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董明珠炮轟小米:誰偷走了海歸的創新報國夢
2025-03-07 10:04:25
泡泡網資訊頻道12月16日 今天網絡上出現了一些帖子,大意是說董明珠沒有資格罵小米是小偷,格力才是真正的小偷。文章的主角是格力和貝昂,下午編輯致電貝昂創始人冉宏宇博士向他求證事件的來龍去脈,以下是冉宏宇的原文回應:
簡單自我介紹一下, 我就是個理工男, 誇張點兒說算個學霸, 90年代初進入中國科技大學讀書,本科畢業後獲得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一直讀到博士,博士後。畢業後又在矽谷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了幾年.,主持過為蘋果,Intel做的項目。作為70年代出生的人, 受的是最正統的教育, 總有一種」科技報國」的情懷。看到中國發展迅速,正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心潮澎湃,受政府感召,和同樣是留美博士的太太於2010年一起辭去矽谷的工作,回國創辦了蘇州貝昂有限公司。目前還算小有成就,入選了中組部的「千人計劃」,同時也受邀擔任國家863室內空氣淨化技術課題的專家評審組成員。貝昂作為最早進入空氣淨化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也獲得了較高的行業地位和認可。
然而就向所有純技術型的海歸創業者一樣,我們也飽經了國內殘酷的商業環境的洗禮。我們「創新報國」的夢想不斷地被無情的擊碎,其中對我們的夢想和信念動搖最大的恐怕就是「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了。
早在08年,經珠海科技局推薦,我們帶著「離子風」淨化器的原型機從矽谷飛到了格力,「0耗材,0聲音」的技術特點,打動了還在製冷研究院的肖工和馬院長,格力希望把「離子風」技術運用到空調上。 我們其實對格力並不了解,只知道它是全世界空調的龍頭企業,肯定是一家非常尊重商業道德和國際規則的企業。那時我們不懂商業,我們的價值觀也非常簡單,我們掌握了很好的原創技術,如果可以和格力合作,讓我們的技術進入幾十億的用戶家中,提供潔淨空氣。 對一群一心搞技術的人來講,這是多麼自豪的一件事。於是我們一起回國創業的幾位留美博士,以及所有的技術人員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到了這個項目上,樣機測試結果也非常的好,.可是突然有一天,格力說你們回去吧,這個項目停了。 一年多的付出沒有一點回報, 我們很受打擊。 但是我們說服了自己,一定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格力合作不成功就當交了一次昂貴的學費,我們只要專注於把自己的淨化器做好就行了。
到了12年,霧霾四起。 貝昂獨創的「離子風」空氣淨化技術以完全靜音,無耗材的優勢迅速成為淨化器市場的一個明星。同時格力也在董總特別關注下,重新啟動了空淨項目,內部叫做「D」項目,還單獨成立了空淨技術部,由原來在製冷事業部的肖工牽頭,應該是對「0耗材,0噪音」的印象太深了,肖工又找到了我們。有過之前的失敗經歷,我一開始沒有答應,但架不住家電院的王院長、趙部長一再保證:「這是董總親自抓的項目,一定不會不了了之」,而且還帶來了合同:格力負責外觀及風道設計,貝昂負責電子、機構及材料等核心模塊,機器上市後,貝昂轉作核心部件供應商。畢竟,能搭著格力這艘大船,普及「離子風」淨化器,對我們做技術的人來說,能幫助我們更快實現創新的夢想。再一次,我們全情投入了,毫無保留地幹了一年多,我們帶他們去我們的實驗室,帶他們去見我們的供應商,手把手幫助他們一條線一條線的畫出草圖,毫無保留的從ABC解釋為什麼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實現這麼獨特的功能。KJFC230樣機驗收那天,我們都很興奮,忽然有一天,他們再一次叫停了項目,帶走了設計圖紙,又切斷了所有的聯繫。,我們又兩手空空的回到了貝昂。我知道,我們這一次又為別人做了嫁衣。我們只能安慰自己,也許格力認為我們這個技術還不成熟,他們或許選了另一條技術路線去實現「中國創造」了吧。
中文有句話,「可以一而再,不可再而三「。英文也有一句話,」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兩次被格力忽悠,我這個加州理工的大博士也真是夠shameful 的了。但我依然心存幻想,如果格力重新啟動KJFC230項目,還是會找貝昂合作吧。畢竟雙方籤字蓋章的保密協議,合作協議,會議記錄餘溫尚存。最底線也得尊重一下貝昂所擁有的幾十項專利吧?
然而可能因為我永遠只是個搞技術的人,搞不懂商人是怎麼想,怎麼做事的,也可能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國內有些企業的無底線已經遠遠超過我的想像能力了。
2014年,格力推出了「KJFC230」 離子型空氣淨化器,主打「0耗材」,我們毫不知情
如出一轍的技術原理,只是將我們的TPA改成了CEP
我們在CCTV-1做了廣告。卻發現同樣是貝昂標誌性的技術,還有一款產品也在CCTV-1做廣告。不同的是,他們買下了比我們更好的時段,是我們付不起廣告費的黃金時段。
他們申報了技術創新獎,聲稱這是他們的另一項「核心技術」
董明珠開始炮轟小米偷竊,同時宣傳自己研發的「無耗材淨化技術」,「格力從來不偷」。
這句話一點兒也不錯,因為這種行為不叫「偷」,而是叫做「搶」。
小米畢竟在發布會上還提了「巴慕達「的名字。小米至少沒有騙取巴慕達的所有技術資料。 沒有讓巴慕達花兩年時間人力物力幫他們開發出產品,然後一腳踢開,說自己「掌握核心科技」。如此得來「核心技術」,是在「中國創造」還是在扼殺「中國創造」?
如果在「偷」的基礎上技術能有所提高,我們也會心存一絲尊重,可惜僅偷到皮毛的格力淨化器幾乎沒有一點兒淨化效果。
出風口實測,格力的淨化能力不及貝昂1/10.
我們都是搞技術的,創新報國是我們唯一的夢想。然而創業5年來,這個夢想幾乎被現實打擊的支離破碎。所謂的國際知名企業的如此無所顧忌的侵犯智慧財產權,踐踏商業道德的行為,正在無情的摧毀整個中國的「創新之夢」。
我從年少時開始,就追隨著心目中的偶像錢學森先生,進入他創辦的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又進入他成名的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空氣動力學。先生彌留之際留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大學,卻出不了一所加州理工那樣有創新精神的學校,我們的教育體制出了什麼問題「。我也要請教一下尊敬的董明珠女士,中國有這麼多向格力一樣規模達到世界優秀的企業,卻問什麼創造不出世界級的創新。如果大企業都靠抄,靠偷,靠搶,創新還能有生存的土壤嗎?
最後我真誠的邀請董總到貝昂來看看,了解一下一個小企業是怎麼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下,還咬牙堅持創新的。希望董總作為商界領袖,帶頭尊重智慧財產權,尊重商業道德。不要偷走我們的「創新夢」。
冉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