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作文【優秀篇】
2024-08-22 08:21:10
我認為「思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感覺。我覺得一個會思考、樂於學習並樂於鑽研學習的人。他的學習方法才是最有成效並且最成功的。小編收集了獨立思考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獨立思考
在開始話題之前,且容我講一個半年前看到的一則新聞: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引起一系列恐慌,身在東京的外國人紛紛回國避難,不少日本居民也遷離東京,另尋他處。而一名默默無聞的公司職員,依舊按時上班,兢兢業業。他在得知核洩漏事件後,並沒有受謠言蠱惑,而是選擇觀看自己平時比較信任的一檔電視新聞節目,並通過報紙、網絡等途徑,得出了暫且無需離開東京的結論,從而安心工作。而像他這樣的人,在日本還有很多。
讓我佩服的,便是他們遇事不亂,積極思考的獨立精神了。反觀當時的中國,核洩漏距離我們有千裡之遙,卻引起了一陣陣搶鹽風潮,比之日本人民的安定,當真是一場笑話了。我並非賣國之人,崇洋媚外絕不是我的風格,可這獨立思考之精神,卻當真是我們國人所缺少的。
而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寒作假事件,其中或多或少,也牽扯了國人的一些隨波逐流的劣根性。事件始末大家都已了解,在這裡我所想說的,並不是韓寒與方舟子孰是孰非,在這裡引用慕容雪村的一段話:有一種質疑無法自證:你怎麼證明文章是你寫的?這個真沒辦法,即使拿出手稿,你也可以說是抄的。所以法律強調「誰主張,誰舉證」。你認為文章不是他自己寫的,那好,請出示證物證言,並請證人上堂。這些一概沒有,只說一堆疑點,這事就像在沒有親子鑑定的時代,懷疑某人孩子不是親生的,總是有失厚道。
故而,若是方舟子真要將這一番打假進行到底,倒不如先找出一些真憑實據,畢竟,質疑歸質疑,打假還是要拿出點證據的。而我所關注的重點,則是事件由小炒作變大的緣由,從麥田到方舟子同志,其質疑終究也是有些能讓人看似信服的論據,這便引起了大量的網友跟風、揣測,一個個仿佛都化作了福爾摩斯,跟隨打假衛士將真理捍衛到底。可是且慢,在我們看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可曾停下來仔細思考過事件的始末,可曾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各方聲音,從而得出自己的答案呢?說到這,怕是有許多朋友會尷尬地說:沒有,都是順手就轉播了。於是乎,各種未經證實的言論便飛遍了大江南北。我並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有勘破假象,證得真理的神通,但這獨立思考的過程,還是不少為好。
韓寒與方舟子最終誰會大獲全勝,這對我
們並不重要,我們要去反思的是,在這個事件中,我們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這作用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生的?如果不是,我們缺少的是哪一個環節?資訊時代,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我們一定要慎之又慎。在事情還未得到證實之前,沒有誰說的話是真理。支持方舟子也好,力挺韓寒也罷,但都要負責任地對自己說上一句:經過我的思考分析,我認為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那便是甚好。
在一篇博文裡,有這麼幾個詞我記憶深刻:科學態度、理性探討、法治角度、人性思考。這幾個詞,給人以明悟,國人若是有更多的人能夠克制衝動,理性而獨立思考,那麼不管是這次的糾紛,還是將來的事件,到將彰顯我巍巍中華子民之氣度與智慧!
