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翌霖:比特幣交易所要不要100%準備金
2025-04-25 04:40:24
泡泡網顯卡頻道8月19日 在沉寂多日後,最近比特幣的大跌終於又讓各社區活躍了一些,不少人冒出來哭爹罵娘,又或者幸災樂禍一番,當然也有一些冷靜一點的玩家出來反省問題,比如說重新開始檢討交易所的100%準備金問題。
市場有漲有跌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本來就沒必要一暴跌就大驚小怪的。短線炒幣者理應歡迎市場的劇烈波動,而長線囤幣者也不必在乎這麼些波動。至於借錢的炒期貨的不幸爆倉了,那也是自己風控沒做好,更不該出來怨天尤人的。
不過也正如黑莊東所說,在下跌期間把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翻出來再說說也是好的,因為牛市的時候一般幣民根本聽不進去這些警示,更懶得去挑剔交易所的各種規則和做法——反正讓我賺錢就行。到了大家跌懵了的時候,也許就能對這些老問題重視一些了。
在MtGox倒掉的時候,我就說過應當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交易所:能公開的不公開,就一定有黑幕。到現在看來,中國玩家基本沒用吸取MtGox的教訓,只有在暴跌的時候才偶爾想起來保證金的事,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交易所仍然得到最大的寬容。
那麼這段時間比特幣行情的低迷狀態,真的是邪惡的交易所造成的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說不是,是因為行情低迷的根本原因還是時機未到,真的等到新一波大牛市來臨時,任何交易所的小動作都是螳臂當車了,當年MtGox掌控比特幣世界90%交易量,最終也沒能呼風喚雨,攔不住上漲趨勢最後玩火自焚。但另一方面,也必須承認,如果所有交易所都保證100%準備金,幣價一定不止現在的水平。
100%準備金有利於提振幣價
之所以幣價會被低估,是因為在沒有準備金約束的情況下,許多自以為有幣的幣民其實根本沒有幣。我存放在交易所的幣事實上根本不是屬於我的,我所擁有的充其量只是一個「約定」——據說我可以在某些情況下申請提取這些幣。但明天的工資不是今天的資本,據說能提出幣不代表現在就擁有幣,更何況能不能及時提出幣來還得看交易所的臉色——反正我看下來沒有一家交易所的服務條款中約定了如果不能及時提幣又該怎樣。
而且,同樣只是一個「約定」,也有不同的形式,託管協議和借貸協議就大大不同。按理說,我們把幣存入交易所只是希望達成一種託管關係,希望交易所暫時幫我保管這批幣,方便我在平臺上進行交易而已。但事實上這些不公開準備金的交易所都沒有向我們保證他們是在幫我們託管。而如果他們可以動用我們所存入的幣,那麼這頂多是一種借貸關係。
所以交易所的100%準備金證明,也無非只是證明了用戶和交易所的「託管」關係,但託管仍然只是一個約定,這些幣仍然不被我自己掌握,交易所仍然有撕毀約定的可能。但無論如何,100%準備金至少能夠保證1個幣總是1個幣,即便我仍然可能拿不回來,但它終究還是1個幣。
而如果沒有100%準備金的保證將會發生什麼呢?那就是幣的無中生有。交易所可以隨意在他的帳戶中新增一筆幣,而不需要真實的幣的存入。
事實上,無中生有的手法未必需要刻意偽造,如果我們認可交易所有權動用存入的幣,那麼它們完全可以通過誠實合規的手法讓幣數虛增。比如說,A交易所把自己的1個幣存入B交易 所,然後B所再把1個幣存入A所,A所再把1個幣存入B所……這樣存在存去,兩家交易所帳面上的幣就可以無限增多,但實質上它倆加起來始終也只有那1個幣而已。於是,用戶們完全可能在實際只有1個幣的交易所裡買到10個幣。如果不是所有用戶一起提幣,大家恐怕都以為自己擁有這10個幣了。
如果自以為有10個幣的人實際上只有1個幣,那就意味著幣的稀缺性其實被低估了10倍,一旦打破這一幻想,幣價就將有10倍的上漲空間了。
當然,同樣地,既然沒有準備金要求,交易所也完全可以虛構人民幣嘛,怎麼我只說比特幣被低估呢?因為比特幣和人民幣的應用範圍遠不止交易所,從根本上決定比特幣價值的並不是交易所,而是市場應用,是它作為貨幣的流通程度。而從整個市場上看,即便這些交易所以同等比例虛構比特幣和人民幣,這些虛構的人民幣相比整個人民幣的應用環境來說完全是忽略不計的,顯然不會讓人低估人民幣的稀缺性,但這些虛構的比特幣在比特幣生態圈中的份量卻不可忽視,足以讓比特幣的稀缺性大打折扣了。
