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該追求什麼
2025-03-09 10:38:25
在本世紀初,俄國的科學巨人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提出了著名的預言:「地球是理想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在尋求光和空間的過程中,起初是怯生生地探索大氣層的極限,其後就會把它的控制延伸到整個太陽系。」雖然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齊奧爾科夫斯基只是空懷預見之才,只能為火箭技術和星際航行奠定基本的理論概念,但他的這句名言卻激勵著人類為掙脫大地的束縛而努力。人造地球衛星的上天,就是人類向宇宙邁出的第一步。在今天,世界航天事業正飛速地發展著。
看看今天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物質文明的豐富恐怕已經遠遠超出那時人們的所能想到的了,常聽媽媽說他們那個時候的事情,老師告訴她們,什麼是共產主義,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看今天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早已實現了多少年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把整個地球都變成了一個村落。也正是科技發展,城市的擴張,促使著農村的人們開始進城,農村城市化的改造,地球上真正的村落在減少,古老的村落文化悄悄地消失著,科技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的進步,總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矛盾與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開始批評,開始否定科技帶給他們的改變,其實他們也正在享受著科技帶給他們的新生活。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現代人變得如此矛盾呢?我在思考著。
蔬菜大棚的誕生,讓人們可以不分季節的享受各種各樣的蔬菜,正當人們發現離不開大棚蔬菜的時候,卻發現使用當季的蔬菜最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當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誕生的時候,人們自然就會推理得出既然羊可以克隆,那麼其他的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都可以克隆,事實正在按照人類預想的那樣發展著,人工受精、體外培育胚胎、試管嬰兒誕生了,好像人類的克隆也是指日可待了,這時人們驚慌了,一旦複製人實現了,人類創造的文化就會面臨很大的考驗,遺傳變異這些科學發現還有沒有價值。這個時候在不知不覺中,轉基因食品悄然擺上了人們的餐桌,無知者無畏,人們享受著美味,但是當現代的人們對轉基因食品有所了解後,人們又開始茫然了,矛盾的心裡由此而生。人類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的科學研究到底有沒有意義,就像材料中的修女所想,大量的錢財用在科學上,而我們卻在短期內看不到他的結果,與此同時,大量的貧困人口卻是一無所有,難道就應該讓他們餓著肚子看著一架架太空梭直上雲霄,宇宙飛船衝出地球嗎?
現代人常說的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難道錯了嗎?人類發展科技,探究科學肯定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字典中關於生活有這樣一項釋義:為生存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按照這樣的解釋,我感覺科學與人文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科學主要研究宇宙天體物理化學等自然客觀事物現象,而人文主要研究人的倫理哲學、法律、宗教、藝術等社會生活的現象。兩者研究的領域雖然有很大的差別,但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快樂幸福。科學滿足人們對物質文明的追求,人們滿足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們都是人類為了生存發展而進行的活動,他們在本質上是不衝突的,是一致的。今天的我們又怎麼可能會離得開科學技術而生存呢。在醫院裡,到處是高科技的醫療設備,他們幫助醫生們更好地地救死扶,發展科技和救助那些需要被救助的人在這裡是不矛盾的,發展科技是為了讓所有需要被救助的人不在需要救助。或許瑪麗?尤肯達修女提出的問題將永遠是個問題,這個困境將永遠存在,永遠都在追求中,這難道就是人類發展的現狀與未來嗎?
我在上海的世博會上cisco館中看到的這樣的一段視頻:暴風雨將至,一個大家庭裡的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響,一個放學的孩子,一位臨盆的孕婦,年邁的老人與工作者的人們,他們最終避開了暴風雨,安全且健康。那是因為有了雲,有了雲服務、雲計算、雲儲存以及各種各樣的雲。科學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可以幫助人們輕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那我們相信科技的發展一定會修女提出的問題。
今天,我們究竟該追求什麼?人類的好奇心會讓人類無所畏懼的在科學的道路上一往無前,餘秋雨在《洞庭一角》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我們人生保留進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複。」科學會讓我們仰望星空,人文會讓我們腳踏實地,這就是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