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黨員守紀三問優秀髮言稿
2025-01-01 19:10:09
黨員幹部要「嚴」以律己,清白做人,做清正廉潔的「乾淨人」。黨員幹部要以「德」為先,重德行操守,做品德高尚的「正派人」。下面小編就來分享黨員守紀三問發言稿,歡迎閱讀。
黨員守紀三問發言稿(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要求全黨同志保持「四個足夠自信」,但同時「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面治黨任務依然艱巨,必須持續保持高高壓態勢」。總書記的講話既是對從嚴治黨提出嚴要求更是對每個共產黨的關心,作為基層一名共產黨,雖然職不高位不重,但是共產黨員的本色不能忘,共產黨員的標準不能降,守牢「三個底線」。
一、堅定信念,守牢「政治底線」
守牢政治底線不是空洞的喊在嘴上,而是要烙在心底裡,要始終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堅定不移投身於偉大的中國夢的實踐活動中。守住政治底線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堅決貫徹執行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自覺服務服務於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守住政治底線就是要自覺的在黨委支部集體領導下開展工作,積極參加各項組織活動,把個人學習、工作溶入組織集體之中。守住政治底線就是要自覺的抵制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堅決不聽、不信、不傳政治謠言,要敢於同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作鬥爭。
二、自我約束,守牢「道德底線」
共產黨員要自覺的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從而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鍊道德意志,養成道德習慣,實踐道德行為的升華,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幹部。守住道德底線重在自律。這是因為真正意義上的道德行為,是一種自我調控,自我約束的自律行為。一個黨員幹部要經常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放在黨紀、道德和法律的天平上稱一稱,不斷地自我檢查和反思,時刻注意克服自身的不良傾向。在大是大非上立場堅定,在小節問題上守住操守。時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守住道德底線要自覺接受各種監督。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起作用的。離開了輿論,道德的行為得不到褒揚,不道德的行為得不到指責,就會使人們模糊善惡觀念和善惡界限,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道德理想淡薄,道德良心泯滅。因此作為黨員幹部必須自覺接受黨內監督、黨外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只有將自己置身與監督中,才能在思想深處高度警覺,對消極腐朽的東西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三、立身做人,守住「廉潔底線」
有人常說:基層幹部職不高位不重,廉潔不廉潔也沾不上邊,也談不上,甚至說是小題大做,捕風捉影,草木皆兵等等,有這樣的認識是很危險的,縱多的案例告誡我們,廉潔底線不是職高、位重、權大的人的「專利」,而是每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守的基本準則,是黨紀、黨規嚴格的要求。必須始終牢牢守住清正廉潔底線。守住廉潔底線要心存敬畏。境由心生,敬而生畏。如果黨員領導幹部內心對黨紀國法、對公權力懷有敬畏之心,那麼貪汙受賄、失職瀆職等藐視法律法規、濫用權力的行為意向便在其堅不可摧的道德防線面前瓦解。黨員領導幹部時刻要以更高的道德標準約束自己,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思想認識的前沿,把清正廉潔挺在思想認識和從政道德的前沿,繃緊思想上的敬畏之弦,政治上的紀律之弦,時刻嚴於律己,不做任何違反黨紀國法的事。要對手中握有的公權力心存戒懼,始終認識到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必須正確行使權力,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廉潔底線要慎微慎情。事物的發展變化往往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由廉而貪的轉變也是如此,領導幹部的腐敗問題並非其為官之初就有,往往也是廉潔失守之後逐漸蛻變的過程。因此,堅守清正廉潔的底線,必須防微杜漸,慎微慎情才能慎始慎終。