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永浩/錘子手機劣化跑分軟體說起
2025-04-02 02:04:25
今天羅永浩發的長微博,宣稱要劣化跑分軟體,這讓很多人感到很迷惑,都不知道這一招是針對誰,為什麼會出這樣「奇葩」的招數,硬哥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故事發生的背景應該是這樣的:
小米4檢測到跑分軟體要求用戶開啟性能模式
其實,小米這招不算過分,雖然均衡模式是默認的,但至少用戶可以在設置中強制開啟性能模式,而有些品牌的有些手機,用戶是永遠無法開啟「性能模式」的,只有在檢測到跑分軟體時,才會自動開啟性能模式,這就是所謂的「跑分白名單」。
跑分白名單,讓處理器只在跑分時達到標稱頻率,日常使用時永遠達不到
檢測到跑分軟體後全速運行
有「跑分白名單」先例的有:三星、HTC、華為,其中三星是慣犯,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這裡摘抄一小段相關報導,就能大致了解他們所用的方法:
1. Galaxy S4所用Exynos 5處理器以及PowerVR SGX 544MP3都會在運行這些跑分軟體時刻意提高時鐘頻率。比如一般使用中GPU都會跑在480Mhz的頻率下,但系統一旦運行如上所述白名單中的跑分應用後,GPU就會超頻至533Mhz——這個頻率僅針對這部分跑分軟體,不會在日常使用甚至遊戲運行時達到。
2. 推出著名跑分測試平臺3DMark的Futuremark公司近日就發現一些手機廠商涉嫌在跑分成績方面弄虛作假。Futuremark公司決定將三星和HTC的6款設備從3DMark排行榜中除名,這其中更是包括了HTC One、Galaxy Note 3以及Galaxy Note 10.1等相當有名的產品,而它們的跑分成績也因此不再具有任何可比性。
3. 華為為K3V2制定了一個測試軟體的白名單,例如安兔兔、GLbenchmark這樣的白名單應用運行K3V2的GPU運行在480MHz的頻率,而非白名單以外的一般遊戲運行頻率僅為240MHz,這就是說K3V2的實際3D性能僅有跑分的一半……
對於「硬體黨」或者「跑分黨」來說,他們非常在意手機的硬體配置,尤其是處理器規格、頻率等,比如高通8274AC(801)和8274AB(800)處理器,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CPU主頻差了200MHz,但如果新手機用了801處理器但主頻受到限制無法達到標稱頻率,那它與舊款處理器有什麼區別呢?
為什麼要設置跑分白名單呢?
答案就是處理器實在太熱了,無法長時間運行在標稱的高頻率之下,它只能短暫的持續一小段時間,如果長時間跑在高頻率下,手機就會發燙,給用戶造成不好的使用體驗,並有可能對手機內部的元件造成永久性損傷。
但是,跑分軟體一般只要幾分鐘就能跑完測試,如果只在跑分時開啟最高頻率模式,基本上毫無壓力。於是一些品牌就開始在配置文件中做手腳,只要檢測到用戶運行跑分類應用,就以最高頻率運行,而常規應用則降頻運行。
這樣就會存在欺詐消費者的嫌疑,我就是衝著2.5GHz的CPU而買的這款手機,憑什麼我無法享受到2.5GHz的性能?你這頻率難道是專為跑分而生的?雖然有人很喜歡跑分,新買的手機跑一下擊敗了全國99%的用戶,心裡很爽!但有人是真正拿來用的,實際性能不如上代手機,那多虧啊?
罪魁禍首,是手機處理器廠商嗎?
雖然一些手機廠商背負了作弊的罵名,其實他們也是有苦衷的(這裡沒有為他們開脫的意思,只針對跑分軟體做優化就是作弊),畢竟手機處理器無法長時間工作在標稱頻率下這是誰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只能通過各種手段限制處理器頻率,從而降低發熱。問題的本質還是處理器發展太過激進:核心越來越多、頻率越來越高、功耗越來越大。
手機體積太小,熱容量和散熱能力有限,手機處理器應該以節能為第一目的,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提升性能,而不是不顧功耗盲目提升主頻和核心數。
近年來手機處理器競爭非常激烈,三星、聯發科、華為相繼推出了八核處理器,高通雖然沒有搞核戰,但為了在跑分項目中不輸給八核,大幅提升了處理器頻率,這些做法都導致了處理器發熱節節攀升。但手機的散熱能力並沒有跟上,那麼就只能通過限制多顆核心同時運行的時間、或限制高頻率下運行的時間來降低發熱了。
於是,所謂的八核,只能在跑分時一起跑,平時還是四核甚至雙核。所謂的2.5GHz,只能在跑分時飆到2.5GHz,平時還不到2GHz……所以,某些手機在冰箱裡面跑分比常溫下快很多就不足為怪了。
在錯誤的跑分道路上越走越遠……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想到了PC上的另外一項技術——睿頻,Intel的CPU會標稱兩個頻率,默認2GHz,睿頻3GHz,其中2GHz是肯定能達到的頻率,而3GHz能否達到就看你的電腦散熱能力了,如果散熱足夠優秀那就有一顆核心就能一直跑在3GHz下,其它核心也能跑在高於2GHz的頻率下。因此,一些發燒友熱衷於改進筆記本的散熱、通過更換矽脂、加散熱片、加散熱墊等方法保證CPU可以一直處於最大睿頻模式。
其實手機處理器也應該這麼做,首先你要告訴我一個肯定能達到的基礎頻率(避免了欺詐行為),然後另外一個比較高的睿頻頻率,就是可以短暫的達到,但不能持久運行的頻率(大家也可以理解),具體能堅持多長時間,就要看手機的散熱設計、用戶的使用環境(溫度)了。
除了頻率和散熱外,跑分軟體也承擔了很大的責任。跑分是通過數據來量化手機的性能和使用體驗,但現在的情況是跑分已經和用戶體驗沒有太大關係了,在安兔兔中動輒跑幾萬分的四核/八核手機,實際上在主界面上翻個頁都有點卡,跑遊戲更卡……這樣的數據跑再高也毫無參考價值!
另外,專門針對跑分軟體做優化是堅決不可取的行為, 我們也有義務去譴責這些存在「跑分白名單」行為的廠商。
有些人認為羅永浩是「用同樣的硬體結果跑分不如別人」才出此下策的,硬哥不這麼認為,錘子T1我試玩過,確實運行很流暢(比我的小米3流暢很多,小米4沒用過),雖然沒有羅永浩所說「流暢得完全不像安卓手機「那麼誇張,但也確實是安卓機中的佼佼者,另外在錘子」劣化跑分軟體「之前,錘子的跑分其實也不弱,與3GB內存的小米4差距不大(4%)。
其實我更願意相信羅永浩是在用自己的手段來抵制「不服跑個分」這股不正之風,並對某些跑分軟體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提出質疑,當然說他是炒作或者作秀也沒錯,但「劣化跑分軟體」這個做法很有創意!比「同流合汙」去製作「跑分白名單」去衝刺一個更好的成績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