  堅決摒棄「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古已有之,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糟粕,是山頭主義、宗派主義的代名詞,與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內核的黨的價值取向根本對立。黨內「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不利於建設良好政治生態,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堅決予以剷除。

  知名時評人於文軍:「圈子文化」雖脫胎於「圈子」,但與「圈子」不能畫等號。我們要消除的是「圈子文化」,而不是「圈子」。從歷史與現實看,「圈子文化」是導向「山頭主義」的基礎,具有負面性,發展下去往往會破壞政治生態,讓一些黨員幹部失去政治信仰,形成利益紐帶和人身依附關係。徹底剷除「圈子文化」的土壤,非一朝一夕之功。現階段,清理和整治「圈子文化」,重在約束權力,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促使領導幹部把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至於普通群眾的「圈子」,應當倡導其高雅向上的價值取向,使普通公民的「圈子」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一個個能量源。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柴傑:由於傳統儒家社會重人情、輕法治的特點,我國的「圈子文化」由來已久。從唐朝的牛李黨爭、北宋的新舊黨爭,到明末的東林黨爭、清末的帝後黨爭,儘管圈子的成因不同、良莠互見,但最終都加劇了統治危機,留下了「朋黨興、政事亂」的歷史箴言。革命戰爭時期,因為鬥爭的需要,形成了各個解放區、根據地和白區等的客觀分離,出現過與共產黨的黨性對立的宗派主義、山頭主義。建國之後,黨中央一直十分警惕山頭主義、防範「圈子文化」。而從林彪到「四人幫」,無不因為搞「小圈子」,給黨的團結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了巨大災難。從近幾年落馬的領導幹部來看,很多人都是毀於不正常的「小圈子」,導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紀律和規矩是醫治「圈子病」的良藥。要想「肌體健康」,就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加強對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情況的監督執紀,使守紀律講規矩、一板一眼按紀律和規矩辦事,成為黨員幹部的自覺行為。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黨內的「圈子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機性、幫派性、貪婪性的特點,是一種具有濃厚封建主義色彩的腐朽文化。依附性,是「圈子文化」最基本的特點。在查處的一些腐敗大要案中,少數身居高位的領導幹部,他們選人用人,一切以能否對自己盡忠為標準,這種人身依附性,嚴重損害黨的選人用人原則。投機性,是「圈子文化」的生成性特點,它不僅推動「圈子」的生成,而且玷汙共產黨人應有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重敗壞黨的形象和風氣。幫派性,是「圈子文化」的總體特點。現在腐敗案件中暴露出來的幫派圈子,純粹是以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為自己謀私利。貪婪性,是「圈子文化」的劣根性特點。當前揭露出來的幫派圈子,無論搞人身依附,還是搞政治投機、結黨營私,都貫穿一個「貪」字。消除「圈子文化」的影響,必須從抓價值觀建設、法治建設、紀律建設方面多措並舉,並由黨的高級幹部帶頭,各級幹部身體力行,只要我們有針對性地抓,堅持不懈地抓,就一定能剷除這種腐朽文化的影響。

  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三

  中央巡視組今年第二輪巡視後指出,廣西、四川、江蘇、河北存在官場「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幹部通過『打幹親』、『打禮』等方式拉關係」;「一些領導幹部一度熱衷拉關係、架『天線』、搞『勾兌』」。廣西,「一些領導幹部任人唯親、搞『小圈子』」。江蘇,「一些領導幹部與老闆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圈子,進行封閉式權錢交易」。河北,「個別領導幹部搞團團夥夥,並與企業老闆結成利益紐帶」。近年來,查處的不少腐敗案件都是窩案,特別是一些「老虎」落馬,總能拔出蘿蔔帶出泥,相繼落馬者不乏同學、老鄉、上下級、校友等關係,這無疑是畸形「圈子文化」造成的惡果。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幹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係、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係、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此次中央巡視組曬出的巡視帳單著重指出了「圈子文化」問題,足以看出官場「圈子文化」的危害之大。官場「圈子文化」已經成為各種不良風氣,如貪汙腐敗、耽於安樂、同流合汙的溫床,成為個別圈子、個別幹部違紀違法,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一種手段和途徑,黨員幹部必須充分認識「圈子文化」的腐蝕性與危害性。

  「圈子文化」顯而易見的巨大危害有兩個。

  首先,「圈子文化」是誘發腐敗窩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僅僅在於滋生腐敗,而在於傳染腐敗、擴散腐敗、加劇腐敗。一個貪腐者的出現,可能還會有一點遮遮掩掩或者內心的不安,而「圈子」腐敗,則會形成一種「法不責眾」的自欺欺人和變本加厲,貪腐行為也會表現得狂妄囂張。一些腐敗窩案曝光後,我們發現這些貪腐官員都擁有集會、享樂的會所,這些地方既是他們耽於享樂的場所,也是他們拉幫結夥、勾兌利益的地方,這種現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體現。「圈子文化」的存在,為「圈子」提供了成員引入、聯繫交流、利潤分配、風險應對的途徑和便利,可以說,「圈子文化」已經成為腐敗蔓延橫行的幫兇與工具。從查處的腐敗窩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地區、部門的腐敗現象並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腐敗帶來的問題,而是由一個囊括了各類官員、商人、官員家屬等在內的「圈子」造成的腐敗,這種腐敗現象不僅大大加劇了危害和損失,而且也為之後的根除影響帶來了很大難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惡化官場生態的催化劑。朋友圈、同學圈、親戚圈這些維繫人們日常人際關係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蘊含了諸多權色交易、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的官場「圈子」已成為隱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會毒瘤,在這種圈子裡,圈子關係凌駕於組織紀律之上,甚至凌駕於黨紀國法之上。有一種說法是:「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這從側面印證了官場「圈子」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決策和執政。在現實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勢必弱化大家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導致用幹部、作決策不是選賢任能、實事求是,而是講圈子、看親疏。「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臨「要麼加入圈子,要麼被圈子孤立、拋棄的兩難選擇。曾有被查處的貪腐分子就表示,「進了這個的圈子,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2012年12月18日《檢察日報》)這種由「圈子文化」導致的權力非正常運行,正是政治生態惡化的信號,因此,必須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謂的「圈子文化」,淨化官場政治生態,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範權力過度集中,以監督機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夠病態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敗群體,就是因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門權力過度集中。「一言堂」、「一支筆」的存在,使得個人權力很容易失控,一旦個人私慾膨脹,地方政治、經濟等整體發展就會面臨發展風險,而個人權力過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態「圈子文化」,導致「圈子」腐敗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須要防範權力過度集中,強化權力監督機制。首先,要以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為依託,以各執行部門為基礎,促使權力實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確一把手權力的同時,更要明確其他班子成員、各執行部門負責人的權力,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促進決策、執行機構的內部約束與監督。

  其次,強化雙重監督機制,以監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監督權力運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先有了孱弱無力的權力監督,才有自願的「被苟同者」,進而成為「圈子文化」的簇擁者和參與者。在某些地方官場之所以會成為「醬缸」,主要就是因為缺乏對權力及依附於權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約束和監管,從而導致「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惡風盛行。雙重監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內部監督,又要強化外部監督。作為體制內監督部門的人大、政協、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強權力監督,此外還應加強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為外部監督創造條件和途徑。

  二是弘揚黨內民主,以民主機制抵制「圈子文化」。應進一步弘揚黨內民主,教育廣大黨員講黨性,守紀律,將每一名黨員幹部都置於健康的、濃厚的黨內民主氛圍之下,促使廣大黨員成為抵制「圈子文化」,淨化官場生態的倡導者、踐行者。黨員幹部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態蔓延的主體。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黨內民主的四大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實好這四個方面的工作,真正處理好四者的辯證關係,形成較為完善的黨內民主現狀,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讓政治生活回歸正常和健康。特別是在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如今,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已經成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必經程序和基礎環節,只要嚴格規範、認真落實好相關民主程序,就能從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響,從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強宣傳警示和教育引導,以預防機制抵制「圈子文化」。此次中央巡視組明確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讓廣大黨員幹部深化了對「圈子文化」危害的認識,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漸,自覺遠離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擾,更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撐了腰,明確了導向,弘揚了正氣,今後還應趁熱打鐵,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人人喊打官場「圈子文化」的輿論氛圍,讓官場「圈子」成為「過街老鼠」,不敢露頭。

  抵制「圈子文化」,要堅持教育為先,警示為先,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圈子文化」形成氣候,將「圈子文化」的病態發展扼殺於萌芽之中。要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原則,對廣大黨員幹部通過黨性教育、紀律培訓、反腐倡廉講座、案例巡迴講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預防力度,教育黨員幹部強化組織性、紀律性,自覺依法行政,經得起各種誘惑和考驗。要堅持宣傳教育,讓黨員幹部具備識別判斷「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備抵制反對「圈子文化」的能力,從源頭上破除「圈子文化」陋習,淨化官場政治生態。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學會勞動,熱愛勞動演講稿600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勞動,熱愛勞動。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我們吃的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頂著大太陽為我們種下的,裡面有他們的辛勤汗水,這是他們用自己雙手的勞動換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還要學會熱愛勞動。現在有很多的人不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優秀篇)

  小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今天那輝煌的歷史,就是因為像狼牙山五壯士、毛澤東、周恩來……這些英雄用智慧和血汗爭回來的!在抗日時期,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

我的高中,我的夢

  時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現在的我們不是無知的孩子了,我想大家應該都有一個夢。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的夢不是當個醫生,當個領導,當個老師,我的夢只是一個簡簡單的那的高中。  當我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學生,對於我來說高中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到了現在,我知道看似不遠但

祝我們的祖國65周歲生日快樂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帶回了六十五年來風雨飄搖的歲月。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共產黨員不是為了索取,而是隨時準備犧牲。這是多麼的神聖!多麼的偉大啊!  血雨腥風之中倒下了無數的英雄,擊碎了許多無價的生命輝煌,他們以五千年長夜中亙古未有的榮

新學期,新徵程-900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中一會計(1)班的姚馨怡。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新學期,新徵程》。  六月,告示著一個裡程的結束,九月,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徵程。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我們的人生之路也隨之拉開了序幕。人生之路曲折盤桓、錯綜複雜,看似一條路的終點亦是另一

長大後我就成了您

  敬愛的老師:  你們好!今年9月10日就是第30個教師節了,我以最真摯的內心,祝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有對聯寫道:三尺講臺迎冬夏,一支粉筆寫春秋。這就是老師們的陣地,在這不太大的沙場之上,書寫著自己的人生;以粉筆做鋼槍,盡情揮灑皚皚白雪,終成天下桃李之美;人間冷暖、天地方圓、茫茫天空、無

為心插上翅膀

  大家好!  演講就是說出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現在站著的這個地方——學校!全稱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人們都說高中生活是最令人難忘的一段生活。高中裡喜歡你的人會衝你笑;高中裡幾句話就是哥們,下次一起玩就會叫你;高中裡男生有了矛盾會打架,和了之後仍是好朋友;高中裡每天課很多,但仍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談到夢想,從古至今,無論平凡的你我還是一代偉人都在酸甜苦辣中編制自己的夢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擲地有聲地13次提出「中國夢」一詞。是啊,有夢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激情去行動。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屬於自己的

放飛希望,放飛夢想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那些和我同一年齡,但卻因為家境問題而上不起學的孩子重回學校,尤其是生活在西部的孩子。  在西部,很多孩子無法享受到九年義務教育,原因很簡單:那裡的氣候十分寒冷,而且經濟狀況也十分不好,所以沒有幾個人願意前去支教。儘管有人曾經嘗試過在那裡生活,但是,惡劣的氣候環

志願者心得

  有一種精神叫奉獻,有一種責任叫志願。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從「樂善好施」的千年古訓到「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都傳遞出一種奉獻、互助的志願精神。把自己的「快樂」融入到服務過程中,用自己微笑和活力去感染並幫助他人。  暑假裡登入志願者網站投發了幾份簡歷,意向有上海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