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微利化生存困境,微星開拓品牌
2025-05-02 08:34:24
這是一個微利時代。
環顧我們的周圍,在整個IT硬體領域,從機箱裡的CPU、內存、硬碟、主板、顯卡、光碟機到外面的機箱、鍵盤、滑鼠、顯示器、音箱,再到作為整機的臺式PC和筆記本電腦,乃至近兩年來興起的MP3、數位相機等等周邊設備,幾乎沒有什麼能夠逃脫「跌價」的命運,而一個多月前國內PC領導廠商聯想推出的2999元「圓夢」電腦,更讓我們看到了IT硬體價格戰的觸目驚心。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整機的價格往往決定了相關配件的價格走向。從2001年以來,伴隨Dell、HP兩大PC龍頭廠商價格戰的不斷升級,內存、主板、顯卡、硬碟、光碟機乃至顯示器的價格走勢也如廬山瀑布般飛流直下,以製造為主的板卡廠商甚至已經越來越習慣於產品毛利率低於10%乃至5%的「微利化」生存。在產品利潤率無法改善的情況下,提高出貨量,通過更高的市場佔有率來提升盈利水平、推動企業持續發展就成為很多廠商的生存之道,而要搶佔市場,價格戰無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這樣,在PC大廠「魔爪」的推動之下,板卡製造業這種惡性循環的漩渦在過去兩年終於徹底成型並且以越來越高的速度運轉。在這個漩渦的無情吞噬下,板卡行業一線大廠的毛利率在一年之內狂跌50%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二線板卡廠商開始在生死邊緣絕望掙扎。
「窮則思變」。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越來越多的主板廠商開始思考未來的「生路」,於是,「多元化」成為最近兩年備受關注的話題。
即便是對板卡產業不太關注的人,也很容易從傳統主板廠商產品版圖的變化看到這一趨勢。以「老大哥」華碩為例,傳統配件除了主板之外尚有顯卡和光存儲,前兩年還曾經推出自有品牌的PC整機,經過4年的默默耕耘,自有品牌筆記本電腦業務也終於在今年突飛猛進,伺服器、網絡設備和移動通信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年更開始涉足液晶電視以及液晶顯示器的代工製造,華碩自身也從一個主板廠商逐漸轉變為垂直整合的硬體製造商,大步追趕全球IT製造業的龍頭老大鴻海集團……至於在產量、成本和資金上不佔優勢的二線主板廠商,浩鑫借準系統的東風「死裡逃生」應該算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同樣身為一線主板廠商,微星科技的「多元化」之路也算走得「多姿多彩」。自2001年上半年導入顯卡業務、同年下半年開始涉足光存儲領域以來,微星步子邁得越來越大。2002年投身伺服器和網絡設備,去年力推MP3和鍵盤滑鼠,今年更開始推出自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一系列的擴張充分表現出微星科技「多元化」生存的力度和決心。
相比受制於人、「低聲下氣」的製造業,利潤更加豐厚的品牌經營無疑要誘人得多。同樣是IT廠商,專注自有品牌經營的宏碁(Acer)、Dell們這兩年風光無限的日子顯然更讓只知「埋頭苦幹」的製造業弟兄們羨慕。於是,華碩率先起程,微星、技嘉等隨後上路,結合多元化方向,推廣自有品牌成為主板廠商突圍微利時代的又一條生路。
作為國內零售市場№1的主板品牌,微星科技(MSI)近幾年在多元化經營方面的布局已是有目共睹,而全方位打造自有品牌的意圖在最近兩年也日益明確。最近,PCPOP對負責國內渠道的微星中國區業務總經理李晉凱先生進行專訪,進一步了解了微星科技在中國市場的多元化布局,對微星的品牌之路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