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堅強樂觀的作文
2024-08-16 23:32:11
「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樂觀。」讓我們銘記高爾基的金玉良言。小編收集關于堅強樂觀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堅強樂觀
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了一本新書——《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我一看這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教育我們提高道德品質和修養的書。起初我還想:什麼道德品質,爸媽整個假期都在嘮叨什麼素質要好、要有修養,我聽得耳朵都起繭了。可是後來,我卻念念不忘地想著這本書,它就像一隻一直在我心裡爬的小蟲子,撓的我心痒痒地要去看看這本書。正如我意,就在這周三,老師下發了這本書。一拿到書,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過了兩天,我看完了這本書,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叫《我好可愛》的文章。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黃美廉的臺灣女子。由於她出生時腦部神經受到了嚴重傷害,導致面部及四肢肌肉都失去了功能。她的成長充滿了痛苦,但她沒有被這些痛苦擊倒,而是靠著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取得了藝術博士這個學位,還開辦了許多次畫展。有一次,在黃美廉的一次「寫講會」上,一個學生冒失地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樣子,請問你是怎麼看自己的?」「我怎麼看自己?」美廉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幾個字,回過頭看著發問的同學,又在黑板上寫了起來:(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長的好美!(三)爸爸媽媽很愛我!(四)我會畫畫、寫稿!(五)我有一隻可愛的小貓!……接著,她寫下了自己的結論: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頓時,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理會別人對你的任何看法,不要在意自己的殘缺,做一個最棒的自己!
第二篇:堅強樂觀
讀《理想的風箏》有感
我曾閱讀過一篇這樣的文章: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的劉老師,對生活充滿活力。課文記敘了作者回憶三十年前劉老師講課與放風箏的故事。文中劉老師那身殘志堅的精神使人敬佩。
我細細回味著,有一句話使我難忘: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著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這一句話是是對這篇文章的總結。劉老師他儘管有殘疾,卻從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他靠著拐杖,在生活中自由的「飛翔」。這是所有殘疾人所不能做到的。連劉老師這種殘疾人都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我們這些正常人就更不應該了。劉老師身殘志堅,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巴甫洛夫曾說過一句話:悲觀,可以使人得病,堅強樂觀,可以戰勝疾病。
想到這裡,我不由自主的想起張海迪姐姐,她靠自己堅強的意志戰勝了病魔,還創作了許多作品。我很慚愧,因為無論是劉老師還是張海迪姐姐,我都比不上,我是一個正常人,可是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氣餒,遇到一道數學題,我就不會,決定放棄。以後我決不會了,我一定要向劉老師學習。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許多:一個正常人,要對生活充滿熱愛與追求,連一個殘疾人都能對他的事業,學生那麼熱愛,一個正常人又該怎樣呢?用你心中的鑰匙打開未來之門吧!只有堅強樂觀,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啊!《堅強,樂觀才能創造新生活》這篇優秀的「初一作文」由作文網收集,來源於網際網路和會員投稿,僅供參考和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三篇:堅強樂觀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你能獨自一人去航海嗎?你能獨自一人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二十多年嗎?你能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創造美好的生活嗎?相信你和我都會回答:不能。但是,有一個人卻做到了,他就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筆下的魯濱孫。
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我對魯濱遜的敬意便油然而生。魯濱孫因乘船遭遇風暴失事,流落荒島,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頑強生存。他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平時所學的知識,摒棄絕望而充滿激昂鬥志地為自己創造了最起碼的生活保障,從而創造了一個人類艱難求生的奇蹟:他帶著一隻狗和一支獵槍去打獵,並把未死的獵物蓄養起來;他用凸透鏡來生火;他把麥子撒在圍牆裡來種植;他把獸骨磨成針,將獸皮縫製成簡單的衣服;他還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安慰自己……就這樣,他頑強地在荒島上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究竟是什麼讓他能夠堅強地生活著呢?——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也是一種頑強的意志,更是一種堅強樂觀的心態。
這讓我想起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約翰·庫提斯這位人殘志不慘的殘疾人就是其中一位:在去年的夏天他被邀請來我們寧波進行講座,他出生於澳大利亞,天生雙腿自然殘廢,17歲因同學用小刀將毫無知覺的腿切得血肉模糊,傷口感染,被迫切去下半身。這位澳大利亞的殘疾人,世界激勵大師,他沒有雙腿,卻能潛水;他沒有雙腿,卻能駕駛汽車;他沒有雙腿,卻能成為運動場上的冠軍;他沒有雙腿又得了癌症,卻能環遊世界四處演講,先後到過190個國家,接受過南非總統曼德拉的接見;他時時刻刻面對著死亡,卻能擁有最完美的愛與生活……是什麼然他能不坐輪椅,堅持用手走動?是什麼讓他為能夠走更遠的路,還學會使用溜冰板?是什麼讓他堅持參加體育運動並取得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成績?是信念,是希望,更是一種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勇氣。約翰·庫提斯,一位真真實實的魯濱孫!
「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樂觀。」讓我們銘記高爾基的金玉良言。像魯濱孫那樣,像約翰·庫提斯那樣,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吧!這樣你就會走出黑暗,迎來曙光!
第四篇:堅強樂觀
很多人認為90後是嬌生慣養的一代,可我不這麼認為。我身邊就有一位堅強樂觀的90後女孩。她小小的個子,扎一束馬尾辮,每天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的名字叫龔麗香。
原來我們並不熟識,可自從升入五年級,我們被分在同一個班。同時,她是語文組長,而我是語文課代表,所以我們很快就熟識了。我開始關注這個平凡的女孩,關注她鮮為人知的生活……
龔麗香的母親患尿毒症已經六年了,生活不能自理,因此,龔麗香從小就學會了照顧母親。清晨,當我們還在暖和的被窩裡熟睡的時候,龔麗香就起床了。她要把媽媽換下的衣服洗掉,然後自己做早餐。媽媽睡醒後,龔麗香就要照顧媽媽的起居,然後把早飯送到媽媽床邊。而她自己卻只能胡亂扒幾口飯,一吃完就要趕緊收拾碗筷,匆匆往學校趕。放學後,龔而香得趕回家做晚飯給媽媽吃。忙完家務,她才開始寫家庭作業,因此每天都睡得很晚。
每次媽媽做血液透析時,她總靜靜地陪在媽媽身邊。看著媽媽憔悴而又瘦黃的臉,她的心裡感到無比的痛苦,卻只能默默地為媽媽祈禱。她用小小的心靈默默承受著這一切,雖然這對大人來說也是一件可怕的事,「90後」的她卻挺住了。她微笑著面對這一切,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從來沒有!
龔麗香不但非常孝敬母親,而且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她既是語文組長,又是小隊長,還是值日組長。上課時,總能看到她認真思考、積極發言的身影;她的每一次作業也是工工整整,幾乎沒有一點錯誤。當我問她是如何既照顧好母親又能取得好成績時,她微笑著說:「伽利略有一句名言:『生命猶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只有經過生活的磨鍊,生命才能不斷迸發出耀眼的火花。」看著她平靜的笑臉,我感動極了,她是一個多麼堅強樂觀的人啊!
她就像一棵小草,儘管遭遇強風勁雨,卻仍然不屈不撓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