慎微,就是要抓早抓小,堅持防微杜漸,在小事小節上嚴格把好廉潔自律關,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不存僥倖心理,不貪不義之財。慎情,就是要正確處理公務和人情之間的關係,不為親朋好友搞特權,自覺劃清親情與公務的界限。有了防微杜漸、謹慎動情,方能以「一日得失看黃昏,一生成敗看晚節」的自律,善始善終。守住廉潔底線要正確看待得與失。我們黨的紀律與腐敗是水火不相容的,在反腐敗問題上沒有「功過相抵」,任何人都不能居功自傲、因功而腐,丟失了廉潔防線。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心底無私天地寬。堅守廉潔防線,黨員領導幹部要正確看待名與利、得與失,丟掉私心雜念,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價值觀,保持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始終嚴格要求自己。
守住「三個底線」是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只有守住「三個底線」才能上不愧黨、下不愧民,也是對自己、家庭的一種負責。
黨員守紀三問發言稿(二)
「大幹一百天、環境大掃除」專項整治行動以來,一批幹部受到嚴重警告、警告,記過以及免職、停職檢查、通報批評、告誡等不同程度的問責處理,引起了廣泛關注,產生了積極影響,被譽為「南京史上最嚴厲的問責」。然而,隨著問責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疑惑也不斷產生,概之有三問,須逐一釐清,統一認識。
一問,「以前問責都是紀委在抓,現在怎麼成了各區的事?」這樣的疑問是可以理解的。確實,這次實施問責的主體不是紀委,而是各區和相關部門。可以說紀委是「有所為,又有所不為」。整治活動一開始,市紀委就出臺了《關於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在「大幹一百天、環境大掃除」行動中加強監督執紀強化紀律保障的意見》,但從內容以及實施的實際情況看,與以往明顯不同,這次市紀檢監察機關不是「直接問責」,而是「監督問責」,是監督、協調、指導各區和相關部門實施問責。如果市紀委要直接啟動問責,那一定不是問責街道一級,而是問責各區和部門的市管責任領導。這樣紀檢監察機關在抓黨員幹部改進作風、勤政廉政中,既充分發揮了監督作用,突出了主職主業,又不越俎代庖,幹了各區和政府部門該幹的事。同時,這樣也可以使問責更加規範化、程序化、常態化。至於有的說「都是紀委讓幹的,我們也是沒辦法」,理性分析,不難看出裡面有點「推脫」的因素。
二問,「被問責的怎麼那麼多,是不是逮著誰問責誰?」這次整治行動開展以來,被問責的人數已有104名,可謂「面廣量大」,一般每隔一天就有一個區被問責的「問題」和「人員」見諸媒體。但這絕不是問責「大比拼、大競賽」。問責的前提是「問題存在」,如果說被問責的人數多,那是因為存在的問題多。這次百日整治行動,可以說是對存在問題的「大起底」,本身就是對存在問題的「大掃除」!正是因為過去一些職能部門,對有些長期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管,管而不力,造成了問題的「扎堆」。而在這樣大的行動和決心之下,難道對一些就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和老百姓家門口的問題,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見怪不怪,能放一馬是一馬,能不追究不追究,任由一切如故嗎?平時不是在部署工作時講「事有專管之人,人有明確之責,責有限定之期」嗎,言猶在耳,怎麼事到臨頭,就變了調門了!當然,也不是問責的人越多越好,實際上,在具體問責過程中,各級還是冷靜和實事求是的,對曝光、舉報的問題也是按照程序查實一起才追究一起,誰也不願平白無故地問責處理人,但問題明擺在那兒,「主事一方,守土有責」,自己的「責任田裡」發生了問題,理應負有相應的責任。
三問,「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工作,如此問責會不會挫傷大家的積極性?」問責的目的是「促進履責,推進工作」。由此,關鍵不是要看「狠不狠」,而是要看「準不準」;不是要看處理了多少多少個,而是要看「到位不到位」。就是要確實做到「讓該承擔責任的承擔責任,不該承擔責任的不承擔責任」。該問的固然「一個也不能少」,但是不該問的「問一個也是多」,更不能一處髒亂差被曝光了,為了「好交代」,就一問了之,甚或找個人來當「墊背」。有些問題成因複雜,是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造成的,幹部已經盡責盡力了,那就不該再問責。即便是被問責的幹部,也要全面看待,在某項工作上出了問題,並不是一無是處。從另一個意義上講,能正視問題,承擔責任,不上推下卸,也是「敢於擔當」。當然,從組織的角度必須客觀公正,真正使被問責的人「口服心服」,也使老實幹事的人不「委屈代過」,避免讓一些同志「邊寫檢查邊幹活」、「幹得越多越挨批」、「流汗又流淚」,從而產生激發正能量的效應,而不是「逆反」效應。
「大幹一百天、環境大掃除」專項整治行動剛剛啟程,督查問責也「正在路上」。由此,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有紀檢監察機關的督察督辦,同時也要倡導各區和相關部門,主動查找、主動亮醜、主動問責、主動整改,而不是像一些言談認為的「只有曝光了,才會去被動問責」。
更多熱門文章: