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個子媽媽電視劇30集(從您好母親大人看)
2023-09-24 04:52:12 2
矮個子媽媽電視劇30集?2021年,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螢屏上,似乎都颳起了一陣「媽媽」旋風從年初大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到年中的溫情微電影《每個媽媽都喜歡花》、煽情片《關於我媽的一切》,再到而今正在優酷熱播、本周六即將收官的寫實劇《您好母親大人》,每一部都緊扣一個關鍵詞:媽媽——這個能叩擊每個人心靈的稱呼 作為螢屏上難得一見的純母子關係劇,《您好母親大人》改編自作家不良生散文集《雲上:與母親的99件小事》,講述了蘇北小鎮的一對尋常母子丁碧雲、丁小軍橫跨30年半生軌跡的故事,非常寫實,卻充滿詩意的力量在這部劇的收官前夕,山西晚報記者與《您好母親大人》的幾位主創:原著作者不良生、編劇鞏雪、總製片人張阿瞳進行了一次對聊,希望從他們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媽媽劇」 不做霸總劇,只想記錄平凡母子 「我在2015年春天母親離去之後就在想:人走了之後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留下來,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她曾經來過這個世界?」回想6年前的創作初衷,不良生毫不隱藏自己的私心,「當時,我就想通過文字的方式證明她來過這個世界,她愛過、恨過,她也在這個世界留下了她的痕跡、價值、意義,所以我很私心地想要挽留住她,用文字的形式挽留住她後來寫作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我自己也得到了療愈,這是很感恩的事情」 兩年後,當《雲上》呈現在張阿瞳面前,和不良生同是蘇北人的這位製片人好像一下就被擊中了「當時就沒有想要迎合什麼市場,而是希望能有一個所有人有共鳴的母親的題材作品至少我自己的觀劇體驗裡面沒有一部真正的國產劇是專注講母子關係的,然後專註記錄這個時代普通人的,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霸總劇我們這個劇的主人翁,不管是丁碧雲還是丁小軍,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像生活裡真實的樣子,就是在生活,所以這是我做這部劇的重要原因」 當製片人帶著自己燃燒的熱情找到編劇鞏雪時,兜頭就收到一盆冷水,「這個劇本跟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很不一樣,我直接勸張阿瞳,要從散文改編成劇本不說,關鍵是市場上兩三年前沒有人做親情,這個太小眾了」誰知最後的結果是,鞏雪被成功說服了最終歷時3年,有了突破傳統敘事結構、雙線並行的劇本,也有了豐富接地氣且折射改革開放30年中國式家庭的平凡故事 就這樣,劇組逐漸壯大,曾執導過《長安十二時辰》等名劇的導演曹盾、荊衝來了,領銜主演董潔、尹昉來了,蘆芳生、王楚然、趙魏、曲柵柵等主演也一一就位 從散文到劇讓母親又有了「呼吸」 當不良生看到《您好母親大人》通過影像呈現的時候,頓時陷入回憶,「我就感受到當我還小的時候,是我母親拉著我的手在往前走,往前奔跑,當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用文字的形式寫《雲上》這本書,將她的生命線往後延長,現在又通過影像的形式,讓丁碧雲的生命線更加延長而且我覺得,她已經有了呼吸了,這個作品已經有了呼吸了,它已經能夠按照它自己的樣子往前生長,往前蔓延」 作為一部以「死亡」為命題的電視劇,這部劇的劇名經歷過從《再見,母親大人》到《您好母親大人》的改變,其實,創作者的思路一眼便知——拒絕沉重,拒絕煽情,甚至不刻意討好市場 張阿瞳甚至直接給作品定調:「我們劇集整體氣質還是比較舒服、比較快樂的一個好的或者有表達的作品,其實跟它的市場價值是沒有關係的我們對市場有一定的期待,但是從最近播出幾個星期以來的反饋看,確實沒有預料的那麼熱烈,但基本上看過的人都會覺得好,認可這是在整體偏浮躁的環境裡,能夠沉下心來看一個作品如今我們不管推廣還是點擊率問題,做一部能夠值得人尊敬的作品,才是我們要的」 回應網絡 揭開創作背後殘酷真相 在《您好母親大人》播出過程中,網絡一直充斥著幾種聲音:一種是認可該劇的寫實,很多人說找到了自己和母親相處的影子;另外幾種,有建議、有質疑「主角為什麼不選×××?」