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十年的功與過!評說"80PLUS電源認證"

2025-02-24 22:51:26

    泡泡網機箱電源頻道4月24日 如果你沒聽說過80PLUS那你就不是DIY玩家,因為今年是80PLUS規範誕生的第十年了,從2009年來主頁經歷了兩次大改版,第一是2010年底,域名從變成了,另一次就是剛剛發生的,新增了一個230V EU種類的認證。我們不是人云亦云的媒體,所以這篇文章中我們來細說80PLUS規範的功與過。

    這段介紹什麼是80PLUS,針對DIY小白,懂的直接跳過:80PLUS規範中分了很多等級,從低到高是白牌-銅牌-銀牌-金牌-白金牌-鈦金牌。每個等級都對電源的轉換效率有要求,而且要求10%、20%、50%、100%的負載下轉換效率均需要超過一定水準才能頒發認證。感興趣的小白可以,查看每個等級下的具體效率要求。

    一、媒體宣傳中對80PLUS的錯誤認識

    至今百度百科「80PLUS」的解釋還是「80 PLUS 計劃是由美國能源署出臺, Ecos Consulting 負責執行的一項全國性節能現金獎勵方案」,注意,黑體字這段是錯的。類似ZOL這樣的網站在08、09年不知道從哪兒Copy的這段文字,一直沿用到現在,誤導了不少玩家。也許這麼說聽起來高大上一些,實際上80PLUS和美國能源署沒有任何關係,它是Ecova公司推出的認證,並靠收認證測試的費用盈利,它誕生、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1、2003年-2005年,由Ecova公司(也就是80PLUS規範的母公司)和美國電力研究學會(EPRI)共同制定了一個針對多路電壓輸出的臺式機轉換效率測試方法。(不要以為有EPRI參與就有多高端,任憑哪家公司要制定標準一定會花錢拉上一個或幾個學術機構當顧問或者什麼的,不然公信力不足。)
    2、2004年在ACEEE市場轉型研討會上,80PLUS的構思第一次公布。
    3、2004年挪威能源效率聯盟成為80PLUS第一個贊助者
    4、2005年1月28日海韻的SS400HT電源拿下世界上第一個80PLUS認證
    5、2007年能源之星4.0規範中把80PLUS的內容列入桌面電腦的能效等級
(榜上了大腕)
    6、隨後幾年,惠普、戴爾等重要廠商也開始送測電源做認證

    總結來說80PLUS是一個圈內比較認可的認證,但並不是政府部門或者NGO機構或者學術機構推出的什麼規範,它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勵提高電源的效率,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收取認證費來盈利。

    二、80PLUS的功勞

    80PLUS讓效率成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老玩家應該還記得,2008年以前什麼是牛逼電源?瓦數大的就是牛逼,那時出來很多奇葩怪獸電源,說他們奇葩是因為轉換效率只有80%出頭,但功率超過1000瓦。

千瓦電源散熱片的規模並不誇張

應付200瓦TPD的散熱片的規模應該是這樣

    我們大致計算下,1200瓦的電源滿載工作,效率為82%,那麼產生廢熱的功率就是216瓦,記得CPU的TDP(熱設計功耗)麼?95瓦就是高端CPU的TDP典型值,應付這種CPU長時間滿載需要用的散熱器的體積和鰭片、熱管規模和當前電源內部的散熱片比較呢?所以那時的高瓦數電源都是短命鬼,比如某顆1200瓦電源售價2500元,實際留出40%的各種利潤後只值1200元,之所以售價貴一倍就是為了這個短命鬼壞了以後能賠給用戶一顆新的,大功率電源因為背部覆錫太多,幾乎拆不下元器件,所以乾脆給換新。最終價格中自然要把第二顆的利潤留足,否則大瓦數短命鬼1200元一開賣廠商就賠死了。

目前通過認證的數量大約4600個電源

    可以看到總共通過認證的是4643個電源,還有613個是數據中心和冗餘電源的,所以80PLUS總共認證了5000個電源,每個收費2000美元,所以幾年下來認證收入大約一千萬美元

