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迎紫姑的說法由來 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善良
2025-08-05 16:50:11
我們的傳統節日中很多都與傳說典故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其中各個領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拿正月十五元宵節來說吧,他其中就有一個典故就是正月十五迎紫姑的說法由來。
正月十五迎紫姑
迎紫姑是民間很傳統的風俗活動。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女子們會在家中迎接她,和她說上幾句心裡話,去安慰安慰紫姑,幫他擦拭眼角的淚珠,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迎紫姑的來歷
在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雲霄、瓊霄、紫霄三位仙姑擺黃河陣的故事。這三位仙姑的哥哥(後來被封為財神爺的)趙公明,應聞太師之請,幫助殷紂王打西岐的周國,被陸壓道人施弄死。三位女神仙為了幫助自己哥哥報仇,利用混元將陸壓道人擊敗,打到了黃河裡去。後來元始天尊和老子合力,破了黃河陣,三位仙姑喪命。姜子牙封神,三位仙姑就成了坑三姑娘。原來她們的混元金鬥就是子孫桶,也即馬桶,故為廁神。
正月十五其他風俗
正月十五元宵節最被人熟知的風俗應該就是吃元宵了,「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以做成甜的也可以做成鹹的,可以包肉餡也可以包素餡,當然做法也不是千篇一律,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