「是不是抄襲《你好,李煥英》,還有學《關於我媽的一切》」等等 面對這些,張阿瞳坦誠回應:「網上說為什麼我們不選誰誰誰,我們也想選流量更大的或者知名度更高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拍攝這個項目的時候是2019年,還是資本跟流量互相捆綁和追逐的時代,沒什麼人沉下心來看我們這個項目,很多人沒看劇本就直接拒絕了,現實又殘酷但大環境到了今天,很多人開始努力找這樣的項目也未必再有,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選角母親的時候是最困難的,因為劇中母親的年齡跨度和成長經歷,從29歲演到58歲,跟很多80後甚至90後的演員是很難共情的,但這個角色是又無法找老演員來演我們溝通過很多演員,董潔老師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以及她的生活體驗這個年紀的演員,真是跟大家想像的差不多,住豪宅開豪車,距離普通人生活有點遠但她保持著普通人的生活習慣,做飯很溜,包括劇中所有的技能:學做裁縫、織羊毛衫等她都有體驗,所以很有代入感另外,尹昉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丁小軍相似,他的母親也是因為患癌去世,所以他不可能拒絕這個劇本」 前段時間網上曾有一個聲音說,最近電視劇的主角不是行業的精英就是總裁、霸道王爺之類的,平民劇很少,純「媽媽劇」更顯難得雖說如此,但張阿瞳卻很無奈:「很多網友都罵,說現在國產劇懸浮、演技很差之類的,我也覺得我們應該做這樣一個劇,但事實也狠狠教訓了我們,罵國產劇懸浮的人也依然在看懸浮劇還有網友說我們抄襲其他兩部作品,我們2019年就開始拍了,那幾部都在我們後面」 做一件事不容易,引領一種風尚更不容易,無論一部劇現實的收視率如何,「媽媽劇」在2021年的回溫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張阿瞳最後所說,「有人做,觀眾也願意看,肯定是會更好的」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矮個子媽媽電視劇30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矮個子媽媽電視劇30集
2021年,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螢屏上,似乎都颳起了一陣「媽媽」旋風。從年初大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到年中的溫情微電影《每個媽媽都喜歡花》、煽情片《關於我媽的一切》,再到而今正在優酷熱播、本周六即將收官的寫實劇《您好!母親大人》,每一部都緊扣一個關鍵詞:媽媽——這個能叩擊每個人心靈的稱呼。 作為螢屏上難得一見的純母子關係劇,《您好!母親大人》改編自作家不良生散文集《雲上:與母親的99件小事》,講述了蘇北小鎮的一對尋常母子丁碧雲、丁小軍橫跨30年半生軌跡的故事,非常寫實,卻充滿詩意的力量。在這部劇的收官前夕,山西晚報記者與《您好!母親大人》的幾位主創:原著作者不良生、編劇鞏雪、總製片人張阿瞳進行了一次對聊,希望從他們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媽媽劇」。 不做霸總劇,只想記錄平凡母子 「我在2015年春天母親離去之後就在想:人走了之後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留下來,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她曾經來過這個世界?」回想6年前的創作初衷,不良生毫不隱藏自己的私心,「當時,我就想通過文字的方式證明她來過這個世界,她愛過、恨過,她也在這個世界留下了她的痕跡、價值、意義,所以我很私心地想要挽留住她,用文字的形式挽留住她。後來寫作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我自己也得到了療愈,這是很感恩的事情。」 兩年後,當《雲上》呈現在張阿瞳面前,和不良生同是蘇北人的這位製片人好像一下就被擊中了。「當時就沒有想要迎合什麼市場,而是希望能有一個所有人有共鳴的母親的題材作品。至少我自己的觀劇體驗裡面沒有一部真正的國產劇是專注講母子關係的,然後專註記錄這個時代普通人的,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霸總劇。