    實際上收費還有很多細節,比如佔比相當多的電源是同一個瓤,因為貼牌才有了不同型號,那麼這些型號可以不用重複測試,只需要支付500美元,就可以做「轉型號」的手續,直接為貼牌型號頒發認證。還有一些電源第一次測試沒有過線,再次補測,還會加收費用。所以一千萬美元應該是最高的收入。

    但自從出現了80PLUS後,效率的競爭達到了白熱化,各家已經不是等研發成熟了才推出高轉換效率的電源,而是急忙把樣品送測,通過後掛出自己的高效率Logo。長久以來,80PLUS官網都不斷放出更高的效率標準,各家電源廠商疲於奔命,在他們心中,連效率都做不好看的話其他功能做再好玩家也不買帳,這種心態也正映了電源的特徵:穩定供電就好,沒有其他功能。所以各家在效率上一路狂奔。直到80PLUS鈦金牌推出後各路好漢才突然意識到,鈦金等級之後難道要和98%轉換效率死磕嗎?!

115V 80PLUS鈦金及格線  &  230V EU 80PLUS鈦金及格線

    於是效率爭奪戰基本止步於鈦金牌,因為即便是230V輸入電壓下,多電壓輸出的電源跑出96%的成績也幾乎只有鳳毛麟角的廠商可以做到,而且還是樣品,量產還達不到這種素質。雖然效率的爭奪暫時停下來,但高端電源的門檻已經提高了,不過80PLUS金牌,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高端,不過80PLUS白金牌就說是自己優異型號一定會讓同行笑話。

    三、80PLUS的過失:

    1、不要求送測型號與銷售型號一致

    就這一條,幾乎造就了當前80PLUS認證8成的混亂,廠商送測80PLUS的樣品沒有問題,賣的是效率不達標的,或者不能在115V輸入電壓下滿載的電源。補充知識:只能230V電壓下的滿載的電源比115V-230V都能滿載的電源成本要低好幾美元,一些電源廠看大陸並不需要那麼低電壓的支持,於是削減了一次側元件的規格,實際上真正支持115V-230V滿載的電源因為元件功率更大,所以即便只在230V輸入電壓下運行,壽命也會更好。

NVIDIA SLI 電源認證自我檢測報告

    這個要求過分麼?可以參考NVIDIA的SLI電源認證,這是一個認證電源是否支持多顯卡供電的測試,NV強調送測產品一定是「量產」的,不能是為認證而製造的「參賽選手」。

    2、不合格的電源也可以通過認證

    2009年初80PLUS金牌曾經是很多廠商的難點,很多產品將將超過金牌線,當然也有很多產品將將沒通過效率測試,很多廠商就覺得既然80PLUS只測效率,那我們把與效率無關的元器件去掉不就可以提升效率過線麼?於是送測80PLUS的電源出現了一些奇葩,比如沒有交流電一側EMI濾波電路,輸出線材只有10cm長。這樣的電源在實際市場中是禁止銷售的(不符合安規),但80PLUS組織不管,只要效率通過了就發認證。所以各種根本不合格的電源都拿到了金燦燦的80PLUS GOLD。

    3、對正規做產品的廠商有傷害

    當初為了競爭80PLUS金牌或者白金的效率,很多廠商都在做小動作,上一段說過,但還有類似海韻這樣有良知的廠商,想獲得金牌就要付出比其他投機取巧的廠商更多成本。再舉個例,很多玩家在2010年時都為Antec捏了一把汗,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參與爭奪金牌數量的戰爭,勢頭被搶了不少,我也問過當時Antec的研發主管,他說Antec只在完全有保證量產金牌時才會去做認證,所以在整個追逐金牌數量的大戰中Antec這樣的廠商都沒有顯山露水,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不公平。

新增項目的效率及格線迫於壓力改高了很多

    另一種傷害來自80PLUS的趨利選擇,比如這次新增的230V EU類別,第一版各個等級的效率值竟然和115V類別的數值一模一樣。要知道同一顆電源如果在115V輸入電壓下平均效率是87%,那麼在230V輸入電壓下的平均效率就是89%。從前費勁巴拉過金牌線或者白金線的同學們發現,不如自己的那些「弱智電源」竟然和自己有了同樣的認證身份,不過第一版的數值沒有維持多久,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種策略傷害了眾多廠商,迫於壓力不得不改的合理一些。

    四、80PLUS 去往何方?

