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是道德之本作文
2024-08-13 20:45:10 1
導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越走越寬,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會忘記,但是,「正直是道德之本」這句話卻會永遠的陪著我走完人生這一路,因為,正直永遠是道德之本。小編收集正直是道德之本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正直是道德之本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的邁哈福茲曾經在《平民史詩》中說個這麼一句話,這句話,也一度成為了許多人的座右銘,給人們帶來了很深遠的影響。同時,這句話,也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那是在一個小考的前夕,我自認為複習的很好了,便沒有再次複習,只是草草的看了一下書,便休息了。第二天考試的時候,我胸有成竹地填著,一面填,一面想著,這次的考試,我一定能考好,我肯定是勝券在握了!可是寫著寫著,我卻一下子愣住了,試卷的末尾有一道選擇題,題很難,佔得分數值也很多,可是我根本不會做。我呆住了,額頭上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心中像有十幾隻小兔子在亂蹦亂跳似的不安。就在這時,天無絕人之路,坐在我前面的那位同學,已經把題做完了,正把卷子豎起來檢查呢!
我一看這種情況,十分高興,要知道,她的學習成績很好,做的題也肯定全對,現在,我只要抬起頭來,瞟一眼,就一眼,我就能答上那道題,我就能全對了,而且還沒有人能發現!我的心裡就像有一頭野獸一樣在不停的吼叫著,「看吧看吧!」。我心裡想著,這樣吧,我投硬幣決定,我悄悄拿出一枚硬幣擲起來,一次、兩次、三次,一連三次都是正面朝上。好吧好吧,這可是上天要我看啊,於是,我便偷偷地抬起了頭,斜起了眼。剛要看時,我卻突然想起了語文課本中的一句話——正直是道德之本。我一下愣住了,眼睛不覺悄悄地垂下,心中那頭吼了又吼讓我看的野獸也安靜了下來。正直是道德之本,正直是道德之本,我輕輕地念著那句話,心中的浮躁也漸漸地沒有了,我想到了很多,如果一個人不正直,那他就不道德了,沒有道德的人,能是好人嗎?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第二天,試捲髮下來了,我才考了八十幾分,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懊惱,相反,我很開心,因為我懂得了「正直是道德之本」,我做到了正直!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越走越寬,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會忘記,但是,「正直是道德之本」這句話卻會永遠的陪著我走完人生這一路,因為,正直永遠是道德之本!
第二篇:正直是道德之本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老子的《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德可以是一種承諾,擲地有聲;道德可以是一種擔當,責任重於泰山;道德可以是一份善良,春風化雨;道德有一個底線,無法逾越。但時有媒體、人民在拷問:什麼是道德的底線?溫總理說:「你們(商家)血管中應該流有道德的血液」。
面對道德,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責任?道德的提升,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做?根據你的感想和體悟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不少於800字,要求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二、寫作指導
道德,是一個廣受社會議論的熱點話題,無論是提倡社會和諧還是「以德治國」,乃至每個公民的自身素質修養。近幾年,一些社會強勢群體的不當言行,一些無良商家的制假、售假,引起專家學者,乃至一代人的思索和反省,溫家寶曾言「你們的血管中應該流有道德的血液」。用一個話題作文的形式引導一代高中生對這個嚴肅問題的思考,無疑是一種絕好的形式。
說來道德是一個寬泛的話題,為了避免泛泛而談、空洞說教,審題構思中一定要學會「化大為小」,如從範疇的角度,承諾、責任、良知、善良、博愛„„從小的角度切入,精緻地闡述某一點,以小見大反映出時代性。另外一定要注意要辯證全面地分析,雖然社會中有這樣那樣的缺失、有著淪喪的表象,但不能見到一絲陰暗就全面否定陽光,要注意使用那些有美好道德的,能夠堅守傳統美德的人物事例。
在文體和結構的安排方面,可以選擇記敘文或小小說,利用精巧構思,寫人記事要典型,可以正方選擇材料,情節寫出波瀾,主題達到新奇深刻的效果。寫成議論文注意論點的確立,避免以偏概全,要有深刻的認識,同時注意事例的選擇。如果按照「並列展開」可以嘗試使用並列段使用分論點或者小標題的形式;如果使用「層層深入展開」可以按「道德是什麼?——道德怎麼樣——如何去做?」或者選擇由因到果、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思考形式。若寫成散文,注意線索的安排,語言從鍊字、修辭、句式的變換、句子的內涵的角度,提升語言的生動性、深刻性,切不可空頭說教,導致文章乏味枯燥。
第三篇:正直是道德之本
刺傷。次日,這位老僧又遇一隻蠍子在水流中掙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將蠍子撈起,又被刺傷。路人不解,問:大師為何不吸取教訓?如此毒蠍,由它去吧!老僧曰:蠍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蠍也;佛救蒼生於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2010年全國大綱卷)
道德作文