強行要求100%準備金無利於比特幣生態
所以說,交易所採取100%準備金,對於提振比特幣行情而言,應當是有利的。但這裡需要分辨清楚的是,首先,對行情上漲有利,並不代表有利於比特幣的生態發展本身。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如果交易所的100%準備金不是經過自由的市場競爭後自然而然地勝出的模式,而是根據理想,藉助某種威權或暴力強行建立起來的,那麼它就未必是好事。
拔苗助長之所以糟糕,不僅僅是欠缺程序正義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市場參與者的文化習慣和思想理念不得不經過一個掙扎的過程才可能慢慢培養起來,「自由」是難以速成的。
雖然我們知道100%準備金有怎樣的意義,但一般大眾並不知道。MtGox的慘痛主要也只有老一批的玩家才可能經歷,而隨著央視宣傳而進場的新一批中國玩家並沒有切身的體會。只有到類似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邊,親眼看見自己或親朋好友的財產如何一夜歸零時,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為何資金安全比0.1%的手續費更加重要。而不經歷這些,即便把100%準備金的平臺送到他們嘴邊,他們也還是無動於衷。在這種情況下,強行推廣100%準備金並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只能等待下一個MtGox,或者慢慢期待新文化的形成。
我注意到許多幣友都有類似的誤區,那就是一方面似乎嚮往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自由精神,但另一方面看到當前市場的混亂和不理想時,就憋不住了,希望援引政府或某些強力去歸束它們。他們總希望在亂象面前做些什麼,一定要找到消除亂象的「建設性方案」。然而,最好的方案恰恰是不建設,放任自流。特別是在生態整體發生變遷的過渡時期,環境一定是混亂而不穩定的。
過早採用100%準備金對交易所無利
其次,即便說交易所採取100%準備金是大勢所趨,但對於個別交易所而言,在現階段的非常好的策略恐怕也不是急於做到100%準備金。
因為就目前大眾普遍對資金安全無所謂的環境下,實現100%準備金並不會帶來多顯著的競爭優勢。相反,在當前的環境下,拒絕100%準備金的交易所的確擁有更大的優勢。
無論是炒幣還是期貨,比特幣交易所提供的本質上是一種零和遊戲,你之所以能高拋低吸,就一定有另一個人低拋高吸了。但在這一零和遊戲中,交易所本身如果參與博弈,多少總是佔有優勢的。首先是通過虛構的幣憑空增加籌碼,其次是通過對資金流向的提前把握預判市場風向。這裡再插一句,有些無恥的交易所竟然把不公開100%準備金說成是對市場負責任的義舉,因為公開100%準備金後,市場總體的資金流向就暴露在公眾面前了。但我在MtGox雜談中已經說了,這是扯蛋。既然同時暴露在任何人面前,那就沒什麼不公平的。相反,如果資金流向確實是一個影響博弈的重要信息,那麼如果只是交易所自己獨家了解,那麼交易所本身就佔得先機了。
總之,在零和博弈中,擁有無限籌碼並且佔得先機的交易所確實是有優勢的,那麼它們的非常好的策略就是參與博弈。市場講的是利益而不是道德節操,有利不圖才是不合理的。
但為什麼還說100%準備金是大勢所趨呢?因為即便交易所佔有優勢,但總會有失手的時候。比如3家交易所有2價發財了,剩下1家玩砸了,成了下一個MtGox,那麼這個倒黴蛋就會為轉變民眾觀念作出貢獻了。民眾見到第二家、第三家MtGox之後,總會越來越意識到資金安全的重要性了,到那個時候100%準備金的交易所才會更有吸引力。而真的到那個時候,已經賺夠了的那些沒玩砸的交易所,再搞起100%準備金,也不遲。
從交易所出發看,在零和遊戲中有2/3的機會勝出,當然應該賭一把去弄虛作假。但對於客戶來說,如果醒悟到全部家當有1/3機會泡湯,那就足以讓他們拒絕弄虛作假的交易所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悖謬的:100%準備金是大勢所趨,但對交易所而言弄虛作假才是當前環境下的非常好的選擇。比特幣的未來是誠實而光明的,但早期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卻往往狡詐而陰險。這恐怕會讓許多「正義的夥伴」感到無奈,但自由市場就是如此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