我們這個劇的主人翁,不管是丁碧雲還是丁小軍,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像生活裡真實的樣子,就是在生活,所以這是我做這部劇的重要原因。」 當製片人帶著自己燃燒的熱情找到編劇鞏雪時,兜頭就收到一盆冷水,「這個劇本跟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很不一樣,我直接勸張阿瞳,要從散文改編成劇本不說,關鍵是市場上兩三年前沒有人做親情,這個太小眾了。」誰知最後的結果是,鞏雪被成功說服了。最終歷時3年,有了突破傳統敘事結構、雙線並行的劇本,也有了豐富接地氣且折射改革開放30年中國式家庭的平凡故事。 就這樣,劇組逐漸壯大,曾執導過《長安十二時辰》等名劇的導演曹盾、荊衝來了,領銜主演董潔、尹昉來了,蘆芳生、王楚然、趙魏、曲柵柵等主演也一一就位。 從散文到劇讓母親又有了「呼吸」 當不良生看到《您好!母親大人》通過影像呈現的時候,頓時陷入回憶,「我就感受到當我還小的時候,是我母親拉著我的手在往前走,往前奔跑,當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用文字的形式寫《雲上》這本書,將她的生命線往後延長,現在又通過影像的形式,讓丁碧雲的生命線更加延長。而且我覺得,她已經有了呼吸了,這個作品已經有了呼吸了,它已經能夠按照它自己的樣子往前生長,往前蔓延。」 作為一部以「死亡」為命題的電視劇,這部劇的劇名經歷過從《再見,母親大人》到《您好!母親大人》的改變,其實,創作者的思路一眼便知——拒絕沉重,拒絕煽情,甚至不刻意討好市場。 張阿瞳甚至直接給作品定調:「我們劇集整體氣質還是比較舒服、比較快樂的。一個好的或者有表達的作品,其實跟它的市場價值是沒有關係的。我們對市場有一定的期待,但是從最近播出幾個星期以來的反饋看,確實沒有預料的那麼熱烈,但基本上看過的人都會覺得好,認可這是在整體偏浮躁的環境裡,能夠沉下心來看一個作品。如今我們不管推廣還是點擊率問題,做一部能夠值得人尊敬的作品,才是我們要的。」 回應網絡 揭開創作背後殘酷真相 在《您好!母親大人》播出過程中,網絡一直充斥著幾種聲音:一種是認可該劇的寫實,很多人說找到了自己和母親相處的影子;另外幾種,有建議、有質疑「主角為什麼不選×××?」「是不是抄襲《你好,李煥英》,還有學《關於我媽的一切》」等等。 面對這些,張阿瞳坦誠回應:「網上說為什麼我們不選誰誰誰,我們也想選流量更大的或者知名度更高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拍攝這個項目的時候是2019年,還是資本跟流量互相捆綁和追逐的時代,沒什麼人沉下心來看我們這個項目,很多人沒看劇本就直接拒絕了,現實又殘酷。但大環境到了今天,很多人開始努力找這樣的項目也未必再有,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選角母親的時候是最困難的,因為劇中母親的年齡跨度和成長經歷,從29歲演到58歲,跟很多80後甚至90後的演員是很難共情的,但這個角色是又無法找老演員來演。我們溝通過很多演員,董潔老師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以及她的生活體驗。這個年紀的演員,真是跟大家想像的差不多,住豪宅開豪車,距離普通人生活有點遠。但她保持著普通人的生活習慣,做飯很溜,包括劇中所有的技能:學做裁縫、織羊毛衫等她都有體驗,所以很有代入感。另外,尹昉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丁小軍相似,他的母親也是因為患癌去世,所以他不可能拒絕這個劇本。」 前段時間網上曾有一個聲音說,最近電視劇的主角不是行業的精英就是總裁、霸道王爺之類的,平民劇很少,純「媽媽劇」更顯難得。雖說如此,但張阿瞳卻很無奈:「很多網友都罵,說現在國產劇懸浮、演技很差之類的,我也覺得我們應該做這樣一個劇,但事實也狠狠教訓了我們,罵國產劇懸浮的人也依然在看懸浮劇。還有網友說我們抄襲其他兩部作品,我們2019年就開始拍了,那幾部都在我們後面。」 做一件事不容易,引領一種風尚更不容易,無論一部劇現實的收視率如何,「媽媽劇」在2021年的回溫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張阿瞳最後所說,「有人做,觀眾也願意看,肯定是會更好的。」
山西晚報記者 範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