    話題轉到最開始,激發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80PLUS官網突然開闢了一種新的認證:230V EU類別。從前對230V輸入電壓的電源他們也有認證,但只針對數據中心、冗餘電源這類產品,PC電源完全不在此類,所以那時我們區分電源是否是80PLUS也可以通過他標註的輸入電壓值,如果是230V Only的,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80PLUS。

紅框中就是新增類別

    剛剛我們大致算過,如果只記認證的費用,80PLUS認證的收入大約1000萬美元。這對一個運營了10年的公司來說確實不太令人滿意,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Futuremark公司之於DIY硬體領域,也類似於安兔兔之於手機硬體領域。影響力有很大,但並不能有效轉化成收入,我想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推出一個230V EU類別測試的原因:需要增收

    新增的230V EU類別接受所有只工作在230V輸入電壓下的PC電源做測試,也就是說國內大批大批只能230V Only滿載的80%+的電源都有了名正言順的機會。

    但讓很多電源廠不滿的是80PLUS竟然沒有把230V EU類別的認證Logo更換一下,哪怕在下面標註一行230V Only也好啊。這樣一來,含金量高的115V 80PLUS和含金量低的230V EU 的80PLUS很難區分了。類似全漢、Tt這類做過好幾百款認證的品牌肯定要去Ecova鬧,從前被他們所不齒的型號和廠商如今沒有通過任何改進就和他們平起平坐怎麼行?!

    這一切都是商業化進程的代價,80PLUS組織也在儘量開拓其他方式的盈利方法,比如他們就有這樣的板塊,應該銷售利潤有分成吧,但我想可能會有部分批量採購又要求效率較高的項目會在上面買,銷量應該也不大,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靠認證費用。

    編輯總結:

    對於PC硬體和DIY發燒圈來說80PLUS的大部分影響已經是過去式,最近推出80PLUS鈦金牌對各家廠商來說吸引力不大。白金牌又沒有形成金牌那樣的爭破頭的態勢。230V EU類別還會引起一波認證大潮,估計也是最後一波認證潮,等國內阿貓阿狗的品牌都掛上了80PLUS後,這個推動電源效率最廣為人知的認證規格將漸漸被媒體冷落,被玩家忽略,然後成為PC電源的入門門檻,有不代表好,沒有卻代表著差。80PLUS對電源市場的影響八成功,兩成過,雖然功績只有一條:提升了電源轉換效率,但能把上千萬顆電源的效率從73%提升到85%,這已經是很不得了的成績了。■

同类文章
ROG團隊:希望通過板卡經驗推出更貼合玩家需求的DIY產品

ROG團隊:希望通過板卡經驗推出更貼合玩家需求的DIY產品

華碩ROG(玩家國度)在DIY市場一直都是以主板和顯卡為主,這兩年才逐漸在電源、AIO散熱器和機箱品類有所動作。可惜ROG最先一批推出的機箱、電源和AIO散熱器都有著「信仰十足」的售價,讓大多數預算並沒有那麼發燒的玩家望而卻步。好在ROG終於在7月23日的發布會上發布了定位更親民、設計更獨特的電源、
靚麗風景線 CJ2015航嘉ShowGirl圖賞

靚麗風景線 CJ2015航嘉ShowGirl圖賞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 2015可以說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年度遊戲盛宴,作為國內知名機箱、電源品牌的航嘉(Huntkey)自然不會放過這次向各位玩家展示自家產品的好機會。在ChinaJoy 2015大會中,航嘉不僅為各位玩家帶來了旗下眾多頗受玩家追捧的產品,還發布了旗
全面為遊戲玩家!航嘉MVP Pro機箱評測

