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語言簡史」作文1000字
2025-03-20 16:51:24
雖然今年我才九歲,但我可是掌握了多門「語言」——宜章話、普通話、古詩文,每門「語言」都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因爸媽工作原因,從出生到三歲,我被「下放」在宜章鄉下外婆家。外婆用勤勞的雙手給我熬魚湯、調米糊、做菜羹,天生地養的食物讓我的身體茁壯成長。外公用樸實的鄉音教我說話,從最簡單的「爸」「媽」到有趣的童謠,有的童謠像接龍詩,「一根棍打到我的腳,哎喲!什麼藥?膏藥。什麼膏?雞蛋糕。」有的童謠訴說著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辛,「打鐵打鐵,天光到黑,恰一碗飯,造不造孽?」最令人發笑的是那首:「蟲蟲蟲蟲飛,飛到菜園裡。恰呱婆婆地菜,害兮婆婆冒得賣。恰呱婆婆地蔥,害兮婆婆是個噥。」外公邊念邊握著我的手指,比劃著蟲兒飛的樣子,我在他懷裡咧著嘴大笑,一不小心,口水就從嘴角溜了出來。可惜,外公在我三歲那年離開了我們,有時夢見外公,夢境裡有淡淡的月光,外公輕輕拍著我,低聲慈愛地念著「蟲蟲蟲蟲飛……」
回到長沙後,媽媽說三歲看老,要開發我的大腦潛能。她手機裡下載了數不清的故事、兒歌,一有空就讓我聽。我跟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讀,次數多了,居然把故事背得滾瓜爛熟,還能模仿故事講述者的語氣。讀中班時,我講很多故事還得了大獎。我的小嘴巴每天就像小麻雀一樣吱吱喳喳說個不停。媽媽認為我需要適當的引導,於是,我得到了張老師的指導,她糾正我的發音,讓我練習吐字發聲。每次訓練,「小華子逛園子,滿園春色好日子。」「四是四,十是十」這類繞口令讓我興致高昂。我學會了用普通話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地朗誦詩歌。也明白了講故事要自己先投入到情境中,才能吸引聽眾。這個學期開學時,我竟然能夠控制住內心的緊張,和六年級的姐姐一起,完成了開學典禮的主持任務。我想說,學習普通話成為了我成長的最佳助力。
有一次,媽媽在給她的老師發郵件,結尾是四個字是「順祝祺安」。我很奇怪:「媽媽,信的結尾不是祝願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天天開心嗎?」媽媽哈哈大笑:「傻孩子,這四個字就包含了你說的所有意思。」原來還有這樣神奇的語言!我既吃驚又好奇,這打開了我認識古詩文的大門。從《笠翁對韻》中,我感受到了「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的整齊對仗之美;從《小古文一百篇》中,我感受到了「飛燕一雙,忽高忽低,來去甚捷」的凝練優雅之美;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我感受到了唐詩的奔放灑脫;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中,我感受到宋詞的秀美深情……我讀著,我記著,我背著,民族最優美的文化血脈流淌在我的血液裡!
但丁曾說過:「語言作為工具,對於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於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於最好的思想。」我的「語言簡史」還在繼續編寫,我相信這些最美好、最深刻的語言將塑造出我最充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