堅守善良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中華文明悠悠五千載,善良作為中華傳統美德,在漫長的傳承之途上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堅守善良的本性,便是堅守為人的道德準線。
本著「佛救蒼生於水火乃天性」的原則,老僧兩次被蠍子刺傷,仍毫不猶豫地把它從急流中救起,這既是對佛家施救本能的最好展示,也是對博愛胸襟的極力褒揚。
堅守善良的本性,不因危急艱險的形勢而退縮。
馬路上,一婦女因遭遇車禍而昏迷,路過的刁娜和丈夫立刻停車相助。路過的人怕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不願施手把傷者抬到路邊。刁娜和丈夫便義無反顧地護在傷者身前指揮車輛繞行。天色漸暗,一輛飛馳的轎車不慎撞倒了刁娜,致使她雙腿嚴重骨折。刁娜卻為自己拯救了另一個生命而欣慰。
車輛無情人有情!即使冒著生命危險,勇敢的刁娜依然堅守著善的本性,在車水馬龍中上演生死相助的大愛傳奇。
堅守善良的本性,不因金錢與安逸的侵蝕而褪色。
位於懸崖上的二坪村極度貧窮。教育資源的匱乏使村子的落後面貌依舊。而李桂林、陸建芬夫婦的到來,為這裡的孩子點燃了希望的燈火。放棄縣城優厚的待遇,他們領著微薄的工資,啃著硬饃喝著生水堅強支撐著。親友一再勸阻,他們卻狠不下心離開這群渴求知識的孩子。
峭壁無意人有意!即使饑寒交迫,頑強的夫婦倆依然堅守善良的本性,在大山深處延續捨己為人的大愛故事。
縱使滄海桑田,世事變幻,善良的本性始終是愛不變的代言。然而欲望的膨脹,私心的滋生卻成了揮之不去的陰霾,導致一幕幕悲劇的上演。小悅悅被碾,路過的18人無一相助,而救人的陳阿婆卻被誣為想出名。人們善良的本性究竟去了哪裡?也許「彭宇案」使得無數本想救人者袖手旁觀,好心反被「咬」的社會怪圈讓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善良的代價如此高昂!人們甚至懷疑要不要行善,這是多麼可悲的現象!
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忽視身邊依然存在的感動。那些「最美的中國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踐行著善良的準則。不論外界的紛繁複雜,都要堅守善良的本性。這既是美德的傳承,更是整個社會的期待!
堅守善良的本性,不為外界所動,保持心靈的淨土,彰顯高尚的人格,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美好!
勿以「刺傷」而不「為」
第四篇:正直是道德之本
」字的兩豎多麼像兩支竹子,上下兩橫就像天地;「直」多麼像一支拔節而起的竹子屹立在大地之上,中間的橫就像竹子的竹節一樣雋秀有力。在拼音打字中,他們都是ZZ
正就是正確、正義、正氣,就是不偏斜、不虛偽、不輕狂,就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剛正不阿,"直"直爽,直率,直接,就是不狹隘、不遮掩、不做作,就是直來直去、不彎不繞,特立獨行。正直合起來指堅持正確的道理。
正直是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是一種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崇高品質,是一種名節重於泰山,利慾輕如鴻毛的君子氣度。
竹子就如鄭板橋的竹石所說「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的品格與正直的品格是那麼的搭配,相得益彰。
縱觀歷史,有無數正直之人,後人常常說他們是有竹子品格的人,有懲治河伯娶妻惡俗,破除封建迷信的西門豹,有被唐太宗譽為可以知得失的鏡子的直諫敢言的魏徵,有題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名句的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他們每一個人都名垂青史,他們的人格力量長存於世,照亮我們的道德準則。
莎士比亞說:"世上沒有比正直更豐富的遺產"。普柏說:"正直的人是神創造的最高尚的作品"。阿米爾說「人要正直,因為在其中有雄辯和德行的秘訣,有道德的影響力。」這些偉人們高度讚揚了正直的品格。
可是,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正直的人越來越少,做到正直越來越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正因為當前社會生活中缺乏正直,所以我們才愈覺得正直的重要和珍貴,我想正直不是死板,不是被動的面對,你知道正直有多難,你就應該知道正直能給你帶來多大的幸福,能給社會進步帶來多大的意義,能為民族振興帶來多大貢獻。
要明白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做一個道德的人,就必須先做到正直,這就好比蓋樓房,在蓋之前,就先必須打好地基,若連地基都打的不牢固,就算樓房蓋的再高,也總有一天會塌下來.所以,"正直是道德之本"。正直是為人剛直.最早把道德做為一個概念使用的是荀子。他說如果辦事都按禮去做,就達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現在道德主要是指調整人們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直就是道德的根本.。
作為一個公民,社會的組成部分,我們應擔負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用正直的品德和精神塑造自己,用正直之人的道德標尺衡量自己。要明白社會上不缺隨波逐流,同流合汙寡廉鮮恥之人,缺的是剛正不阿,光明磊落敢對社會不正之風說不的人。
社會不會拋棄正直之人,歷史不會遺忘正直之人,民族不會排斥正直之人。如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正直的人會被歷史銘記,正直的品格終會熠熠生輝,正直會指引每一個有良知的人。
望著竹,我思緒萬千,最終想起了梁朝劉孝先詩句「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