第二篇:獨立思考
現今,父母為讓孩子寫好作文,常給孩子指定寫的範圍和方法,「畫地為牢」。按要求寫就打「優」,越「雷池」一步,就算「劣」。這無疑是在股害孩子。孩子喜歡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間題。我們不妨從幼兒(四—六歲)說起。這個年齡的孩子就其所見。有的畫平房,有的畫樓房。可也有的孩子別田心裁,偏給房子安上個輪予。無疑這是他們自己的思路:房子有輪子好搬家。這雖然超出現實「常規氣但卻窺見了孩子獨立思考精神。這種精神是可貴的。如果不加分析地說他畫的不對,就可能抑制孩子將來的創造才能。到了少年期,孩子的思路更寬闊了,他們富於聯想。
一位心理學家在中國科技大學少年斑就鉛筆的用途進行測驗。。應試學生提出五十多種答案。比如,可以寫字、繪圖,可以描眉,拓碑文;可以當滾筒捲動錄音磁帶,可以當禮品、獎品,可以抽出鉛蕊當吸管;可以放到茸朵後面作為木匠的職業標誌,一可以作為抒發情感的工具一演員折斷鉛筆表示憤怒,......如果按一個模式要求,怎麼能有這麼多一的答案呢?作文也是如此,一個題目,全班幾十名學生,各有各的思路。不宜畫框框,應該鼓勵獨立思考。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同志在《作文趣憶》裡講了他自己少年時作文的一件事:念小學時,「有『次,老師出了個題,叫『晨,,他還說了『一日之計在於晨』的道理,來啟發大家。很多同學照著老師的意思寫了,可是我卻沒照著老師的話去寫,而是寫了一件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一個清晨,我一邊吃著扶皮樵,一邊高高興興地上學去。
走過東腸橋時,看到橋上一個討乞的老人,敞著俄癟的肚子,在那裡呻吟。我把口袋裡的幾塊拱皮糕全給了他,老人流著淚,張開沒牙的嘴、狼吞虎咽白爾吃了起來。在作文的最後,我寫道:「『許多個早晨都過去了,但是這一個早晨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在我的作文上批了『真摯動人,一四個字,』、把它張貼在教室裡,同學們都很羨慕。,-試想,任大霖同志也和其他同學一樣,照老師的框框去寫,就寫不出「真摯動人」可貴的是,這位老師也「「畫地」了,但沒「為牢」。「畫地」是為啟發孩子去思考,起引路作用,沒「為牢」則更高,鼓勵孩子去獨立思考,不因循,不落陳套。可以說,任大霖同志後來在寫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和這位老師沒「畫地為牢」有一定關係。父母應從這裡吸取有益的經驗:一方面對孩子作點啟發式的引導,一方面又不束縛孩子的「手腳」,這樣就麗撒反錢子去獨立思考。如果孩子不願動腦,愛模仿,人家寫雨,他也寫雨,人家寫拾錢包,他也寫拾錢包,步人後塵,則應向孩子指出,模仿是必要的,但可貴的是獨創。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思路去寫。這才能使孩子的作文象「芝麻開花節節高」似的,一次比一次好。
第三篇:獨立思考
獨立,是每個小孩子從小必備的,如果人小時候沒有獨立,那那的人就絕對沒有信心做好沒一件事,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從小就要自立自強,我認為現在的小孩缺乏獨立的性格,每個小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在身邊,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那那個小孩子就不會想做事,兒不會考獨立思考去做每一件事情,我很反對不獨立的孩子。
快樂,始終要自己去爭取,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我們就更要自立、自強,不要一遇到小挫折就退縮、害怕,如果沒有幫助自己的人,那麼,就要自己去爭取快樂和機會,現在的孩子不懂,但以後的日子長久,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就明白了,並不需要家長的陪伴,長大以後,父母是不會養你一輩子的,父母眼中的我們,都只是小小的孩子,但我們必須有一顆自強的心,一定要從小獨立思考。
我想說的只有這些,我希望現在的孩子們都有一顆獨立、獨立思考的心,希望天下的孩子們都能聽到我的奉勸。
讀書與思考
古人云:「開卷有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每日都要「讀書」,但這「書」也是不可隨意去讀的。我們生活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許多掌上閱讀器橫空出世。我們的閱讀量越來越大。但是,「書」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巨大,我們要選擇對我們身心有益的書去加以閱讀和「思考」。因為「開卷未必有益,只有會開卷、開好卷,才能真正受益」。可我們也不能不去對自己所讀到知識進行「思考」,將那些知識理解並融會貫通。這才是「讀書與思考」最重要的聯繫!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的這句話點明了「讀書」的必要。可如何去對待「讀書」這件事呢?首先我們要樂讀書。《論語》中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知道這種道理的人比不上喜愛它的人。首先就突出一個「樂」。正類似與《敬業與樂業》中的,許多人總在嘴邊掛一句「讀書真累!」但是我們都明白這件事是我們所必做的,你做起來累,不做,難道就不累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愚蠢。所以我們要將學習態度端正,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去感受讀書時書中的快樂,沒有了心中的拖累,學習的快樂必然加倍,效率則會事半功倍。
其次是要勤讀書。只會學而不會去「鑽研」書中的知識,這樣也是不行的。我們應該帶著一種「鑽」的精神去勤讀書,將書中或自己所不懂的知識去刻苦鑽研,解題後的那種成就感會使讀書的樂趣翻上幾倍。
讀完「書」後,我們再來談談「思考」與學習的關係。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要學會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難就向別人伸手。」這兩句話對於我們學習來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孔子的話說明了實際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係,強調在學習中兩者不可偏廢。而愛因斯坦的話則強調思考之必要。我們只有積極思考並加以刻苦鑽研,才能對書中難題有自己更深入的了解。多思考也能使我們對於書中的知識理解得更牢。
我認為「思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感覺。我覺得一個會思考、樂於學習並樂於鑽研學習的人。他的學習方法才是最有成效並且最成功的。
我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有效率的學習,不浪費寶貴的時間。將學習的這個過程作為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