全面為遊戲玩家!航嘉MVP Pro機箱評測

    在今年年初航嘉為我們帶來了一款超高性價比的水冷小鋼炮機箱——MVP mini,從此航嘉MVP系列機箱全面涵蓋中塔、迷你塔、ITX三種不同尺寸,前段時間航嘉又推出了MVP Pro機箱,該款機箱的推出補全了MVP系列高端機箱的空缺。MVP Pro保留了MVP那種圓潤的線條設計,但在面板以及頂蓋方
面向入門級市場:航嘉在海外發布電源

面向入門級市場:航嘉在海外發布電源

    來自Techpowerup的報導,航嘉上周末在國外發布了X-TREME系列電源,X-TREME系列電源共有5個型號,分別是EN 450、GP 500、GP 550、APFC 600和APFC 700。它們的特點都是採用了A主動PFC+雙管正激方案。    航嘉X-TREME系列電源採用了主動
開創機箱新玩法:測FD Define R5機箱

開創機箱新玩法:測FD Define R5機箱

    目前國內機箱以絢麗的塑料外殼狂轟濫炸式的侵襲我們的審美觀後,我們似乎慢慢的適應了這種類型的機箱,選機箱一定酷!一定要便宜!這兩條已經成為我們當下選擇機箱的兩條重要標準,時間一久我們甚至忘記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可玩性」、「兼容性」,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內部結構新穎、細節處理出色、外表精緻的
國外D.VA MOD主機:華碩電競主板堪稱絕配

國外D.VA MOD主機:華碩電競主板堪稱絕配

    暴雪最新推出的《守望先鋒》無疑是一款異軍突起的FPS電競遊戲。其不僅在短時期內吸引了超過1500萬的全球玩家,就連當下的COSPLAY及MOD業界也深受其影響。不僅推出了各類真人版COSPLAY,更有炫酷的定製MOD主機,讓廣大遊戲迷們大飽眼福。目前,國外一網友在他的imgur上分享了自製的
更年輕化 航嘉MVPLAND產品亮相遊戲趴

更年輕化 航嘉MVPLAND產品亮相遊戲趴

    航嘉也參加了今年泡泡網機械師杯遊戲科技趴,不了解背景的玩家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啊,其實一個以OEM為最大份額的廠商能這樣重視零售市場,而且還能多電競和遊戲領域有專門對應的產品,這是其他OEM廠商很難做到的。這不但反應了這次泡泡網機械師杯遊戲科技趴的影響力足夠,還反應了航嘉領導人獨到前瞻的眼光。 

愛國者電競500主動式電源,高端大氣上檔次

  電源這傢伙一直都窩在機箱的角落裡,所以之前就隨便挑了個,性能沒怎麼研究,外觀就更沒在意。。。  結果問題來了,電腦有時候會閃屏自動關機什麼的,要不檢修人員告訴我,誰能想到是電源導致的。。  這才入手了愛國者電競500電源,拿到手和我之前買的電源感覺好很多,棒棒噠。  外層是塑封,拆掉之后里面的包

手機電力不足,浦諾菲新品給力 !

  在過去兩年中,手機電力不足成為不少網友的主要困惑。  隨著超長待機手機的推出,用戶曾享受一段「一星期待機」的快樂時光。但隨著科技進步,目前新功能手機的觸控螢幕越做越大,對電池需求也越大,加上手機功能的增多,聽音樂、玩遊戲日益頻繁,使用手機的頻率增加不少,使電池問題重新成為投訴的熱點。75%的網友

aigo充電電池2200毫安領跑

    隨著充電電池技術及工藝的進步,超低自放電已經成為鎳氫充電電池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愛國者在超低自放電領域率先推出容量為2200mah(毫安)的鎳氫充電電池,成為市場中的領跑者。     愛國者新能源公司在進行深入市場摸底及用戶需求調查後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對充電電池的容量大小存在誤區,覺得電池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